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味儿多快乐(散文)
鹿 麟
每到春节来临,总忘不掉七八十年前的年味儿。那时,阳历年叫“新年”,“阴历年”才是过年的正日子,也就是现如今的“春节”。那些回忆中心心念念的,宛如喝了老烧酒,热到心口的感受,那些用火星儿一点,便会随着咽喉窜上天的“窜天猴”般的感受,至今想起来依然快乐记忆难忘。
那时节,老街上四合院里的人们,沉醉在岁尾年头万般快乐的迷雾中,耳边会不断响起咚不隆咚呛的锣鼓声。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欢乐景象,弄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空气中弥漫着和平日里大不相同的气息;菜香、肉香、炸货烟雾的香味儿。而更多更浓的是爆竹烟花和燃香的烟火味儿。大人们繁忙但喜悦着,孩子们会沉浸在无尽的欢乐里。
从腊八开始,再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这些天,四合院里会天天听到,从遥远处传来疏零的鞭炮声。灶王爷一年中的大日子——回天宫汇报人间万象,俗言叫上天言好事。让那些专门卖烟火香纸、土特产品的传统街市火了起来。满街上高高低低悬挂着的大红灯笼,琳琅满目花样翻新,过街的横标上写满吉祥的话语。各色爆竹花纸堆的山高。门店里和地摊上,挂着灶王爷和门神的彩幅。一场雨雪过后,灿烂阳光照耀下的繁荣景象,在红红绿绿、金色旋彩中,激荡着人们的俗世欲望。让善男信女们,把心中的神明请回家供奉,以求得灶王爷再回家时,为家庭带来吉祥。
阳光下爆燃的烟火蒸腾着喜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锣鼓声、啦叭声吹沸着一年中的欢乐。
小年夜,在灶房里分外明亮的灯光下,老妈会在刚刚帖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中间“灶王爷”的木版像前,点燃上蜡烛和香束,双手合十作上一揖。乘着烛光中潦绕的袅袅烟雾,伴着辞灶的虔诚,陆续炒做出这小年夜的晚歺。灯光和烛光的融融光影中,弥漫着金红色的喜光,从这一刻起“年”便开始了。
记忆中的快乐,总是在鞭炮声、锣鼓喧天、热闹的街市,和年年都会张罗的诸多美味吃食中,汇萃在一起的合欢。
先是随时都会听到的鞭炮声;高远的、尖叫的呼啸、和沉闷的粗重的炮竹,时断时续的节奏,汇集成特有的合声,这对孩子们有着特殊的魅力。忍不住时便会放下作业、千方百计三五成群,跟随着好事的追随者疯跑几条街巷,看那些街区热心人士组织的灯会和社火,踩高跷、跑旱船、玩龙灯……各式各样的民间玩意儿的彩排,引动着人们心底的快意,予享着大年夜前的欢乐。
年三十这天,暖日当头,把雪夜后的院落照亮,空气中漫飞着晶瑩繁星般的雪光。满树的雪朶,象胜开的棉朵挤在一起,笑对人间一年中岁尾最为欢乐的一天。
迴廊间挂上了红纸和红纱的灯笼,屋门口贴上了满是吉祥话的对联和门楣。喜鹊和大红喜字,贴满了屋里屋外,喜气洋洋充溢着大人孩子的心头和胸怀。只见祖父从内屋平日不动的橱柜里,取出每年此刻,只悬挂一次的祖上家族的卷轴式挂象。画面是用传统的“界画”方法,绘制的似宫廷样式的背景,前面是端坐中央的、身着朝服样式的人物画象。听老人们讲,这是祖父的父亲,当年花重金为他的父亲绘制的肖像。也就成了小时候有些神秘的、崇敬的、极其贵重的家传珍品。
挂好这称其为“家堂”的祖上画像,画像前下方,又摆放着几个大小不一、款式有别的楠木盒子,里面是称做“神主”的族人牌位。老人家非常恭敬的,在预先铺好的大红底色绸缎上、又精绣的方桌台布、椅套上细心整理一遍。表达着晚辈对先人的那份尊崇和恭顺,这也是大年三十的重中之重的活计。
