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中的春节
刘献江
正月初一,是我国农历新年,俗称春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诗人以此为题,写下许多名篇佳作。手捧一杯香茗,诗中寻觅节俗纷呈的春节,别有一番韵味。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是
《诗经 南风》中的一首诗《蟋蟀》。蟋蟀在堂屋,一年将结束,再不寻欢乐,时光去不返。这也是最早描写春节的诗。
春节的美好,一切都会如期而至。清朝叶燮《迎春》:“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春节的头彩当属“开门炮仗”,也叫“满堂红”。这是人们早晨起来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敞开大门鸣放爆竹。元朝赵孟《岁月》:“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晚辈给长辈拜年是必不少的节俗。明朝文征明写过《拜年》诗,清朝孔尚任《甲午元旦》中有“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的诗句。甚到还有祥细安排拜年的诗。清朝筱廷明《拜年》:“自家翻历栋良辰,遍约诸亲与比邻。今日娘家明日舅,预先分派配均匀。”这些诗,如同一幅幅“乐岁图”,洋溢着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是帝王还是诗人,都会吟咏。
帝王眼中,所治理的国家,春节就是一幅“八方安定,四海升平”太平盛世图。唐太宗李世民《元日》:“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士大夫眼中,春节则是一番“醉饮屠苏酒,欢笑上云宵”的富裕生活。元末明初进士叶颙的《已酉新正》:“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诗人眼中的田家,春节则是一种寄情农桑、自得其乐的闲适心情。唐朝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夫,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一年之中,春节的饮食是最为丰盛的,饮酒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平时,人们宴饮是讲究长幼尊卑次序的,先长后幼。但古代春节却是例外,饮酒从年龄最小者起。如唐朝顾况《岁日作》中的“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北宋杨万里《己丑改元开禧元日》中的“老子年龄君莫问,屠苏饮了更无兄”等。谁先谁后,还引起一场纷争。唐朝刘禹锡和白居易本是同龄人。新年两人在一起喝酒,刘禹锡自恃年长,就对白居易说:“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白居易不甘示弱,就说:“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后白居易在《岁假内命酒》中追忆此事云:“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可见,最后是白居易先喝酒,引出诗坛一段饮酒佳话。
春节宴席上,古人喜食春盘。盘子里的菜有萝卜、芹菜、韭菜等。这已成了新春年俗中一道风景。春盘总给人留下美好的憧憬,因而引起诗人赞美。唐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南宋赵长卿描写春节的词《探春令》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就是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今人春节咬春,吃的洋花萝卜、春卷,想必就是沿习古代的食俗。
在古代众多吟咏春节的诗中,家喻户晓的还是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生动地再现了热闹喜庆、万象更新的春节景象。
时逢春节之际,重读一首首古诗,感受春节的独特魅力和诗人们的旷世情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今天,中国人正过上又一个“人逢盛世,景遇年丰。合家欢乐,满屋生辉”的春节。
作者简介:刘献江,男,1965年10月15日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公务员,南京市六合区人。南京市作协会员。已发表50多篇散文、300多首诗歌,十多次在市、区散文诗歌征文比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