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蘇鳳,畫家、詩人。前聯合國公務員。加拿大華裔。抽象油畫著稱於國際畫壇。2011年中國當代藝術家文獻畫家。蒙特利爾七天週報詩專欄「鳳歌」作者。著有詩集《自由的靈魂》《私家茶》,漢英詩集《花上》,漢法詩集《2020封城》, 漢英詩集《蘇鳳短詩集選》。兩次理想國《溫故》刊登其文章。畫與詩作散見於世界各國。

《消失吧,科倫娜》

蘇鳳詩集《2020封城》
讀後点评秀實
二零二三年伊始,瘟疫消退,各國的封城政策依序解除,社會一切逐漸回復正常。詩人在這非常的三年,定必有文字留下紀錄。其或抒寫個人情懷,或悲憫芸芸衆生,「茂林秋雨病相如」,詩歌反映時代,「瘟疫」遂成了熱門的詩歌題材。
旅加詩人蘇鳳漢法雙語詩集《2020封城》(2020 à huis-clos)電子版安靜地匿藏於電腦裏。詩集收錄了她在這個「把人類帶到深淵」的2020年間寫下的五十篇詩。全球性的瘟疫肆虐,確然是人類共有的境况。這些深淵中微弱的聲音,是一個心靈在直面人類苦難時的「吶喊」。
詩集裏的作品以「小調」的形式呈現,均為二十行以內的作品。只有〈拉回記憶——又見陽光〉有二十二行。所謂小調的白話詩,非以行數區分,指在音韵旋律上的一次性完整呈現,而不作重複。集內每首詩容或所寫的題材有異,在廣義上都都能反映封城一年間詩人因其所見所聞而興起的感懷。一如〈自序〉裏所說:「寫詩的人冥想,往內照看實相。寫心,在額頭中央。聽其回溯那早古的聲流和律動,引進光的希冀,閉目凝望,而前自有光。」這既說明了每首詩歌精神內蘊的共通性,所有可見的實相無不歸於詩人冥想所得;也解釋了詩歌形式上傾向短章的原因,這種思想與事物的觸碰讓激情具有時效的局限,不能延長為中調。
〈世界還健在〉寫於疫情初發的2020.3.17,詩流露出對疫情的憂心忡忡。春天發芽,萬花競艶,而詩人只選一盆白杜鵑作祈福用:
門外一樹春芽 / 在醫院走廊,老人 / 靜靜地讀一本書 / 一位醫護者過來 / 臉帶微笑
此時街上車少人稀 / 走過超市 / 裏面琳琅滿目 / 進去選一盆 / 白色杜鵑回家 / 點上祈福的燭光
緊接著的〈唱遍陽臺〉末處有:「擊退春天的敵人 / 消失吧,科倫娜!」。科倫娜是corona的音譯,指的就是新冠肺炎病毒。詩人都明白,直白的書寫只顯露出文字的軟弱,然而有時又不能不如此的尋求一種痛快,因為這種軟弱,往往又能顯露出詩人敢於對抗「強者」的螳臂擋車的勇氣。〈閉關〉寫於2020 11 25,世界基本上已進入全面封鎖狀態,詩人感到絕望,愁城自困,如楚囚相對。讓人無拘無束的渡假天堂「沙灘」與「海鳥」恍若消失了。
疾病打破了幾座 / 愁城 / 春天暫住牆內 / 形影早已散去 / 作繭自縛的巢 / 蜘蛛般 的網互通 / 每時的大爆炸 / 聽聽哪裏還有個 / 安全的沙灘 / 那裏還有浮動的 / 海鳥
〈2020年劇終〉以精準的語言,煅就生動的意象。異域冬天大雪,詩人佇立窗前,看這蒼茫大地,僅餘的枯樹與山影都別具含意:「雪輕撫過枯樹 / 可遠眺山斜斜的身影 / 仿若年尾的魚 / 陪天空徹夜梳整」,蒼天空洞而紊亂,是應該妝扮回復可親的容顏,下節順勢寫雪,寄託美願:「2020大花臉翻騰了天際 / 塗滿病欲驚恐死亡的臉譜 / 當雪前來覆蓋 / 融化黑了的夢魘」(頁96)。詩人避疫居家,徹夜不寐,當然沒有古人那種「日暮詩成天又雪」的浪漫情懷,只餘弗洛斯特〈雪夜林邊小駐〉(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中「還要趕多少路才能安眠」的憂心!
2020年最後一天詩人寫下〈告別儀式以黑鳥〉。黑鳥當然是不祥的象徵物,其來臨的場景極為骸人。詩句渲染有加,從「視、聽、觸」三感帶給我們完全的絕望:「耳在房間裏聽到 / 呱呀呱呀 / 落在高聳的樹丫 / 百雙滑翔的黑翅 / 拍打了寂靜 / 霧雪沉沉的天上 / 無人早起 遠山早已感染 / 地球半壁恐已荒凉 / 黑鳥會聚此起彼伏 / 響徹我耳。百啄之後……」然而最後三行,詩人點亮了行路的燈:
2020年最後 / 一道朝陽會是 / 明日藍天
波蘭詩人辛波絲卡(1923-2012)有名言:「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種種可能〉)瘟疫三年,各種意想不到的極度荒謬的事情就這樣大喇喇地出現在眼前,擊潰了一直以來我們所堅持的最後的一點善良,本已薄弱的道德之牆瞬間崩塌,人類文明走到一個陡峭的滑坡。一場瘟疫,讓我們體味到辛波絲卡這兩句詩深刻的意蘊。無論詩人的述說如何荒謬,都遠不及現實的荒謬來得意外和震驚,一如評論家對小說作者「現實比小說更為荒謬」的埋怨。這便是當下我們逃遁到詩裏的最大原因,而非「風花雪月」。時代愈是不堪,詩歌益見重要。詩人蘇鳳的詩,直面世間陰暗之餘,會為這種陰暗點上一盞行路之燈,最顯明的例子是〈至美〉:「在偌大的美國 / 沒處放得下一張 / 安靜的桌子之際 / 小鹿在綠茵 / 後院誕生 / 萬物照樣運行不息 / 沒有紛擾,大道至美 / 但願我們的愛 / 靜柔長存」(頁42)。詩題暗藏諷諭,美國因為槍枝泛濫,殺戮頻生,難覓淨土,然詩人筆鋒一轉,寫小鹿誕生,寄寓人間之愛的生生不息。這首詩可以看成是詩集裏一首「模具」(mold)作品。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2.5.5公布了全球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約1490萬例。為這個浩刦,詩人寄予〈祝福〉:「風的紛爭即將吹過 / 枝頭的疾病零落」(頁84)。
《2020封城》寫於2020.2.11-12.31間,出版於2021.5,編年為序,在瘟疫圍城的囚居生活中,詩人記下了她與瘟疫、與瘟疫之外共存的感懷,如此這本詩集便顯得特別有意義。
(2023.1.25午間婕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