伴着不断升腾的烟火气,爆竹声此起彼伏震的空气都山响。长短不一的呼啸声,二踢脚一高一低、前后相乎应承的爆破声和窜天猴的尖叫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混响着交融着弥漫在时断时序的夜空中。远处也会传来由远即近、又渐渐远去的锣鼓声,那动人的节奏和让人快乐燥动的敲打声,打击出人生血脉的热流。
年三十晚歺前,祖父携祖母和父亲、母亲、叔叔及小孩子们一众人等,过了二门又出大门。在门前一条小河的拐弯处一处空地上,燃起专为祭司用的黄表纸,点上一大把燃香,由祖父高高举起仰天叩拜。在口中唸唸有词的祭奠后,令小辈儿在蒲毯上磕头,然后便有如魂灵在前引路般鱼贯而入,这便是将上天的祖人们请回到家里,俗称为请“家堂”。
回到堂屋的供桌前,只见母亲早已在供桌上摆放了祭品。大都是整鸡、整鱼、整肉(四四方方一大块后肘肉),和四干、四鲜、糕点果蔬等。丰满而整齐的、摆放的有模有样,上面还附盖上一款由母亲亲自剪出的花样剪纸。条山几上神主牌位两侧,分放着四支铸铜烛台,两大两小,大者在前小的在后。上挿着带有烫金浮雕的大大的红蜡烛。摆满供品的方桌前沿,又有一挿满大把燃香的香炉,此时在袅袅升烟的轻雾中,全家人的叩拜开始了,以虔诚之心,拜请祖上早已升天的长辈们,来到家里与家人们同享这节日的盛典。
满屋里灯火辉煌,灯光和蜡烛,都被点燃起来。伴着檀香烟雾特有的香味儿,花香、果香和卤过的年货的气味儿,融合出多少年来难忘的记忆。此时只见祖父,整一整礼服模样的长袍和马褂,手持一把刚刚开封的香束,在烛火上点燃。高高举起朝天拜过挿在香炉里,行三拜九叩礼。依次是祖毌、父亲和母亲及叔叔……待到孙儿们时便简单了,只需在蒲毯上磕仨头,仪式结束。
此时,家宴开始了。在老人们对子女,特别是孩子们的祝福和囑托中,句句都是吉祥和祝福的话语,老人家随手会递给孩子们装有压岁钱的红包。这一年一度的重礼不僅厚重,也使一家人此时成为最融恰的时刻。时至今日想起来,那时(五六岁吧)便在头脑里极力想象着,那些刚刚请回的祖上的神灵们,是个啥模样?何以能见?于是,便有了朦胧的猶疑;但如今忆起那年时光,却依然能感受到神秘而浓郁的乡情。
当夜已渐深,大人们又开始在过五更的团聚中,忙碌着大年初一前的诸事时。窗外又燃爆起接连不断的烟花爆竹声。天空被闪照的五彩缤纷、花样儿百出。空气中那特有的、对孩子来说独具的诱惑力,吸引着同院和鄰居的小伙伴们,开始蠢蠢欲动、结伴外出,去街头巷尾或开阔的中心地儿去看热闹。多日来从未间断的锣鼓声声,更加稠密,咚不隆咚呛、咚不隆.咚呛……。这声响在七八十年前,便成了过大年时,民居街巷和四合院背景的乐声。
天空中零零星星又飘落下点点雪花,被焰火映红的天空中,又多了些许生命的花朵。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让大人们喜上心头,而孩子们哪管这些,依然在街灯辉煌的笼照下,嘻笑着、追逐着在轰响着锣鼓声声的街巷中欢跑。迎着昏黄的街灯,忽起忽落的人影,冒着兆喜的雪花,伴随那咚不隆咚呛……咚不隆咚呛的鼓乐声,朝那人头攒动的热闹去处疯跑,去追逐那快乐年味和过往岁月难忘的乡愁。
神灵在天上,那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念想。欢乐在人间,那是经年凝聚成的传统。乡情在心中,让往日时光的点滴记忆融合成乡愁,深印在脑海里永难忘却。
2023 .1. 28
鹿麟 · 本名吕麟书,画家。美协会员,美校校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自由写作人,结集出版有《飛落的芳菲》等,并由韩美林先生题写书名,图书館收藏。
散文《绿园的桥和梦》《欢喜冤家》《陽光·绿荫和光影》《开满丁香花的“田“字院》《花房与书屋》及诗、词等作品均有入书及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