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云
李学海全家将要离开古城的突发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柳箐在情感上很难从容地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她的心情一时被不祥的愁云深沉地压抑着,使其心跳急促气喘吁吁,强烈的情感反应难以释怀。她独自在教室里停留了许久,才慢慢缓过神来,然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踽踽独行回到家里。此时的她下意识地打开了手里的日记本,日记本扉页上一段字迹工整的勉励赠言映入眼帘,那是李学海特意摘抄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日记本里另外还夹着一封信笺,详细内容是这样的:
柳箐班长:您好!
部队因为接受了一项新的战略施工任务,我们全家不得不跟随部队再次迁徙到祖国的大西南。在我们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却没有勇气与您当面话别,无奈之下,只好采用这种古老的传情方式,表达我的难于言表的心情。
在我的记忆中,也难以记得全家人随着部队迁徙到祖国各地有多少次了,每一次仓促的离去,都会让我感到很伤感,可是,我们全家的命运与祖国建设紧密相连,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样的四海为家的流动生活,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了,也只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了。
人生难得遇知音,我这短暂的一生,总是来去匆匆,就像是人世间的过客一样,与人相处如同惊鸿掠空,稍纵即逝。可是,让我值得庆幸的是,在两年多的中学时代意外结识了人生唯一的知音,那就是你——柳箐班长。你的心地善良、知书达理的优秀品质,和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着我,使我在踽踽独行的人生路上终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是你给予我春雨般的雨露滋润,使我在砥砺前行的征程中不感到干涸寂寞。你的端庄大方、蕙质兰心的内淑外秀,连不轻易表白情感的爸爸妈妈都不由得交口称赞,我的姐姐妹妹更是把你视为真诚的挚友,由衷地赞美你就像雪域高原的雪莲花、西域大漠的马兰花。在两年多的中学时代里,由于我的孤僻性格和书生气的特质,可能与很多同学存在着难以融洽的思想隔阂,形同萍水相逢,只能彼此留下昙花一现的淡薄记忆。但是,能与你相识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内,得到你的真诚关照和鼓励,我已感到心满意足了,我会珍惜这段令人回味的人生经历的。
人生之旅如同日月盈虚,聚散离合是常有的事不可抗拒。但是,人的情感和友谊是长存的,青春的记忆是美好的。今后的人生道路依然曲折漫长,让我们共同勉励坚强地走下去,用我们的勤奋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实现我们的崇高理想吧……

常言道,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柳箐静下心来认真拜读了李学海留给她的这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后,禁不住怆然落泪,泣不成声,是被他的这番充满深沉而又真挚的离别告白所感动,还是更加增添心中离愁的痛苦,她实在难以言表,只能通过发泄满腹的辛酸泪水来纾难内心的惆怅。经过一番痛定思痛的泪水洗礼,她终于从凄楚的离愁中挣脱出来,再次回想起了与李学海共同相处的这段短暂的难忘时光。连她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默默无闻的李学海鬼使神差地闯入她的学生生活里,从此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引起了她的极大关注,他更像一股巨大的魔力,深刻改变了昔日百无聊赖无所适从的思想空虚和蹉跎岁月的精神状态,使她重新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思想境界,从茫然无知的迷途中找到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从此人生充满阳光;充满力量;充满希望,李学海就是给予她精神支撑的当之无愧的青春偶像。
有人说,中学时期的青春少女正值豆蔻年华,感情脆弱多愁善感。此时的柳箐正是如此,当李学海一连三天悄然消失后,柳箐呆板的目光依然凝望着那张空缺的座位,总是希望那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可是,望眼欲穿,满怀的希望一次次破灭,却让她愈加睹物思人,心事重重浮想联翩,更像是丢了魂似的,显得失魂落魄、心猿意马,整个心思都没能用在学习上。赵老师亲眼目睹了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后,尽管他能够体会到柳箐此时此刻的痛苦心情,甚至自己也有着与其同样的感受,但还
是感到十分担忧,便主动找她谈话进行思想开导。“柳箐同学,我知道李学海的突然离去对你的情绪造成了很大影响,也让你感到很难过,这份难舍的心情我能够理解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毕竟,同学们好聚好散,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谁也无法改变得了的,我们只能学着想得开放得下,尽力调整自己的良好心态,尽快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从痛苦的思想中坚强起来,人生的道路还长着呐!风物长宜放眼量,我想李学海同学是不会希望因为他的离去而让你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的。李学海一家人明天就要启程离开古城,你能不能重新振作起精神和我一起为他们送行呢?”聆听了赵老师的这番语重心长的中肯话语,柳箐想极力控制住内心的悲恸,但没有奏效,仍然忍不住呜咽哭泣,须臾片刻,她的心情渐渐趋于平静,对赵老师说:“请老师放心,我会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决不会让您和李学海感到失望的。”赵老师欣慰地点点头。
