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谷声声
文/胡文秀
在绿树成荫,草长莺飞的季节,耳畔不时传来布谷清脆悦耳的声音,这声音,似乎穿透我的灵魂我的梦。
小时候,走在上学路上,或是田间放牛拨猪草,只要听见布谷鸟的叫声,我便忍不住张大嘴巴学着布谷鸟叫,引得布谷鸟的叫声更加高亢悠长。后来离开故乡来城里生活,每到初夏也能听见布谷鸟的叫声,每每听见,我心里无法平静,夜晚更难入眠。
我已记不得那时家里喂有多少头猪,只记得在布谷鸟叫声响起的季节,便是母亲最繁忙的时候。要下地除苞谷地的杂草,要拾掇菜园,又要打晚工给我们姊妹缝补旧衣物,还要趁山上的树叶还未长老,采上一些喂猪的嫩树叶,给猪准备过冬的食物。
那时,我家11口人,孩子多,负担很重。穿的衣服大都是亲戚接济的。收的粮食只能勉强糊口。每到青黄不接时,学校放假,我便和母亲,姐姐一起提着篮子,背着背篓到山上采野菜。到山上,母亲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认识猪草、野菜和树叶,哪些人能吃、哪些猪能吃。我们扳着树枝采着采着,突然看到树叶上爬有许多毛茸茸的“洋辣子”,吓得我缩回手,心里顿时紧绷绷的。可想到这些树叶是猪的美餐,人也能吃,我只好找来一根枯树枝把虫子拨掉,忍着眼泪继续采摘。后来我和姐姐再到山上采菜时,都会穿上长袖衣服,可空中飞的虫,地上爬的虫,让你防不胜防。稍不留神,它们便顺着你的衣袖或是裤腿缝钻到你身上,突然一阵针扎般的疼痛,扒开衣服一看,只见虫子正翘起屁股,扎在皮肤上吸血呢。眨眼功夫,身上的小疙瘩密密麻麻,恶痒恶痛,我便用手抓,越抓越痒,这时,好想回家啊,可背篓还没摘满,我只好吐些口水涂在蚊虫叮咬的地方擦擦消毒。等背篓和篮子都采得满满的回了家,整个身子都是被虫子咬的和手抓的痕迹。母亲便用鱼腥草根和艾蒿叶熬水给我们洗澡消毒消肿。
母亲把我们采回来的嫩叶切碎,倒进锅里用开水涝一下,等水烧沸,放少许苞谷面煮成糊糊便能吃了。由于粮食很少,用筷子从碗里撅一坨糊糊放进嘴里,全是野菜的味道,不是酸就是苦,咽也咽不下去。于是,我们一群孩子嚷嚷着拿起铲子,掂起脚尖,伸着长脖子在锅里翻来覆去地挖苞谷糊糊吃。这时,母亲走过来,从筷篓拿一双干净的筷子,一边把锅里的野菜挟到自己碗里和父亲碗里,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等你们长大了,咱家的日子就越过越好了!”
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我们摘的树叶都是她打晚工垛碎的。月光下,母亲用双手把树叶一层层压紧,左手使劲儿按住,右手举起刀,一刀挨一刀地剁啊剁。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母亲还未剁好的树叶,我困得躺在椅子上睡着了。等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坐在树叶堆里,低着头,躬着背,一刀刀地剁着……母亲剁树叶的声音,和门前大树上布谷鸟的叫声,合成一首曲子,那带着乡土的旋律,恒久地驻守在我的记忆里,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要是采摘的野菜我们吃不完,母亲会放点盐用手轻轻揉搓或用沸水稍微捞一下,置于阳光下晒干,用薄膜袋密封好,挂在土墙上的木桩晾着,待寒冬腊月,大雪封山,菜园里只剩下白萝卜,就是这些晒干的野菜伴我们度过寒冷饥饿的冬天。野菜喂养着我的童年,也一直保留在我人生的记忆里,抹之不去。
母亲一生过得十分辛苦。她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打小就开始做农活。母亲生我们的时候,又要照顾我们,又要做家务,还要到生产队挣工分,为我们姊妹能活下来,她拼命地劳作,落下了慢性支气管和风湿病的病根,尤其是支气管炎,每年春夏季就会发作。记忆中,有很多个晚上,母亲哮喘病发了,晚上呼吸困难,没法入睡。她只好身披一件衣服,背靠土墙坐着,夜深人静,等我们姊妹一觉瞌睡醒来,耳边除了布谷鸟的叫声外,就是母亲哮喘的呼吸声了。
如今,我们这些孩子早已成家立业,家里的日子真如母亲预想的那样,越过越火红了。每逢年节,不管多忙,姊妹们都要约好回家探望母亲,每到这时,村里就属于我家的礼物最多、也最热闹。在我们聊天的间隙,布谷鸟的叫声再次响起,一下勾起我们太多回忆,我又看到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和印在皱纹里的笑容,她从一个花季少女步入了花甲之年,在布谷声声里,幸福地老去。我们一定要给母亲一个安详、最满足的晚年生活,就像曾经布谷声声的夜里,她守护着我们一样。
作者简介:
胡文秀,女,就职于湖北省保康县国土资源局,爱好文学。有多篇散文发表《中国国土资源报》《襄阳日报》(北京晚报》《今日保康》等报刊杂志。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