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云
焦急不安的柳箐是从赵老师那里了解到李学海被打伤的事情经过的。
学校出了名的“刺头”王国庆经常在校园里专横跋扈肆意凌辱同学,很多同学敢怒不敢言,学校对他进行过多次训导,但都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不得不对其做出了开除学籍留校查看的严厉处分。这天课间休息的时候,王国庆又在学校操场上肆意殴打一名小同学,围观看热闹的同学们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制止,那个被打的小同学哭嚎着四处躲避,恰好路过这里的李学海见此情形感到很气愤,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制止其行凶,正在得意忘形的王国庆看到阻止他的人,竟然是书生气十足的李学海,顿时恼羞成怒,他一边口吐秽言,一边挥舞手中的短棍朝着李学海的头部和身体狂打起来,那个小同学趁势逃走了,可势单力薄的李学海却被打得头破血流,鲜血顺着面颊淌到衣服上,瞬间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血人儿。围观的同学们犹如惊弓之鸟一哄而散,操场上只剩下满脸是血的李学海,后来,闻讯赶来的赵老师把他带到学校医务室包扎伤口。
李学海已经三天没有来学校上课啦!柳箐凝望着那张空缺的座位,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上课时,她的脑海里一直被李学海的身影所占据着,不时想象到他受伤后身心痛苦的悲惨情景,使其心情难于平静,不由得感到心神不定焦虑不安。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放学的时候,柳箐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她找到赵老师忍不住地说:“李学海同学已经三天没来上课啦!不知道他的伤情究竟怎么样了呢?咱们是不是应该去看看他呀?”赵老师点点头表示赞许。
在去看望李学海同学的路上,赵老师给柳箐讲述了他家里的一些情况。李学海的父母亲和赵老师一样,都是五十年代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土木建筑,毕业后,便投笔从戎主动去到工程兵部队服役,参加国防事业建设。这支英勇善战的工程兵部队长年累月工作和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从事紧张而又繁重的国防建设的施工任务,李学海和姐妹三人从小都是跟随着父母亲走南闯北,没有稳定的住所,因此在这样的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几乎没有进入学校接受系统教育的学习机会,完全依靠父母亲给予的学习辅导,使他们培养出了很强的自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并且在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全家人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崇尚科学热爱学习成为他们薪火相传的良好家风。
李学海的家位于老城区一座古老建筑群内,是部队的临时军营驻地。狭小阴暗的居室显得很简朴,除了几套简洁的卧具和一张书桌外,其他就是两个装满书籍的柜子。柳箐是第一次来到异性同学的家里,心里不免感到有些忐忑不安,面颊泛出两朵红晕犹如人面桃花别样红,神情拘谨地站在赵老师的身后。李学海全家人很有礼貌地迎接他们的到来,李学海执意从床上坐起来,他的头部被厚厚的白色绷带缠裹着,脸色苍白,眼睛周边有些浮肿。学梅姐姐告诉他们,学海被打伤之后高烧一直不退,妈妈焦虑地守候在他的身边精心护理,要求他静卧休息,并且限制他看书学习,他很不情愿心急如焚。
赵老师走到床前安慰他说:“学海同学,你的见义勇为精神得到学校领导和同学们的高度赞扬,那位小同学的妈妈十分感激你的出手相救,亲自到学校表示衷心感谢,执意要来看望你。柳箐班长对你的伤情很关心,一直放心不下,所以,我们大家衷心希望你早日养好伤重新回到学校学习。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听妈妈的话,配合医生治疗创伤安心养病。学习的事情不用着急,你现在的学习状况已经早已超出了高中学习阶段的要求,我这个老师也教不了你喽!”

