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穆涛的最新著作《中国历史的体温》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并上市。
这是一本文化散文集。以《汉书》《史记》为基本阅读范畴,以史实及相关史料为基本内容。从中梳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文章写世态,写人情,指陈弊病,纵论古今,不乏诛心之论,更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做底子。作者看重古人的规矩,遵循规矩对照当下文学审美,以此走出百年以来国人于西学的“学徒”心态,寻回文化自信。

穆涛 | 《中国历史的体温》 |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穆涛
穆涛,《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有《俯仰由他》《看左手》《先前的风气》《肉眼看文坛》《放心集》《散文观察》,文学访谈《平凹之路》,点评本《土门》等作品。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先前的风气》入选2014年中国好书。
评论推荐
这些年来,穆涛发愤读书,日渐厚了、重了、望之俨然了,渐渐有了先生气象。穆涛读书与我不同,我是无事乱翻书,天上地下四面八方,而远远地看穆涛读书,看来看去看出了此人沉着有大志,人家走的是韩愈的路子。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以道统为己任,“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穆涛呢,后一句估计他暂时不敢想,前一句他真是照着做,这些年所读皆是先秦两汉之书,所写也都是先秦两汉之事。
——李敬泽
我并不太知道穆涛的出身和经历——鬼知道他来自仙界还是魔方——难以了解到如此从容的原因,但在研读了他许多文章后,发现他的从容呈现出了他的一种文气和智慧。人是有聪明和智慧之分的。聪明的人到处都有,但聪明常常害人,要沦落到一个“小”字里边去;智慧却是难得,有智慧的人,特有一种艺术的感觉,平凡的事物里他会觉悟出非凡,话有三说,他巧说得有态有度,该肥就肥,该瘦就瘦,如美妇人。
——贾平凹
穆涛不是一般的散文家,也非一般人,而是个得道者。他胸有谋略,运筹帷幄;他心有韬略,内敛沉静;他大道藏身,举重若轻;他看透世界人生,逍遥自适。这与那些随波逐流的散文写作和浑浑噩噩过人生的人大为不同。
——王兆胜
在当代散文界,穆涛是一个“异数”,一个独特的存在。客观地说,迄今为止,在国内尚未见到如此的“异质”散文写作者。
在散文越写越长,越写越同质化、模式化和空心化、技术化的当下,穆涛以“千字文”傲然独立,这是当今散文界的例外,也可以说是一股清流。
——陈剑晖
穆涛写历史并不是为了讲故事和展示知识库存,而是意在当下,关怀现实和测照未来始终是他文章的灵魂所在。历史是一面映照时代沧桑巨变的镜子,穆涛将历史当作一位智者,不仅借用他的眼光,还让他开口说话。
——周燕芬
穆涛兄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儒雅,是谦谦君子,有书卷气。是豪放,是赳赳豪客,有侠义气。这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在他的身上,是一种有机的统一。穆涛兄好读书,好属文,且又是文学编辑,长期浸淫文字中,其身上自然郁郁乎文哉,有一种书卷气。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种静穆和睿智。
——高亚平

汪曾祺先生赠穆涛: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