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阳无限好
文/秦和元
沉闷。溽热。阴郁。潮湿。
梅雨时节,接连的几天大雨,把食物下霉了,把衣服下霉了,把心情也下霉了。
很多人感冒。他也是。
下午,雨终于停了。将近傍晚时分,天,居然晴了!
好几天没有上堤散步,他要抓住这点好时光到大堤上走走。天气预报说,接下来的几天还有中到大雨。
几缕阳光透过斑驳的树空斜射到脸上,他有一种闪眼的感觉。
那光线是从远处钢筋混凝土丛林的缝隙中穿过来的。他迎着那橘红的光看去,看到了西天的夕阳。
这是久违的东西。一时,他有点小兴奋,心里突突的。
近处有森林公园绿树的遮蔽,远处有高楼的阻挡,因此,那夕阳有如管中窥豹。
不能让这豹子溜了,他赶忙往西小跑了一段。这里接近天河机场二通道的高架桥,树还没有长茂,视野相对开阔,是看夕阳的好地方。
太阳将落未落,半露未露,刚才那炫目的光线变得柔和了,绵软无力。那圆圆的面庞似乎害了羞,扯一块纱巾来遮掩,忽而又露出来,挑逗你。她周围的云霞是由琥珀色向橘红色渐变的,再往外就是一堆堆燃烧的火焰,一片片流淌的鲜血……随着太阳缓缓的沉下去,天空的乌云慢慢的压下来,那绚丽的云霞渐渐变成了一款狭长的深红色的,褐红色的,酱紫色的云汀,横亘于天际。
他忍不住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心想,说不定还能拉点仇恨。
绿草如茵。
经过修剪的红梅树,春天开得花团锦簇,这时枝繁叶茂,仿如一把把巨型的绿伞,伞下落满了黄色的梅子,有的发霉了,有的开始腐烂。
生命周而复始。他想。
白天,浏览网页时,他看到了两则自缢谢世的消息,一个是北京的著名作家,一个是广东的高级官员。巧的是,两人都是六零年的,五十六岁。他也是六零年的,也是五十六岁。他还想到了五十六岁死的鲁迅、梁启超、陶行知,以及死于五十六岁的好多人。难道五十六岁是一个“结”?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难道是抑郁的症状吗?
空气格外的洁净。一幢幢高楼被连日的大雨洗得一尘不染,如同一阙阙响彻云霄的音符。平整的柏油路光洁如新,自行车赛道的标志及分隔线黑白分明。到张公堤上走步的人越来越多,别人都走得很快,好些人都从身边超过了他。又一个身材极其健美的女郎走到他前面去了。以前遇到这种情况,他一定是紧随其后,在美女后面欣赏那婀娜的腰肢,浑圆的臀部,白皙的长腿,以及那轻盈而矫健的步态。从后面看够了,再快走几步,从侧面窥视美女前挺后翘的曼妙身姿。直到对方觉察到了,双方都不好意思,他才像若无其事的走得更快,把美女落在后面。他知道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既使自己有欣赏美的愉悦感,又使被欣赏者获得一种尊严的自豪,而不能给人一丁点的性骚扰的感觉。如果又被美女反超了,那就更有意思。他就会走得更有劲。
可是,他今天没有跟上美女。他步伐似乎迈不开。
两边的树木清新逼眼,嫩翠欲滴。桃子熟透了,有的落下了。海棠、山楂、柿子都压弯了枝条。橘子也结出了小小的青果……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芬芳和淡淡的果香,缥缥缈缈的,如梦似幻……他仿佛又置身于春天繁花似锦的情景中,那满大堤红像火、粉如霞、白似雪的花,给人以激动、热情、兴奋、青春和活力……会把他拉回到儿时的张公堤——
那时,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堤上玩耍,拿着木棍做的枪杆子,冲啊,杀啊,看谁先冲上大堤,先把小红旗插上碉堡。那时的碉堡是荒废的,不像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有平台,有栏杆,有台阶。所以那时要攀上碉堡还是不容易的,攀上去的人,那神气,如同得胜的将军。站在碉堡上,还能看到远处长江里来来往往的轮船。
玩累了,小伙伴们总会捡一些地耳子回家。妈妈把地耳子漂洗干净,和鸡蛋一起炒着吃。那是无尚的美味。
嘎——,嘎_——,两声水鸟的鸣叫,把他的思绪引到了堤边的黄塘湖。
天黑了,茂密的树林虽然遮挡了湖面,但对于他来说,黄塘湖的每一片水域,每一段堤岸,每一丛芦苇,每一种鱼虾,每一类水鸟,都再熟悉不过了。
小时候,每到夏天,他们就会像野鸭一般,在湖里或出或没……
唉!怎么总是想起小时候!
人们说,人老了就爱怀旧。难道自己真的老了吗?
每天,他总是走到“张公堤森林公园纪念石”那里掉头。到城际铁路高架桥下面的时候,路边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问他:
玩玩吗?
他知道这是啥意思。早就听说了,桥下有两个三四十的拉客女,专找一些糟老头子下手。
完了,自己已经沦为糟老头子了。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是花白的头发,缓慢的步履,还是佝偻的身躯?不,他的身板还算挺拔。如果像以前那样精神抖擞的快步走,一定不会被人当成糟老头子的!
他像避瘟神似的赶快逃走,哪怕是感冒了浑身没劲,也一定要精神饱满地把这一段走完。
回到家里,他觉得,不仅仅是这连绵的雨天里难得见到夕阳,就是平时,在这都市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也是很难见到夕阳的;而那绚烂的晚霞,就更是可遇不可求了。这样想着,他打算把拍到的夕阳照片发到朋友圈里与大家分享的,标题都想好了,就是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他犹豫了一下。
诚于中,形于外。恶恶臭,好好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以前学习这些古圣先贤的格言时,只是读读背背,理解其表层含义,随着耳顺之年的即将到来,他越来越领悟其博大精深。快退休了,要像马尔克斯说的那样,学会和孤独签一份体面的协议,感受身体的活力和生命的尊严。
最终,他还是把那组夕阳的照片发出了,但标题却改成了——
但赏夕阳无限好
何忧只是近黄昏
作者简介:
秦和元,湖北红安人,在《语文教学通讯》《文学教育》《班主任之友》《东西湖》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游记百余篇。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