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论家高军先生
历年《中国当代文学年鉴》对山东籍军旅作家王培静作品精致评析

【编者按】煌辉军旅,灿烂人生,军旅情怀,作家风范,身在京都,情系玫乡。2023年新年伊始读作家、评论家高军先生历年《中国当代文学年鉴》对山东籍军旅作家王培静作品精致评析,心有感慨,带着名评论家对其代表作评析和高度评说肯定,也由然而生与作者沟通制作此美篇,旨在提高军旅作家王培静影响度,让更多的读者品读他微型小说和分享他的精神盛宴。
评论家作品评析

作家、评论家高军先生连续多年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辑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年鉴》撰写“年度小小说(微型小说)综述”,王培静的多篇小说被“综述”予以点评,高军以独特的眼光、精准的笔触对王培静的作品进行了简短而到位的评论。
王培静的《美女后遗症》(《当代小说》2013年第6期)直指当下五光十色的生活。成功人士家庭生活并不顺当,直到第三位妻子才生下了儿子。可是儿子和父母的形象错位严重,奇丑无比。于是怀疑妻子出轨,怀疑那不是自己的儿子。可是经过亲子鉴定,并没有什么破绽。原来是女方曾经下大工夫花大本钱进行了整容。小说不具一格,别出心裁,在有限的空间里将内涵不断扩大。在老题材上创出新意,于一般中出写出特色,让人读后挥之不去,是需要下大气力琢磨小说的构思的。在这么一个普通的题材中,作者是做了很大努力的。
高军:《2013年中国小小说综述》(《2013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培静《小兔子》(2015年第3期《西南军事文学》,2015年第15期《小小说选刊》)以回溯的笔法,从烈士陵园里一个碑上的三个“□”进入叙事,他11岁那年父母被日军杀害,在流浪中被县大队收留,由于他跑得快人们都管他叫“小兔子”,他成为了一名小通讯员,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又一次送信时,他被几个二鬼子抓住,并要送给日军的时候,他吞下了这封重要信件,二鬼子恼羞成怒把他打昏了过去,后来被雨水浇醒才又回了县大队。他还很会打弹弓,有一次经过日军据点,他用弹弓瞄准了一个站岗的日军士兵,日军也同时端起了枪,日军眼珠冒了出来并鲜血四溅的同时,小兔子也应声倒下了。解放后为他立碑,由于不知道他的姓名,又不能在碑上刻上小兔子三个字,所以就留下了三个“□”。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勇敢而又孩子气的小英雄形象。
高军:《2015年中国小小说综述》(后因排版人员疏忽,未被收入《2015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一书,由于本年的这篇综述用力最大,甚为遗憾。)

王培静的《进城去看孩子》(发表于2016年第2期《南风》)进城看望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孩子去世后捐献器官的受益者,随后介绍了自己孩子得了不治之症的过程以及捐献器官过程的艰难选择。小说沉稳地叙述着,把看到接受器官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捐献过程中夫妻二人的争执讨论到最后确定,自己儿子弥留之际的留连不舍。这些都对人性深处的隐秘之处进行了深度挖掘,让短小的作品具有了宽度和深度。小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见隐秘之情的同时,有着对现实、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度理解。
高军:《2016年中国小小说综述》(《2016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版。)
王培静《挣外快》(《山东文学》2017年第9期)写“我”忍不住挣钱的诱惑,工作之外偷偷揽了一个联系送花的业务。对方要什么规格和价钱的花卉打电话来,“我”再给花店打电话让送过去就完成任务了。赶上过年,这次是早晨才突然打来电话要求务必中午十一点前送到,到十点时“我”已经催了四次,但花店太忙。没办法“我”只好悄悄溜出办公室,亲自打车去几站地外的花店,等了半个小时才抱着两包插花小跑着上了公共汽车,可是车在路上堵得一步步向前蹭。这个时候,供职单位的领导又找“我” , 并斥责“我”擅离工作岗位。“我”赶到餐厅时都一点多了,被拒之门外,合作到此被终止。送花这些日子,只挣了一百五十块钱,却身心疲惫,狼狈不堪。这是一篇主题严肃、故事通俗的作品,从一个侧面放映了当代的某些社会画面,既适合大众阅读,也具较好的纯文学品质。
高军:《徘徊与突破——2017年小小说综述》(《2017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培静《父亲的字条》(《时代文学》2017年第5期)塑造了一个鲜明的父亲形象,父亲身上穿的衣服从来只有黑白两色,春节时候妈妈张罗着添置衣服时父亲总是第一个表态衣服够穿。他不讲究穿,更不讲究吃。有一次妈妈去了姥姥家,他自己在家好几天竟然就是去庆丰包子铺吃顾客剩的包子,吃饱走时再要个袋从别的桌子装一大袋子包子回来。有一次媳妇回来说父亲在垃圾桶跟前捡废品,父亲再出去溜达时“我”跟在后边观察,果然发现他去了垃圾站。他昏倒在路上被120送进医院,全家才知道他肺癌已是晚期。父亲留下了一包钱,还有一张歪歪扭扭的纸条,说在自己的小金库里攒了二十年才攒下这点钱,是为没有养老金的老伴养老用的。这次,妈妈好好给他打扮了一番,一身笔挺的浅蓝色西服,还打了一条红色领带,皮鞋也亮得晃人眼睛。父亲勤劳忍隐,悲悯善良,对老伴的关心爱护体贴,让人心灵震撼。

