
蜜 蜂
寻访群芳苦,采集一路香。
平生不识字,偏作探花郎。
段维点评:小诗妙在三四句,尤其是借“探花郎”与“不识字”形成反差,趣味顿生。
陈引奭点评:以白话文作双关语,寓拙于巧,乃成诗中趣格。
落 雪
风缠雨绕乐飘飘,洒落云间破寂寥。
二十四番花信外,雪花生日在今朝。
安全东点评:把雪片比作花,不自作者始。然偶见亦亮眼目。结句或胎于清张景祁《浣溪沙》之“百花生日在今朝”句,然于此诗此处而有所发明,允称得宜。
绿 箩
斗室盆栽异众芳,新生绿叶怕发黄。
居家也与人相似,总喜阴来不喜阳。
沈利斌点评:借“绿箩”来写时事、抒情怀,便使此诗新颖别致,意亦不俗。虽以幽默风趣的笔调轻松写出,但也见苦中作乐、无可奈何之叹。
绣春台
一亭独立坐云间,雪后高台终日闲。
谁借东风针线活,千红万紫绣春山。
归樵点评:紧扣题面“绣”字,以联想引接法,使“东风”“针线”“绣”意外挽合,形成奇妙的反常合道的诗趣。
枫河里
黄花已死一霜中,白露将穷百草丛。
枫叶不知秋去也,飘摇犹唱满江红。
归樵点评:“飘摇”下得好,有不稳定,动荡不安的意思,定可视为诗眼。
空调工
一根绳索上高楼,饱尽炎凉不肯休。
门外依然有四季,房中只剩下春秋。
陈廷佑点评:题材、构思皆好,语言略感未佳。试改为:系根绳索上高楼,喝令炎凉莫过头。恨不推开冬与夏,房中只剩下春秋。供参考。
钱塘江看潮
铁臂连天动地摇,崩云喷雪折人腰。
旁人尽道风波恶,不解人心更胜潮。
安全东点评:首二写潮,末二写看潮之感,发人所未发之议,警切耐品,甚得咏物之要法。“铁臂”二字或可再调,盖其喻未见高妙肖物也。

仙寓山瀑布
家在高山最上头,云中日夜不知休。
一生都走下坡路,低到江河入海流。
归樵点评:水惟向低,方能入海,人惟向低,终成其高。翻笔出新,引人深思。
铁笼车看虎
昔年看虎不相通,我在人群虎在笼。
今日我还来看虎,虎于笼外我笼中。
张庆辉点评:不同年代不同情景下看虎,状貌对举,饶有意味。我不知道作者是否别有寄意——当然,这个并不重要,清人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有言:“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文本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性和自由度,只有作者之文本与读者之解读形成审美闭环,作品才真正完成。若此说成立,容我认为——前二句,是为“权力已经关进笼子”的社会画像,后二句则反之。“不相通”言未及义。
韦散木点评:此绝句有章法可循。见吾桂乡贤冯振心先生《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如唐·杜甫《解闷》:“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此诗好在不仅用此章法做今昔观点对比(今是昨非),又能体现个人成长视角之差异。
李俊儒点评:回环反复,甚为有趣。此体效仿王荆公《谢公墩》而来。荆公诗云:“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惜第一句“不相通”难免凑韵。
过李鸿章故居看晚清地图
割地日俄赔款英,救国留下卖国名。
为求一纸条约在,多少河山画不成。
归樵点评:评价李鸿章以晚清地图切入,倒也十分得体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