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春节走亲戚
豫南杨收录整理
20230126
昨晚,朋友聚会,酒酣畅谈,多叙春节走亲戚的疑虑。
依据中华传统习俗,在春节期间,带上礼物,开着轿车,去亲戚家拜年,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
现实世态却在扭曲,叹人间:今非昔比。

1、聚会:时久不见的亲戚,坐在一起都很尴尬。
有的亲戚,一年没有见面了,或许两三年、更多年都没有相见,看看亲戚:这些年在忙什么,有没有变老,期待看看亲戚家的孩子……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亲戚都有高情商,都愿意和你多说话,特别是说实话,多有戒备心:说钱的事情,担心你借钱;说工作业绩好,担心你要他介绍工作;说来年的打算,怕被嘲笑……
长时间不见面,都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脑海里的印象总是“小时候的样子”。
见面,大家都捧着手机,或装大款牛赌,总不想抬头,说话也都不在一个平台:你说南方的炎热,我说北方的严寒;你说如何做总裁,我说如何去打混凝土;你谈富贵享乐,他谈人间美景;你喜欢小品,他喜欢舞蹈......抬杠式的沟通,让你坐立不安。

2、形式:匆匆忙忙走亲戚,觉得是任务重负。
小时候,可以去亲戚家住几天,尤其是寒、暑假,从来不把亲戚当外人,想吃什么,要做什么,都是自由的。
眼下,很多泥腿子亲戚,高傲的居住在城里,乡下亲戚也学其气派:开着小车,绕一个圈子,一上午也可以走上七八户亲戚。
很多小区单元门“喊不开”,压根不是“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感悟;楼房里,孩子不能闹腾,大人不许抽烟,开车人不可喝酒。拜年的气氛很冷淡。
因此,走亲戚也就流于形式,是流水线作业,走完一圈,就下班回家,任务完成了。

3、帮忙:混得较体面的亲戚,往往巴结不上。
听说亲戚在外头混得有头有脸,想去看看,也许会给予帮助。
需要帮助的亲戚为了和混得好的亲戚说上几句话,须得提前与其预约,还要精挑礼物。
到了亲戚家,才知道:什么是“攀高”。
你若是混得不咋样,或日子非常难熬,也不要有求人的想法。
亲戚也是人,帮忙存在“价值交换”。
人性是现实的。

4、心态:聚散随缘是身份,亲戚走散了就算了。
不同身份的人,交往的圈子不同。
春节期间,有共同语言的交际圈子:权贵与企业法人,工头与农民工,交警与汽车司机,市政与乞丐……
多数亲戚,特别是农民身份的亲戚,听说你要去拜访就立即拒绝。
拒绝的通式:一是才华高,是单位精英,春节期间要上班,不能招待;二是圈子太大,应酬太多,吃不过来;三是没有提前预约,早有安排了,没有想到你今天会来。
大过年的,就被亲戚拒绝,心里难受。
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亲戚就散了。
亲戚散了,往来就算了。

5、家庭:最好的亲戚,就是自己的家人。
去亲戚家绕了一圈,回到自己家后,忽然发现:亲戚,要匹配,不匹配,受拘束;自己家没有拘束,很有祥和的烟火气味,可以开心地谈笑……
在春节里,带着孩子去街头看看,去点卷鞭炮,去听一阵汛风,去寻找春天,都是有韵味的;和爱人聊一聊,商议新年的打算,计划多存点钱,比走不匹配的亲戚坦然。
真正的亲情,就像自家一样,没有贵贱高矮区别,交往过程不会紧张,而是“口无遮拦”,可以随意谈天说地,互爱相帮,还能取长补短……
有人说:“人到中年,除了家庭,就一无所有了。”
现实,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6、趋势:社会在进步,生活在演变,人的思维在退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的关系。
不管亲戚有多少,社会交际家庭多么强大,个人的脸面大小或光辉暗淡,只能靠自己去锻造润养,根源就在自己的实力。
今后,走亲戚的趋势:清贫孤寡之人,子女少的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10年或20年后,就没有几家亲戚往来了;该来的亲戚,自然会来,挡不住;不愿来的亲戚,拉也拉不来,不必过于担忧。
也许,今天走散的亲戚,在另一个地方还会重逢。

7、概述:饿死不打亲戚工,穷死不耕丈人田;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放大自己的圈子,调整个人的心态,不亏待亲戚的热情,不回应亲戚的冷漠:年年岁岁有春节,岁岁年年人不同。
不负不欠,才是人间心安正道。

作者简介
豫南杨,男,汉族,河南新县人,1958年生,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教育业,懂谱学,知地理,晓日柱,通礼仪,擅长氏源姓始探究,喜录民间奇闻轶事。教科研作品曾在《中国地图》、CN刊上出版发行,诗歌、散文、寓言多被官网平台收录。新、光两县《杨氏宗谱》主编,新县《杨氏族志》副编,新县《雄关古寨》采编,编著《王店村志》,组织重建“杨公祠”,命名“斋醮堂”,撰写杨家冲杨氏始祖杨珠夫妇碑文和杨家冲“杨公祠”版面图文,出版发行校本教材《村落文化》等。工龄42年,获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6个、地级奖7个、县级奖2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