有了这次和赵老师一起探视李学海的机会后,接下来的日子,柳箐便利用班长的身份,在放学期间多次主动去看望他的病情,嘘寒问暖。这样的彰显关心同学的特殊来往,却让心地清纯的她从而赢得了李学海父母亲的由衷赞许,还意外地与他的姐姐妹妹感情热络起来,逐渐成为了心心相印的知心朋友。并且愈加痴迷读书学习的她,无意中获得了向李学海当面求教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绝好机会,还通过学习交流为思想沟通的桥梁,使她近距离地接触到李学海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柳箐的多次主动登门探访,也让李学海冷漠的干涸心田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情感抚慰,焦灼不安的情绪得到了轻松纾难,对柳箐也逐渐产生了友善的好感,这些情感变化都是前所未有的。他很乐意与柳箐一起探讨学习方面的各种疑难问题,而且总是耐心细致地为她解疑释惑,还主动与她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使得柳箐从中受益匪浅。
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使得柳箐的思想境界产生了质的飞跃,不断增强了观察事物认识社会的思辨能力,人生经历显得更加充实,尤其通过相互之间的频频接触,柳箐对李学海的情感体会也在悄然发生着渐进式的变化,她不仅把他视为心目中崇拜的青春偶像,还开始把他当作情投意合的人生挚友。
半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李学海的身体状况基本痊愈,精神状态也得到完全恢复了,就在重返学校学习的前夕,他的家人为了衷心感谢柳箐在这段时间内给予李学海的特别关照,极力挽留她和全家人一起吃顿晚饭,盛情难却,柳箐只好顺从他们的好意,平生第一次在别人家里吃饭。
离别之时,李学海怀着难得的兴奋心情执意要为她送行,清纯靓丽的柳箐还是第一次与异性同学一起信步走在星光铺就的甬道上;一起饶有兴致地娓娓而谈。李学海有些难为情地说:“柳箐班长,这段时间我给你增添了很多麻烦,让你一趟又一趟地来回跑,我很过意不去,谢谢你。”柳箐诙谐地说:“要说感谢的话,是我应该谢谢你才对,这段时间是我打扰了你的休息,让你变成了我的家庭老师悉心辅导学习,我感到心情惬意学习收获颇丰。”李学海说:“其实,和你在一起探讨学习问题,也是我的人生乐趣,比一个人在家静养更有意义。柳箐班长,在这段时间里让我对你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不仅是一位感情细腻善解人意令人尊敬的好班长,而且,你有着一个优秀人才具备的非凡气质,聪明睿智、思维敏捷、勤奋好学、追求执著的主要特质,将来能够成为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柳箐难得听到李学海对她的由衷赞扬和鼓励,心情有些激动,禁不住用撒娇地口吻回应道。“我哪有你说的那么高尚,我是在你的精神影响下才感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果不是你的出现,我可能还是一个思想幼稚蹉跎岁月的女孩子,所以,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是你改变了我的人生追求。”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柳箐终于鼓足勇气向李学海提出一个重要的人生问题,也是她憋在心里一直总想探求的奥秘。“学海同学,我想请教你一个个人问题,你不介意吧?”李学海望着她一脸的严肃表情,点点头表示允诺。“我听赵老师讲,你和姐姐妹妹从小失去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主要是依靠父母的学习辅导和你们的自学形式积累文化知识的,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啊!可是,爱贪玩是人的童年时期孩子们特有的天性,童心单纯思想幼稚,尤其,在“读书无用”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要想培养出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不可想象的。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是怎么被激发出来的呢?使得你们在同龄人中显得思想更加成熟,懂得的人生道理更多呐!”
李学海没有马上回答她提出的这个十分尖锐的人生问题,而是陷入了深沉地思考之中,思忖片刻,他的目光却变得更加炯炯有神,心情显得格外兴奋,身在一旁的柳箐更是静谧而好奇地期待着他为自己揭晓心中的奥秘。


作者简介:李云,网名:宏升、沧海起云帆,祖籍山东省海阳市。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80年代初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长期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工作,积淀了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力。自学生时代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和习作一直伴随着心路历程同行。2017年在《河南人民岀版社》岀版了原创文学作品《岁月的印记》小说集,2021年11月在《纵横小说》网站发表连载长篇小说《生命礼赞之岁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