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永年
1937年7月,吴觉同志从国民党苏州监狱被释放后,回到家乡淮阴渔沟,与谢冰岩等同志开始了进行救亡的组织活动。
在开始阶段,吴觉、谢冰岩邀请附近各县救亡活动的领袖人物来淮阴举行首次座谈会,主要内容是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及今后的联系问题。他们认为日寇即将占领苏北,要准备与日寇打游击战。接着宋振鼎同志和沈肇华(又叫沈二呆子,后叛变)分别从武汉和延安来淮海参加活动。就在这时,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书记长周化鹏,邀约他们座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这次主要是交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认识问题。可想而知,国共两党人员看法是针锋相对的,吴觉等人揭露并拒绝了周化鹏的政治骗术。吴觉他们又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决定成立自己的组织——苏北抗日同盟会,筹办“新声晚报”,先后向国民党淮阴县党部和省党部洽商备案,省党部书记长周化鹏明白表示拒绝吴觉他们组织团体与出版报纸,这样吴觉他们也就无法公开活动了。
要求国民党批准的路走不通,吴觉他们决定争取当时进步省绅朱德轩先生的帮助。朱德轩是江苏有名的士绅,曾任大学教授,为上海著名律师,是无党派的进步人士。顾祝同、韩德勤等均为其乡里后辈,顾、韩未发迹前,多为朱所提携,故对朱极为尊重。朱原居上海,抗战开始后,由国民党江苏省当局请回苏北协助号召抗日。此后,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会长官,组织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时李兼任主任,邀请朱老任副主任。李宗仁对朱亦很尊重,常征询朱的意见。当时朱老还兼江苏省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正主任由国民学党省主席兼),同时他自己要专任淮阴动委会主任。这时,吴觉通过朱老的族侄——朱公亮的引见,介绍与朱老面谈,想通过朱老的协助,以促成国民党有关当局批准吴觉他们成立团体。朱德轩完全赞成吴觉的意见,极表同情,并说与江苏省这班没头脑的人是谈不出道理的。朱老说,李宗仁的头脑很清楚,可以谈得来,他可以写信让吴觉去见李宗仁,只要李宗仁批准了,江苏省党部的周化鹏等人也就无可奈何了。
吴觉与朱老会谈的第二天,朱老即写了一封介绍吴见李宗仁的信。吴觉也就当即办好申请批准呈文,以及苏北抗日同盟会与《新声晚报》的有关条例章程等文件,由吴和谢冰岩二人携文件函信前往徐州去见李宗仁。这时已是1938年1月底,即将过春节了。
吴觉、谢冰岩到徐州后,投进了朱德轩先生的介绍信,李宗仁派了郭若水部长接见,接见时,旁边还坐着一位总干事郭萃章(后改叫郭影秋,抗战时领导鲁南微山湖西一带游击战,建立根据地),谈话时,吴觉申诉了江苏省当局如何压制抗日运动,以及特务横行等情况。第一次晤谈结束,郭姓部长未表态,仅允向上转达改日再谈。但在第二天那位总干事郭萃章却来旅舍访吴觉,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告之下次谈话注意些,并说那位接见的郭姓部长是不够好的。第二次接见谈话的是李宗仁的秘书夏某,谈话时郭萃章仍在座。谈话以后郭萃章复来旅舍见吴,通知吴说问题已获解决,非但批准苏北抗日同盟会的成立与出版《新声晚报》,并要吴、谢在苏北抗日同盟会成立后,可派一位代表前来徐州参加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为委员,长驻总会,参加总会实际工作,使总会与苏北抗日同盟会取得经常联系。郭萃章还与吴商谈了关于开展苏北抗日救亡运动问题。郭的意见希望吴要同时抓各地的动员委员会,并希望吴觉亲自抓淮阴动员委员会的工作,所以当时就决定任命吴觉为淮阴动员委员会的指导员。为了便于吴觉今后展开工作,又决定同时任命国民党淮阴县长胡海泉及朱公亮亦为指导员,共三名指导员。批准指示及委任状办好后,吴觉、谢冰岩即携带返淮。当吴将李宗仁委任胡海泉指导员的委令交给胡本人时,胡海泉当即表示对吴觉异常要好,并说一定要与吴合作到底。
吴觉回到淮阴后,即专力于改组淮阴县动员委员会的事宜,由宋振鼎、谢冰岩、沈二呆子等人负责召开成立苏北抗日同盟会,并派林士均代表苏北抗日同盟会,长驻徐州,为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的委员。
从这时开始,江苏省国民党当局看到成立苏北抗日同盟会是李宗仁批准的,并有代表长驻李宗仁的总部,限制不成也就转而拉拢了。
淮阴县动员委员会在朱德轩先生与县长胡海泉的支持赞助下进行了改组,吴觉和朱公亮参加常委会,主任仍是朱德轩先生,朱公亮任秘书,吴觉负责组训工作,宣传工作由国民党县党部负责。
抗日同盟会成立后,其组织活动地区,主要是今日苏北淮安、盐城两个专区,与苏中的救亡组织仅有联系而已。
苏北抗日同盟会在当时是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的,它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与青年,对苏北的抗日救亡活动以及后来根据地的建设,起了有力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后来散布于全国各地的苏北籍干部,有不少当年曾参加过抗日同盟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