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尚往来
文/史新柱(河南洛阳)
干果,水果,糖果。干菜,青菜,各种蔬菜。大肉,牛肉,羊肉,腊肉,灌肠。油炸的各种小吃以及凉粉,饺子等等。清脆的声声爆竹和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是人们对旧年胸中块垒的尽情宣泄,对吉祥兔年的美好期望。火红的中国结,斗大的福字,喜庆的春联和欢声笑语以及阖家团圆的温馨画面,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新年好,我的朋友,新年好,我的家人,新年好,我的母亲中国。
大年初二,街上和公路上的车子多到拥挤的地步,人们拉开了走亲访友的帷幕。
我和女儿去了县城的姐姐家。
“小妞来了。”姐姐惊喜的趋步上前。
”想你了,新年好姑姑,给姑姑送祝福。”我的小棉袄好像忽然长大了。
“再坐会儿,不着急走,姑姑不缺吃喝,就想和你们说说话……”
亲情和友情的维系,需要礼尚往来的走动,互通有无和嘘寒问暖的关爱。

记忆里儿时春节亲戚之间走动的礼物,无非是一块儿不超过一千克的大肉,十几个蒸馒头,还有一种礼品,那是一小扎用红纸包裹红线缠绕的红薯粉条,这种礼物客家不收,至于客家不收这礼物的原因,我一直困惑了多年仍是未解,昨天讨教本家姑姑,客家不收红纸红线缠绕的粉条,就是希望彼此间的亲情能像这缠缠绵绵藕断丝连的粉条一样绵延不断。
春天来了,亲戚之间的走动我们这里称为探春,礼品就是蒸馒头和一盒点心。
夏天来了,亲戚之间的来往叫瞧夏,四十根麻花,竹篮里一放,洗干净的大桐叶一盖,一份麻花和一份诚挚的心,南来北往,东奔西走,沟通感情,连接亲情。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些节日,就像短暂的休止符,也像波折号,既像停顿号,也像一个感叹号,像漫漫旅途中的驿站,似驶离茫茫大海狂涛巨浪停泊的港湾,让我们放缓拼搏的脚步,让我们的血脉亲情在时光里穿行,在岁月里延续……
快节奏的生活和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异乡的漂泊,疏远的姑家的表兄,姨家的表弟。后来,我们各自成家立业,都有了各自彼此的生活圈子,断了联系,没了音讯。我们原本很亲近的,现在都淡出了各自的视线,惟愿他们一切安好,平安快乐。
这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没了彼此间的相互联系,没有了你来我往,礼往尚来的相互走动,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到了即使碰面,也会熟视无睹的地步。当然了,对于已经彻底忘记你的人,何必去拿一张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呢,人家不快,我更不乐意!何必要在已经忘记你,不喜欢你和漠视你的人那里,徒添尴尬,丢掉自己的快乐呢?
大凡世人,只会对自己有恩的人有缘的人才会对等甚至加倍的付出,真正的礼往尚来不在礼而在于心。愿意走近你,只有你,才是我最牵念的亲人……

2023.02.26.19点,落笔于宜阳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