焦枝铁路是我国建设的又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命脉,它的全线开通使得古城从此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为古城人民交通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这一新建的焦枝铁路正处在试运行阶段,开通的列车车次比较少,因此,火车站广场上外出的旅客不多,显得有些空旷冷清。尽管李学海家的全部家私十分简陋,但真正举家迁徙,还是需要一家人提前几天进行行装整理的,今天就是他们要乘坐南去的火车离开古城的日子。
在空旷的火车站广场上,赵老师陪伴着李学海的爸爸娓娓而谈,站在他们身旁的李学海和妈妈、姐姐妹妹神情凝重,默默无语地眺望着依稀可辨的古城风貌,似乎充满着恋恋不舍的满腹感慨。赵老师饱含深情地说:“学海是我教学生涯中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我常常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我们师生相处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他的聪明好学、刻苦钻研、品学兼优的优秀品德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能遇到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学生,我就感到三生有幸啦!可惜呀!这几年很多学生荒废学业蹉跎岁月让我感到很痛心啊!说心里话,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崇高使命,哪一个老师不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呢?”学海的爸爸感慨地说:“学海能够遇到您这样的恩师是他的福分,学海是个珍惜感情知恩图报的孩子,他一定会铭记您的谆谆教诲和深厚感情的。家长和老师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他们珍惜宝贵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能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两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和建筑工程技术大师,心有灵犀一点通,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难舍难分的真挚情感,他们相互紧握着手久久不愿松开。站立在一旁的李学海默然聆听着两位前辈饱含深情的语重心长的心灵对话,触景生情,禁不住两眼饱含热泪走到赵老师面前深深鞠躬,以此表达对恩师给予的谆谆教诲和亲切关爱的感激之情。
在火车站广场上等候乘车的旅客开始出现了熙熙嚷嚷的景象,预示着离乘车的时刻愈加临近,学慧妹妹忍不住左顾右盼起来,她似乎是在焦急地盼望着什么人呢,赵老师对迟迟未到的柳箐不免感到很意外,心里顿时有些不安,因为,柳箐事前答应过他,今天一定会来的。正在此时,学慧妹妹突然兴奋地大声嚷嚷道。“我看到柳箐姐姐啦!她正在往这边跑呐。”在场的人们被她的呼喊声惊动了,不约而同把目光注视着前方,果然看见柳箐手里拎着一兜沉重的物品正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学梅和学慧姐妹俩急忙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手中的物品放在地上,然后,三个人亲昵地拥抱在一起,赵老师和学海的爸爸妈妈满脸微笑地望着她们幸福开心的神情。柳箐抱歉地说:“爸爸妈妈听说您们要离开古城,一定要我带些东西让您们在旅途上吃,路上耽搁了很长时间,差一点要误了大事啊!”此时的柳箐牢记昨天对赵老师的承诺,她要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闸门,尽可能彰显一副饱满的精神状态为李学海全家送行。她一边和姐妹俩缠缠绵绵、哝哝细语,一边忍不住回头瞥一眼自己的青春偶像,看到李学海独自站在不远处,傻乎乎地凝望着她们,以目传情,似乎在用心向她告别。
此时车站的广播里传来列车进站的预告,等待乘车的旅客们纷纷与送行的亲人或朋友挥手告别。学慧紧紧攥着柳箐的双手,泣不成声地说:“柳箐姐姐,我们一定会想念你的,什么时候我们再次相见呢?”她表情显得苦涩回应道。“我也会一直想念着你们的,请保持联系吧!”当李学海一家人站在列车的车窗旁依依不舍地挥手致意时,柳箐最终还是没能控制得住凄恻之情,晶莹的泪水夺眶而出顿时模糊了双眼,伫立在凛冽的寒风中凝望着远去的列车,用无言的心声为他们祈福平安,期盼再次相逢的日子不会漫长遥远!柳箐此时无限惜别的伤感之情如同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辞别好友的诗篇所言:凄凄去亲爱,泛泛人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往!此诗的动人之处在于以景衬情,通过泛舟江上、残钟渐微、广陵树稀等愁惨风景衬托,真实表达了诗人离别好友的凄恻之情,伤感之愁,思念之盼,读来让人不由得慨叹离别亦难相逢更难!

作者简介:
李云,网名:宏升、沧海起云帆,祖籍山东省海阳市。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80年代初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长期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工作,积淀了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力。自学生时代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和习作一直伴随着心路历程同行。2017年在《河南人民岀版社》岀版了原创文学作品《岁月的印记》小说集,2021年11月在《纵横小说》网站发表连载长篇小说《生命礼赞之岁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