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眷顾的村屯
文/浪子
出融安县城一路往西,驱车约40公里,便到了群山环绕,维河簇拥的大袍屯。走进村屯,便看到风雨桥,芦笙柱及大戏台,四十几户吊脚楼散落在苍翠山岭之中,依山畔水,绿树掩映,幽静雅致。泗维河水浸到村子的底腹,整个屯子成凹字形,让人由衷感叹:好一个山水环抱的宜居寨子。
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只有49户人家,且山林面积甚少(因泗维河水电站建成,库区淹没不少田地),却是融安唯一的苗族贫穷村落,以前交道堵塞,地处偏僻,严重制约村屯的经济发展,成为融安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的一块“心病”。可如今有人说,融水有一条贝江,她是大苗山一条美丽的河流。而今天相邻县融安,有一个玲珑秀丽的"贝屯〃。她就是融安县长安镇大袍。这"贝屯"的得来主要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得益于融安县(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县里的民族局,林业局,移民工作管理局等单位多年爱心扶助,精准扶贫,加上村民勤劳的双手。"贝屯〃将要实现脱贫,迈进小康,成为融安县新农村建设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作为担负帮助民族贫困村改变贫困面貌的直接领导责任的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责无旁贷为大袍筹资金,拉赞助,谋发展。帮助修建屯内水泥公路,接上自来水。还一边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如:请三江程阳师傅来指导修建风雨桥;组织村干、屯长到贵州、湖南等先进苗族村寨去学习取经,从柳州请专家到屯里举办民族刺绣、苗锦、植染等民族工艺培训班等。2014年8月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投资150万元建设安宁村至大袍屯道路工程。2015年元月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先后筹集资金114.11万,建起风雨桥。这一桩桩,一件件善事义举架起了大袍通上外面世界,走上富裕的桥梁,更开启了苗族同胞一颗颗曾经孤冷沮丧的心扉。原来大袍苗胞祖辈原籍是融水元宝山腰上村落,因当地生存条件气候环境相当恶劣,便相约举家迁至今天的大袍。本来山场就少之地后来又因水库淹没不少田地,无疑给村民的生产更是雪上加霜,难以生计。好在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这些大山深处苗族同胞,除每年给予扶贫款和救济粮之外,更视为“宝贝”似的给予了许多关爱与扶助。
谈到大袍,不得不说起每年初九的芒蒿节。这是大袍苗寨具有神秘色彩的重要节日。相传当地苗族祖先用古树刻成面具,披着芒蒿藤制成的蓑衣,脸上涂抹黑灰扮演野人成功抵御山匪的侵扰。此后每年正月初九这天都要恭请“芒蒿”参与芦笙踩堂舞,祈求好运多福。“芒蒿”双手涂锅灰,拍到别人身上代表祝福之意。热闹的乡间小路上一队芒蒿边走边跳,吸引着人们涌向泗潍河边的一处空地上。鞭炮、芦笙响起,“芒蒿”围成一个圆圈,最当中的是九个巨大的芦笙,围着一个木柱,大芦笙外围着一圈吹中小型芦笙的男人,再外面就是“芒蒿”,最后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穿戴传统民族服装的苗族少女。“芒蒿”和那些苗族少女并肩随着芦笙而舞,用芦笙和舞蹈延续着苗胞朴实的愿望。近年来,大袍通过每年正月初九的芒高节, 农历六月十六的闹鱼节。举办民族工艺品展示,烧烤,水上蓝球比赛等节目吸引一批批游客光临,共享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美好时光。