高军:《徘徊与突破——2017年小小说综述》(《2017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培静《幸福享不了》(2018年第2期《小说月刊》),这些年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强,写官场的小小说很多,王培静的这篇却不是从正面下手,而是通过在外当市长的父亲国仁老汉的境遇表现主题。做为一个老教师,他一个人的收入就足够他和老伴两个人的养老生活,可当地几级政府的全面照顾让他感到极不舒服,他和老伴享受不了这种 “关心”,进城去给儿子讲,要求减少这种“关照”,没想到得到了保安的阻拦不说,他的言行还成了他们的笑柄,被当成了神经病。结局更是石破天惊,国仁老汉失踪了。这个不是结局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联想空间,题目也有反讽的味道。该作语言朴实,结构看似自然却是作者用心为之,结局留下了悬念,市长父亲还能不能回来,谁又能为老人的失踪负责?看过后,给读者心里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不知那些善于溜须拍马的人看了做何感想?此作不失为2018年度的一篇小小说佳作。
高军:《2018年中国小小说综述》(《2018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国现代文学馆年鉴中心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培静《盼年》(2018年2月2日《中老年时报》),以过年要放的鞭炮为引子,以孙子回家时留在地上的一泡尿为道具。一进腊月,老父亲就开始张罗治办年货,一趟趟地跑集市,买菜买肉买鞭炮。儿子上次带孙子回来时,放了从乡村小店买的受潮的鞭炮,失了面子。他想这次一定要把上次失去的面子找回来,更想和孙子好好亲热几天,没成想,儿子打电话来,说要去媳妇家过年。老汉失望之时,赶紧采取了补救措施,把孙子上次回家时留下的一泡尿盖了起来,没人时就偷偷去闻一闻。把一个农村老人盼孩子回家过年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既感人又辛酸。语言质朴无华,感情饱满,结尾震撼人心。
高军:《2018年中国小小说综述》(《2018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国现代文学馆年鉴中心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王培静《为刘桂芝立传》(《新老年》2019年第3期,《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12期转载),写刘桂芝年轻时是个俊媳妇儿,在儿子来福两岁多时,丈夫满仓去当兵,可是满仓走了再没有回来。困难中有人在暗地里帮助她,偷偷送来的袋子里有麦子有玉米。一次收工时,队长让她晚上留门,她受到过队长的侮辱,生下的女孩子望月不清不白。运动时说她丈夫被国民党俘虏到台湾去了,她被定为五类分子,挂上一双破鞋游街。儿子长大后不和她来往,女儿也抱怨她。多年后,从江苏的阵亡烈士名单里发现了她丈夫满仓的名字。可是通过权衡,有关部门把烈士证书给了她儿子,好似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结尾“或许有一天,她走了,她的故事也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立足于为这个小人物立传,短短一千多字里写尽一个女人的苦难一生,也写尽她默默奉献的一生。
高军:《2019年中国小小说综述》(《2019年中国当代文学年鉴》。
作家、评论家高军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化之星,现任沂南县作家协会主席,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北京文学》《山东文学》《西南军事文学》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等转载,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等三百余个权威选本,个人已出版《紫桑葚》(黄河出版社)《一辈子也不说》《真爱不留缝隙》《租用蓝天》《红唇印》《青苹果》《咱们来个约定》《重新学话》《把母爱还给你》《紫桑葚》(江西高校出版社)等小说集、《小小说内外》《山东小小说作家研究》《对话或漫游》《沂南文学史》《在纸上的诗意游走》等文学评论集、《昭示人格的火焰》等散文集、《诸葛亮二十八讲》等论文集、《沂南文化记忆》等地域文化研究文集。
主编有《沂南地名故事》《沂南十年文学作品选》《聚焦北庄——八楼刘故事》《汶河岸边——依汶故事》《双堠民间故事》《蒲汪民间故事》《汶河岸堤》《岸堤民间故事》《孙祖民间故事》等,《紫桑葚》收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小学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广泛使用。
作家王培静简介

王培静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小小说组织联盟副主席、北京小小说沙龙会长。2009年《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获冰心图书奖,2012年散文《父母心》获第五届全国冰心散文奖,2015年获第七届金麻雀奖,2006年至2011年获中国年度四届微型小说一等奖。作品共百余次在军内外获奖。有三百余篇作品被《小说选刊》《读者》《作家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等报刊选载。
有二百余篇作品入选《读者最喜欢的散文100篇》《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中英文对照)等选本。在国外的《澳州彩虹鹦》《国际日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日等国外文字。作品《我有房子了》《长吻的魔力》《军礼》《编外女兵》等分别入选安徽、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百余所初、高中的试卷或高考模拟试题。主编、参与主编《2005中国军旅精短小说年选》《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30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经典文集》(15本)等文学作品选集二百多部。出版有作品集《军魂》《替我叫他一声哥》《寻找英雄》《编外女兵》《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一双离家出走的皮鞋》《从心底打捞出的时光》等21部。
图文/源于“一贤的田园”公众号
策划创意编辑/展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