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散文)
徐素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年的钟声敲响,寒冷的夜空中,烟花爆竹交相辉映,普天同庆。
将近到凌晨一点才上床休息,睡得也不踏实:手机里叮叮铃铃传送着大家新年的祝福声,窗外还有连绵不断的烟花爆竹声,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规划着新年的梦想和目标,在新年的怀抱中做着美好的梦。
早上六点,喜鹊喳喳的叫声把我惊醒。喜鹊报晓,报的是吉祥,报的是希望,我心情大好。起床拉开窗帘,不知何时新雨也来凑热闹,滴滴答答在屋瓦,在树梢,在窗棂跳动,在新年的晨曦中浮漾湿湿的流光,滋润着大地万物,我好像闻到了春的气息,听到了春的脚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势不可挡,纷至沓来。
三年了,在疫情的淫威下,人们走过钢丝,闯过大浪,病毒感染的高峰过后,在逐步阳康中迎来新年。今年的春节,是不平凡的春节,是三年防疫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人们不再做核酸,不再被隔离和封控,三年管控下放开的人们,像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欢欣鼓舞。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大人孩子一起燃烟花,放炮竹,驱赶着瘟神和恶煞,期盼着来年的新生和希望,我终于感到了浓浓的年味,听到了强烈的生命律动。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步入过年的节奏,儿时就耳熟能详:二十三吃小饼,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年三十包饺子。
三十的晚上,欢聚一堂的家人们一边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放松身心,聊灯火可亲,诉相思之情,一边守岁,留恋着旧岁将尽的宝贵时光,还一边准备新年第一天的食材,精神十足的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给孩子发压岁钱,然后大人小孩争相在烟花爆竹的炸响中放飞新年的梦想。
过年,是祖先留下来的隆重而热闹的节日,有很多烦琐的规矩和习俗:过年要穿新衣戴新帽,期间,不能打烂东西,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许吵架,不能打人等等等等。记得儿时,妈妈蒸好了过年的第一锅馒头,我吃了一口说“酸的”妈妈拿棍子在我头上做了一个敲头的动作,示意我不能说“酸”。我是很不服气的,吐了吐舌头心想,连真话都不敢说了吗?大年初一,父亲在吃饭,我在蹦蹦跳跳玩耍,不小心把鞋子踢到饭桌上,父亲嗔怪:“要不是过年,屁股又该挨打了。”看来我还是托了过年的福。
辛苦了一年的炎黄子孙,不管收获满满,还是囊中羞涩,都会停下脚步,按部就班地准备过年的每一项仪式。人们见面打招呼“年货办齐了吗?”对方答“差不多了。”什么时间能把年货办齐呢?年过完了,年货也自然就齐备了。过年前,总感觉缺这少那的。
旧年的最后一天,人们差不多备好了年货,然后带上祭品,上坟请先人回家过年;新旧交替之际,烧纸许愿,嘴上表达的是让祖先护佑,实则也是出于精神的敬畏和祈求心安,以鞭策自己总结过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的一年,摆渡再航。
从初一到初十,人们有很多忌讳,首先初一十不动:初一不动针,动针扎住佛爷心;初一不动剪,动剪剜住佛爷眼……,太多的规矩,有时候会习惯使然,常常触犯,大人又会说,不知不招罪,替我们圆场。吃饭时,饭桌上总是多放一双碗筷,先要祭拜祖先,拜过以后自己和家人再去享用。
从初一到初十,人们从自然天象观察一年的收成和运势: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如果这十天之内,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说明这一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如果有一天不好,这一天所指的物相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要提前做好预防。尽管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儿时的我们深信不疑,直到今天,好像约定俗成一样,不自觉的去看每天的天气变化,唯恐一个不好的天气,又会在这一年里使人类遭遇无妄之灾。
大年初一,吃开年的第一顿饭,饺子是三十晚上包好的,家里有几口人,里边包几个硬币,大家小心翼翼的吃着,谁吃到硬币,谁这一年就福气满满,事事顺意,亦然会为这个好彩头高兴万分。没吃到硬币的,从心里会感到沮丧,也会暗下决心督促自己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不能输了气场。
大年初一,晚辈挨家上门,轮流给家族长辈拜年,祝他们吉祥如意,健康长寿,常常也能得到长辈的成长快乐包,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年初二开始,人们开始回娘家,走亲访友,联络感情,互送祝福和问候,增加过年的欢乐气氛。亲戚朋友多的,一直到二月份还在走动。
你看大街上,本地车一个多,现在又加上沪,浙,皖,鲁、豫等外地车,真正的车水马龙。苏州老城,古都名胜,小桥流水和别具一格的园林建筑,加之春节期间,公交地铁免费,景点免费……到处彰显着苏州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人们趋之若鹜,举家出游,不管上午我去的平江路还是现在的观前街,都是人山人海,保安用喇叭高喊:“路面堵塞,行人快走”。疫情三年,这种拥挤的盛况几不可见,此刻,又身不由己地在人群中顺流,尽管有感染的潜在危险,但大家乐此不疲,购物,聚餐,观光。景区独特的造型,琳琅满目的商品,诱人的风味小吃,喜庆的春联,寒风中飘摇的大红灯笼,还有盛放的梅花和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无不印证着过年的热闹和喜庆。不得不慨叹:盛世祥和佳节庆,国安民富九州同。
过年的味道就是家人团聚的亲情和联系更加紧密的感情,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仁爱之德,包容之心和孝悌之爱。
过年,过的是焕然一新,图的是生命亲情,盼的是蒸蒸日上,愿的是风调雨顺。我祝愿:盛世太平,年年过年年年过,步步高升步步升。
徐素丹,女,1965生,祖籍河南襄县,现居青海,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