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明互鉴 与冲突》(七十七)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由自然文明到社会文明然后再次回归自然文明的过程,人类文明只有回归大自然怀抱才能显示出天人合一的恒久活力。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虽然色彩斑斓,但文明内涵的升华过程却一段一段地清晰如轨,从传说、神话、宗教、哲学、科学五个阶段犹如阶梯般推动人类文明走向金碧辉煌,但人类文明的阶梯并非“各自为政”,而是互鉴包容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许某个传说本身就是神话,也许某个神话本身又是宗教的内容,而某个宗教教义又恰恰为哲学思维提供了线索来源,而某个哲学思维的灵感又为科学创新打开大门。以上五者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也是东西方人类共同祖先代代承传的结果,但有人却说“传说”是难以印证的过去,“神话”是虚幻飘渺的东西,宗教是愚弄人民的鸦片,哲学是辩证难定的思想,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后人推翻前人的实证。其实宇宙自然及人类社会中“变”才是一切现象衍化发展的本质所在,对待一切文化现象,我们可以采用哲学上“否定之肯定”的原则去把握与观照,但对于祖先几千年来的文明创造应当采用法律上的“有罪推定”的原则,先全盘吸收接纳,然后再进行整合研究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才是对待历史文化的最忠态度。文明互鉴要求我们既不能抛弃民族精神全盘西化,也不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建立崭新文化体系,人类文明应当在理性与交流走向和谐共荣,而非文明冲突。

如何正确把握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五个阶段呢?这需要从文化现象和文化本质谈起。那么什么是现象?什么又是本质?简单说现象就是不断变化的东西,如四季嬗变,如朝代更替,如日月相推。什么本质呢?简单摡纳本质就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包括道理和规律。中国古人用两个字将本质与现象进行归类,这就是“道”和“术”。什么是道?道就是永远不变的宇宙人生的道理和规律;什么是术?术就是宇宙人生中不断运动变化的现象和形式。

现在我们再根据“道和术”基本内涵去权衡传说、神话、宗教、哲学、科学五个文化阶段的思想归属,我们会发现传说、神话、宗教三种文化载体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文以载道,这些属于道之范畴。而科学却推旧出新,创新才是科学的生命力,所以科学属于术之范畴。而哲学呢?哲学是通过宇宙现象去认识世界本质的方法和观点,所以哲学即有术的成分也有道的成分,哲学中认识宇宙现象的手段及方法即方法论属于术之范畴,而对宇宙本质及规律的精准把握而形成的世界观则是道之范畴了。

为什么传说、神话、宗教会几千年恒久不变呢?在远古时代文字尚未诞生,民风纯朴的古人,将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体悟的道理一代代地口口相传,这就是传说;将这些宇宙人生的道理蕴藏在神话里并作为载体启迪慧及后人,这就是神话;如果将这些感悟的宇宙人生道理以某种组织的形式传播,这就是宗教。传说、神话、宗教都是古圣先贤的智慧载体,其中蕴含着朴素的宇宙人生真理,只有用慧眼才能发现。真理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无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真理性的东西将永恒不变万古常青!我们绝对不能将人类文明中的传说、神话与宗教等不问青红皂白就轻易贴上“迷信”标签,然后打入文化冷宫,永世不得翻身!

关于西方哲学的历史源头问题,我们应以古希腊为桥梁向更远古文明如爱琴海文明、古埃及文明、闪米特文明以及古巴比伦文明中寻找答案。爱琴文明曾深深地影响着古希腊文明,而爱琴海文明又源于中东文明的影响。所以古希腊哲学一定受到闪米特人、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的先进思想文化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雅典哲学家,虽然后人将其学说定位于唯心主义哲学,但他提出的很多哲学观点影响西方哲学二千五百多年。当人们用哲学的双眼观察世界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很难回避,即世界由什么构的?如果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观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构成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如果仅以唯物或唯心世界观来定论世界,那么意识形态问题也就简单多了,而古老传说、神话、宗教和当代研究精神领域的灵魂哲学、超心理学、灵魂科学、生物比较学、灵异现象学、精神学及心理医学等都会归类于唯心主义范畴。其实人类文明中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唯心与唯物,物质与精神,身体与心灵,往往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太极共图,本来就是天人合一,我们何必要执着于文明冲突与意识形态对立呢?

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唯物论、唯心论两元对立的哲学学说并被后人奉为哲学圭臬以来,意识形态对立就从宗教文明对立走向哲学文明对立,从而引发整个人类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思考。从而出现了东西方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并几乎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文明冲突论与东方的文明互鉴论,谁更加正确地指导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呢?
虽然不同的宗教、哲学、科学及其服务其中的意识形态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广义上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而已。宗教崇尚于灵魂升华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心灵感悟的方式认识世界。相对于宗教的心灵感悟,哲学则更多地体现在意识上的逻辑思维层面,用大脑思想去感知世界。而科学更看重实证,通过人类实验或借助仪器工具等去认识世界。心灵感悟、逻辑思维、科学实验是三种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我们不能妄自评判定论这些方法论中哪一种更好。就像用西药、中药以及非洲土药去治疗病人一样,以病愈为原则,不能以药之产地分出高低与效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印度佛祖、中国老子、犹太人耶稣以及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等通过非科学非哲学手段而禅悟到的宇宙人生道理,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推翻,而哲学和科学所得出的结论却终究会被后人全盘或部分推翻。

如今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尚存的古老文明,中国是世界仅存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如此强大?是因为中华文明中包食着深邃的道性思想!今天,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以及传统古老的中华文明正在东方这块热土同台互鉴,这是世界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前夜,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构筑的今天,也许圆融无碍互鉴包容的大同文化将在中国横空出世,从而为世界几千年文明冲突划上句号。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