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老校长
手机作者:李旭东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德艺双馨的老校长郑国学。他,汉族,1953年生于甘肃省庄浪县,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员。1971年进疆,1972年在芦草沟镇第三小学任教,1980年在三校任校长15年,1995年,调清水河开发区,担任教育工会主席,兼成教干事,直到退休。

他在任教育工会主席时,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了一次校务公开观摩现场会。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工会主席的好评,由此教育工会经验还被推向全疆范围。

他多才多艺。自幼喜欢绘画,主功花鸟,2011年加入新疆伊犁洲美术家协会。2012年由他带头成立了霍城县美术协会,并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伊犁州及生产建设兵团展出,伊犁州报新天府栏目曾专题采访了他并专题播出。2013年,他的作品曾在新疆和江苏的结对单位江阴市展出,被评为优秀作品。2009年2月1日,伊犁日报刊登了他的优秀作品3幅,2014年至2015年,他的作品曾在上海市著名画家陆严少、韩天衡艺术馆展出,并出书纪念,颁发荣誉证书。2015年,他加入了上海市中华美术协会。2016年又加入了甘肃崆峒美术家协会,同时又加入陇东书画研究院并担任院士和副院长职务。2017年他的作品在霍城县展出荣获第一名。他多次组织霍城县美协会员进军营、去学校、下社区、送画到基层,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爱画入魔,发挥余热。
小时候,郑国学目睹他的父母酷爱书画的情景,便也拿笔学画。他家在特殊年代前藏有许多名家书画,这些都成了他自幼儿学习的蓝本。从小学三年级始,他就能画甘肃一些地方民众喜庆过年时用的花鸟纸糊窗花。60年代买纸很困难,他一有空就用手指或树枝在场地上画,用白土、锅墨在墙上画,画画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

七十年代初,他初中毕业后,响应党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锻炼的号召,到新疆伊犁霍城县芦草沟三大队一队落户。十七岁就任小学教师,那时候他在学校.教数学.美术,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在漫长的讲台生涯中,不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一起结成深厚友谊,又给他的绘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比如为黑报报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板面等。

业余时间,他主攻工笔花鸟画,特别是工笔画要求结构严紧,意到笔到,着色渐次完成,还需讲究勾勒,于是他学习民间画工基本方法,在废纸上一丝不苟地练习线条,和勾圆圈,一直练到笔随心意,然后开始临摹。
1989年,他开始临摹宋、元明清的许多名画。2000年他去天津工会学习,走了许多地方,对他启发很大。每次通过旅游观光的间隙,总是学到许多绘画艺术,成为他艺术发展的转折点,从此他下定决心主攻工笔花鸟。从2000年到2008年起,在整整八年之中,他学到了古代名家不同的表现艺术手法,可谓受益非浅,与此同时他还抽时间去野外荷塘写生。为了画好牡丹和竹子,他从内地拿回了种竹和牡丹,种到自家院子,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写生和绘画基础。

为了在艺术上形成自己的风格,2007年,他又去上海美院国画系学习、深造,一年之内他认识了上海书画界许多名流,参观了许多画廊,拍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同时他在一年之内又画了30多幅工笔花鸟,受到上海一些书画老前辈的好评。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大量的临摹,他积累了工笔花鸟画的知识与经验,他体会到有时临摹不是仿制,而是学习古人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法,掌握其意境构图,设色方法等环节,并在此基础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的风格。

经过不断努力,他画的牡丹娇嫩艳丽,富贵吉祥。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努力把西洋画透视、明暗、空间、质感等表现方法,融于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以追求兼备的艺术效果,形成了鲜明生动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尽管他画的牡丹题材,是古今成千上万的名画家所经常画的题材,然而展现在观者面前的这些作品都充满了别样活力,春意盎然,栩栩如生,却是与众迥异,别开生面,洋溢着富贵和谐的气息,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美感享受。

他先后受邀在新疆霍城县清水河举办了四次画展,第四次是以个人名义举办,展出作品80多幅,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好评。2008年参加了芦草沟镇乡画屋.荣获门画第一名。

郑国学退休十多年来,虽然身体患有心脑血管、帕金森综合症等病,但一有时间就继续发挥余热献爱心,在家里画国画牡丹,发在微信群和好友,让他们看,受到点赞。还有,他也爱好国画的收藏,感受到了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的人生价值,给他后半生生活上增添乐趣。
二、领导有方,育子榜样。
郑国学无论在新疆担任校长或者教师,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多,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语言不通。从1971担任教师期间,由于他是甘肃省庄浪人,说一口乡土话,开始孩子听不懂他说的话,他也听不懂孩子们的话,所以,不会就学,不懂就请教别人,和各民族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学习他们的语言,一有空就教孩子们学普通话,逐步有了共同语言,加之他爱好绘画,孩子们很爱他。
在担任校长15年期间,他以德为先,以身作则,一身垂范,放下身价,和各民族老师、孩子打成一片。其次,有其父就有其子,他教子有方,他的几个儿女都担任教师和其它工作,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赞扬。
三、孝顺父母,以德垂范。
“父母恩情大如天,孝顺父母应为先,小时不孝父母亲,转眼就到你头前”。他从小受到爷爷奶奶、父母亲等老一辈人的教诲和熏陶,一身垂范,使他感受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成为一个孝顺父母在儿女和亲朋好友的榜样和楷模。现在他己退休多年,哪怕自己身体怎么样?孝顺父母始终不能忘,同时,他和妻子对亲人体贴入微、知冷知热、孝顺父母。成为儿女们的好榜样,现在他老母亲接近九十高寿,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多年,从吃喝拉撒睡、在外游转,多数有他和贤妻完成,无论到什么地方受到邻居、亲朋好友、小区的住户好评和赞扬,夸她是孝顺父母的好女儿,孝顺公婆的好儿媳。真是:
德艺双馨郑校长
兴趣广泛能力强
发挥余热爱艺术
秦腔歌曲唱的响
孝敬父母是榜样
夫妻和谐德高尚
教子有方受赞扬
兔年家庭万事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