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悟道春晚
作者播音‖超然
每当春节临近,人们除了忙着备年货、盼望漂泊在外的家人回家过年外,就是期待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吃年夜饭、看春晚……
年轻时看春晚,光顾看热闹,或者陶醉在喜庆、祥和、欢乐的场面和氛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作为过来人再看春晚时,就多了些想象和联想、多了些思考和感悟,终于能从其中悟出许多哲理性的大道。
春晚是一次才艺展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或平台。在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大舞台,无论主创团队还是各位主持人、无论明星大腕还是普通演员、无论台前还是幕后的有关人员,他们都有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奉献精神,他们都愿意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给电视观众,给观众带来美感愉悦和享受,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据说,有些多才多艺的演员即使没有争取到上春晚的机会,也要把“我要上春晚”作为自己的执着追求和奋斗目标。
春晚是一次共同价值和集体人格的宣示。大家知道,春晚的节目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语言类节目中的相声、小品、脱口秀、诗朗诵等,歌舞类节目中的独唱合唱、独舞群舞等,还有那些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绘画、武术、魔术、杂技以及戏曲、戏歌,等等。也许它们和而不同、各美其美,但它们都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和人格表现,那就是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爱、那份美以及天伦人道、家国情怀,还有福禄寿喜、公平正义、和合共生,团结奋斗、为梦前行等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虽然岁月轮回、时过境迁,但爱心永恒、人格不变。哪怕有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也只能改变舞台的场面和才艺的表现方式,但撼动不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对真善美以及情与爱的执着和坚守。从春晚不难发现,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容易、都了不起,因为我们都是护旗手、都是奋斗者、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为强国富民做自己该做的努力和付出,圆梦中华有你有我也有他。
春晚是一种文化传承。从一台春晚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文化传承和文化记忆。其中的艺术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武术、杂技、魔术,等等;其中的民俗文化,如剪纸、写春联、做花灯、放鞭炮,滑雪、赛马,以及舞狮子、踩高跷、走亲戚、拜年,等等。从一台春晚还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的人文生态和文化气质,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荣耀天下的魅力所在。
春晚是一种生活仪式。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一直都很讲究生活的仪式感。比如一年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二十四节气,还有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特别是过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吃年夜饭、看春晚,似乎早已成为我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仪式。它们好像是一根无形的线,每到春节来临之际就会把漂泊在外的游子往家的方向牵,拉着他们赶快回家过年、团聚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和视听文化大餐。其实春节过年,是我们中国人看重亲情、热爱生活、讲究生活仪式的最好体现。
作为一个年过花甲的过来人,虽然岁岁年年都热衷而又执着地坚持看春晚,但淡忘的是那些热闹喜庆、繁华浮躁的场面和氛围,而铭记的是那些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之魅力所在以及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诸如道法自然、和合共生,公平正义、向上向善,家国情怀、生态文明……
写于2023兔年新春




作者简介:
超然,是郝文鹏的笔名,陕西蓝田人,中文大专学历。曾种过田、务过农,教过书、当过校长,写过文章、著过书(2014.西安出版社出版综合文集《文苑撷趣》)。
现为蓝田县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也是诸多网媒文学平台的认证会员、签约作家或文学理事、顾问。
曾在线上举行《诗风鹏韵.百灵共鸣》超然专场诗歌朗诵会(2022年11月16日晚众星捧月3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