获得“太阳”众多恩赐的大袍苗民,在心怀感恩的同时,并没有安于现状,反而激发起建设美好家园,创业致富的决心,他们在安宁村党支部和村民委的组织下,有的上山里种植香杉,有好几家办起养鸡合作社;有的下河里干起网箱养鱼,也有的建立起了家庭苗服制作和染布的小工坊,更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搞起了民俗旅游。渐渐的有越来越多去外地打工挣钱的达亨达配(苗语小伙故娘)回乡创业,村民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几年来,屯里修建一座宽阔的文化广场,办起了图书室,宣传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大政方针和农业科学知识。还制定了许多村规民约,村民的文明法律意识大为增强。设立了保洁员,打扫起屯里公共场所的卫生,屯口路旁修建起公厕,拉极箱。尤其是通过农村“三化”(山村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工程后,大袍村比以前更亮丽了。
朋友,如果你闲来无事,不访到大袍屯来休闲度假。到苗楼风雨桥上歇歇看看,下泗维河里垂钓嬉水,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收获。进到苗家吊脚楼里坐一坐,与苗族同胞搭上几句话,再喝上几碗苗家油茶,尝一尝苗家土菜。你会感受到他们是那么的纯朴好客,体会到他们从骨子里流露对美丽家园,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更从内心感觉到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苗族贫困村屯,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下,经过多年的综合整治,扶贫帮困,已经破茧成蝶,实现了“美丽蜕变”,尽显现代苗乡别样风情。
每当有记者采访,请寨老们谈谈大袍变化时,他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而感概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的大袍才是他们理想中的:“大袍”!
另诗人浪子到大袍采风后,诗意萌发,填词一首:
满庭芳 .《大袍秋意》
当代/张哥
元脉苍葱,维河碧绿,野菊丹桂飘香。
猪肥羊壮,鱼蟹满河箱。
爪果垂梁挂岭,层林染,秋稻金芳。
欢歌舞,芦笙悦耳,喜气溢千仓。
天苍。
地净爽,雨桥景美,苗寨新装。
大袍芒蒿昂,服染艺彰。
精准扶贫帮困,更自强,正道阳光。
国昌盛,民族进步,百姓乐安康。
另附:现代诗一首:《盛世中国龙》
盛世中国龙
阴霾被天光束进法钵,
祥云翻滚涌上天际,
威猛盛世的中国龙,
抖擞遍身金鳞,
凛然横空展世!
穿越五千年沧桑文明史,
最悲壮的图腾就是你,
你把祥瑞传递给一代代,
你让信仰世世燃烧永不息。
民族存亡关头,
你仰首怒啸席卷倭敌,
激奋龙子龙孙守护家园。
十年动乱百废待兴,
你银须飘然划尾作舵,
以不可逆转的龙气,
神奇地将乾坤扭转。
展开《史记》的墨香,
可见你十乘猎猎飘荡的旌旗。
站立居墉关城的墙头,
能举臂触摸你灵动的霸气。
千沟万壑是你强劲的抓爪,
广袤土壤是你有致的甲鳞;
万里长城是你不屈的脊梁,
黄河咆哮是你铿锵的脉号。
你点天光,正地气,
游弋着高贵的神秘,
震慑天地与神灵。
你盘踞在炎黄子孙的心头,
遨游于龙宫与天宇之间。
集聚天地之洞灵,
融汇生肖之众长,
呼风唤雨恩泽龙的传人。
穿越我透视苍穹的目光,
看见你从远古走来,
承载太多你很坚难;
如今你昂起乘风追月的头颅,
才更显得别样的武健。
你是炎黄子孙的象征,
更是中华民族的魂灵。
你护佑着十三亿中华儿女,
乘着十八大的春风,
高举民族复兴的大旗,
昂首阔步续写新篇章,
把中国梦变成美丽的现实。
凌辱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苏醒的中国龙必定昂然腾空。
盛世中国龙,
狂舞飞跃,
展我九州神韵!
腾飞中国龙,
啸呤翻腾,
耀我民族精威!
作者简介:
张远高,笔名浪子,五十岁,。广西融安县麻石水电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诗词学会副会长、桂林诗词学会会员、柳州文学协会会员。在各类报刊网站发表作品200多篇。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