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源网络
作品推荐:李华敏老师
主编:姚京平

云汉说书
第二十三集《澶渊之盟》
宋太宗赵光义平定了南方,最后一个政权北汉,也投降宋国。至此,各割据政权被消平,收复燕云十六州,便被赵光义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北宋自立国之始,便与辽国处于战争状态之中。赵光胤御驾亲征北汉的失败,归根结底就是辽国的出兵支援。979年六月,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北汉后一个月,在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的情况下,不顾宋军经过数月的艰苦攻战,士卒疲乏,天气炎热的不利因素,御驾亲征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第一次北伐以赵光义中箭负伤,宋军大败而告退。986年想趁辽圣宗年幼,萧太后专政,赵光义不顾粮草、军械缺乏、第二次大举北伐,最终以宋将扬业重伤被俘,不屈而死,以失败告终。

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亲率大军以收复失地为名南侵。直趋黄河边的澶州,大有渡黄河,直逼北宋都城东京(开封)之势。宋廷震恐,有主张迁都升州(南京)、益州(成都)的,以宰相寇淮为首主张坚决抵抗,力请宋真宗赵恒亲征,真宗不情愿的来到黄河南岸,不想过河,寇准说:″陛下不过河,人心会更加涣散,辽军的气焰压不下去,怎么能取胜呢?”宋真宗在忧郁间,寇准趁热打铁,说: “形势紧急,机不可失,请陛下立刻起驾。”当宋真宗登上北城门楼。宋军将士看到真宗的黄龙大旗,士气高涨,欢声雷动。两军相持十多天,辽主将耶律挞览中箭丧命,辽萧太后表示愿与宋朝议和,最终以和议约定:1: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2:沿边州军各守彊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3:双方不得创筑城堡,改移河道。

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防。这个宋辽双方在澶州城下达成的休战协议,历史上就称为″澶渊之盟″。宋真宗自认为功高盖世,也效法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去泰山封禅(祭天祭地)。此后历朝历代再无皇帝去泰山封禅。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得以安然从险境中脱身,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对宋朝来说,“澶渊之盟″则是一个屈辱妥协的和约。不过,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连续数十年的战争,至此宋、辽两国有120年的和平年代。
朗诵家简介:马书汉,1959年出生,二十年北京铜厂企业经历,十年机关经历,近十年游泳教练经历,花甲之年的文体参与者。
(如侵权原图删除 文责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