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有个天堂
王维明
以前一直不明白,古人是怎么想象出一个神秘而美好的天堂的。琼楼玉宇,遍地鲜花,那里的人们永远是那么快乐,那么圣洁,无忧无虑,极尽了一切美好,以至于人世间所有的人都向往脱离红尘后能升入天堂。直到父亲去世时,在那极度悲痛的几天里,我终于有所悟,原来是每个人的心中都需要有个天堂。
父亲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初中毕业时,祖父母体弱多病,两个叔叔年纪小。所以,父亲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独立支撑这个家庭。祖父母没有能力建一所房屋,一家人住在很破的山门屋里,没有一点积蓄。父亲没有任何抱怨,凭着年青的勇气和智慧,用两年时间建起了三间堂屋、两间厨房,拉起了院墙,让祖父母和两个叔叔过上了较为体面的生活,赢得乡邻的尊重和我母亲的爱情。在父母亲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叔叔也相继成家立业。后来,父亲凭着自己的才华做了队里的干部,由于能力较强,又被选拔到乡供销社工作直至退休。他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口碑。
父亲是个乐于助人的人。父亲能写一手好字,打一把好算盘,写一篇好文章,在家乡是一个有能力的文化人。所以,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家里遇事总会找父亲谋划、帮忙,父亲也会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不计较报酬,对确有困难的乡亲,还经常用家里的钱物补贴他们。父亲做队里干部时,对孤残家庭照顾的很好,大家都很尊敬他。这些成就了父亲在家乡的较高声望。
父亲是个慈爱的人。对于我们兄妹三人,父亲给予了良好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尊敬师长,懂得相互关爱,我们的感情一直非常好。我们喜欢读书的父亲让读书,喜欢经商的,父亲就让经商,不作强求。对于孙子辈的五个孩子,父亲一直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并设立奖励基金。目前已有三个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孩子们也都非常尊敬和爱戴自己的祖父。我们的大家庭非常和睦。
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许多乡亲都过来吊唁,不管是本姓的还是外姓的。许多人在父亲的灵堂前痛哭失声,一遍遍地诉说着父亲生前对他们的好。许多人过来安慰我们,说象父亲这样的好人已经去天堂享福了,让我们不要悲痛,保重身体。
父亲的去世,让我一下子没有了方向,有些不知所措,象个孩子一样茫然,又有无法抑制的悲痛,不相信这个事实,却又无力回天,也许只有至亲的人离去才会有这样的感觉。真的希望有个天堂,让父亲在那里安息。真的需要有个天堂,以寄托我们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