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叔已是近九十高龄的耄耋老人,幸而身板硬朗,耳聪目明,思维如初,健谈开朗。有个老叔真好……
家有老叔
文/李学蛟(山东临沂)
家有老叔,排行第四。记事起就喊“四叔”。
四叔长的一表人才,眉清目秀,将近一米八的身材,胖瘦有致,苗条可人。虽家境贫寒,但爷爷还是让叔叔读了几年小学。加之四叔聪资过人、谈吐不俗,举止大方,总给人一种知书达礼的儒雅感觉,算是村里面的小秀才。所以十里八村的乡里乡亲好多认识老叔的。
老叔颇有魄力,高小没有毕业竟敢到别的村庄去教书。你还别说,老叔的学生竟有多人都出息的不错,用现今的说法就是还有一定的级别。老叔欣慰。
许是交道不便,离家颇远,又有家庭拖累的外在原因,老叔弃教回家了。
以上多是老娘告诉我的。老叔回家以后的事儿我就可以说个大概了。
印象最深的是在村里面担任了近三十年的大队会计,掌管着全村的经济命脉。以至于几任村支部书记都对老叔恭敬有加,再加上辈份又高,真可以说老叔不同意的事情,书记还真的不敢干。村里乡亲人送外号给老叔:李宰相。
还有就是老叔从事我们村的商品流通事业。哈哈!就是担任农村小卖铺的“经理”及店员,一人身兼数职。小卖铺是计划经济的小超市,小超市是市场经济的小卖铺。八零后可能就难以知道了。
农村小卖铺一般位于村的中央,出入方便,主要是为了便利村民生活。
殊不知,因为老叔颇接地气,还有一个特长:模仿评书艺人说唱评书。所以老叔的小卖铺前那是货真价实的门庭若市。特别是过年了,老叔几乎承包了给全村写对联的义务劳动。就是我长大以后都当民办教师了,四叔还约我给他帮忙。干什么?给村里的先进劳动者写奖状。
刚刚写完对联,年初一想休息一下。可是早上水饺还没吃完,就有好事者邀请老叔快去说《岳飞传》、《杨家将》。这些人也真是的!总得让老叔吃完饭再去吧。
坐在收拾好的场地中央,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备好了茶水。四叔煞有介事的摇头晃脑,维妙维肖,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估计那一刻老叔可能感觉他是最幸福的人了。那种享受,无与伦比!
我离家从教以后,成家立业,工作家庭事儿多了,只是周末节假偶尔回去一次。哪怕时间再紧张,我一定要去小卖铺看看老叔。啥事没有,不看一眼不说句话我就心里不踏实。
去着去着,结果是来事了。冬季农闲时间,小卖铺门旁遮风向阳,暖意融融,父老乡亲聚在一起侃大山。我自投罗网去看老叔。不期而遇的碰到了一个叫我“大叔”的侄子。勒令我快把烟拿出来。真不巧,还有半包烟。侄儿吼我:这些不够,你看这一圈人呢!咋办?买。恭敬不如从命。索性掏出一张大票:伍拾元(那时没有微信,那时工资不到一千)。牛逼了一次:拿走!全部买烟。乡亲们一年还抽几次我的烟啊!侄儿倒是会办事,买了一盒拉倒。剩余的钱要给我。朋友们,这钱我没有要,给老叔了。要不村里人都知道我是孝子呢。其实俺是看着人多,给老叔长个脸面。还就真长了!
……
退休了,来济南看娃娃了。真的多有不便。明知四叔老了,无力回天呀!所能做到的只是十天半月的打个电话,问问老叔,装模作样的表示一下关心。其实老叔挺好的,儿孙满堂!老有所养。老叔乐着呢!
一年到头,很少回家了。回去一次必定招呼老叔、还有一位比老叔小一点的伯父家的大哥,村前的农家乐里聚聚。必挑老叔爱吃的猪大肠炖豆腐。看着老叔及大哥得意洋洋的表情。我还求什么呀!
老叔,疫情的耽误,影响了侄儿回家。
等着我,老叔。侄儿一刻也没有忘记您老人家!
老叔,老叔……
2023农历正月十一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李学蛟,山东临沂人,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现居济南。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山花》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