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欧洲,有一则古老的传说:传说天使来到凡间,在一座美丽的山谷里居住下来,还为它铺上了无尽的鲜花和森林,镶嵌了银光闪烁的明珠,许愿说:“从现在起,人们都会来亲近你、赞美你,并爱上你”这座山谷就是阿尔卑斯山。山下鲜花、森林、湖泊,山上常年积雪,银光闪烁,最是耀眼,阿尔卑斯山,欧洲人的梦想雪乡,这里有雪与冰的晶莹洁白,极为干净的蓝天与云朵,纯净神圣的阿尔卑斯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不辞万里来这里。
很久以前读过朱自清的散文《瑞士》 ,他在文章的开头是这样记叙的:“瑞士有‘欧洲的公园’之称。起初以为有些好风景而已;到了那里,才知无处不是好风景,而且除了好风景似乎就没有什么别的。 因特拉肯是位于瑞士中部阿尔卑斯山少女峰山脚下的一个小镇,因为位于图恩湖和布里恩茨湖之间,又叫湖间镇。因为它是前往少女峰的必经之地,这个美丽的小镇便因旅游观光而愈加的出名,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到欧洲旅游的人几乎都知晓或者到过因特拉肯。小镇的商业 气氛让人觉得有些乏味,好在得走过的马车让繁华中多了一份恬适,多了一种复古的情怀。与何维克大街平行的是一片宽广的绿地。据说这片草地是昔日修道院的庭园,是禁止兴建任何建筑的,站在街边的绿地上可以清楚地眺望美丽的少女峰身影。广阔平坦,绿草茵茵,风景非常的好,视线的尽头是秀丽的少女峰,还真应了这名字的蕴意,薄雾缠绕,象蒙着面纱,风姿相当撩人。在瑞士的小镇上行走,行人享有绝对的优先权,路口一般都是没有红绿灯的,看到有人站在路边准备过马路,过往的车辆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行。徒步的过程中,由于习惯了国内的行情,我们站在路边还在为此犹豫,司机已经打手势示意你先过了,我们则是受宠若惊,一边挥手回谢一边匆忙过了马路。几次下来,发现瑞士人过马路都非常从容,司机们也无论开的是什么样车,让行人先过已经成了一个规定,一个习惯,一个每人遵守的规则。这就是文明,也是和谐。
记得在刚进入瑞士境内的大巴上,看了一部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取景的电影《极盗者》,说实话,除了对外国大片的敬畏和震撼外,更多的是心情感到有些悲伤,一面感怀鲍迪最终还是没能冲过那座巨浪的尾巴,而真正难过的却是其实他已经完成了这8项挑战,如果当初不是为了救犹他......每一项的场景我都看着流眼泪,太美了......

巨额金钱从天空中天女散花般散出,落向墨西哥的穷人区;高空跳伞从天而降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洞穴“燕子洞”;如飞鸟一般滑翔于峡谷之中,再伏地而冲,划过草地后又腾空而上;像被某种力量吸引一般去追一个巨浪,再触摸着浪心冲出;阿尔卑斯雄壮的山顶下冲滑雪,那一片冷酷的纯白;委内瑞拉天使瀑布仿佛从天际泻下般的叹为观止;还有最后那一个鲍迪口中喊道:“你看,它难道不美吗?!”的水之生灵般的巨浪。所有这些场景,我都看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意和欣赏,没有为了追求个人刺激要去征服的味道,就像鲍迪一开始对犹他说:“我敬佩你的无惧,但你缺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所以就没了连接,也就没有了美。”
来到瑞士如果没有坐过金色山口列车的话,那这趟瑞士之行就显得有点遗憾了。因为这一趟列车沿途经过的风景,都是一些值得观赏的金色山口列车将众多湖泊串联在一起,其中包括日内瓦湖、图恩湖和琉森湖等,还有途径因特拉肯、卢塞恩等城市,在列车上静静得坐着向外看,一片片青葱绿林,给人一种拥抱大自然的感觉。有的是经过悉心修剪的,齐齐整整。有的密密麻麻的高大绿树,人性的生长着,可能这就是没有束缚的任性吧,挺羡慕的。慢慢的,你的视线开始出现,碧波荡漾,成群结队的牛羊在那辽阔的草原行走,那白雪皑皑的雪山也出现在眼前。
青青草原,蓝天白云,白雪皑皑,还有那宽阔的湖面都是唯美的静物,草地上还有别致的小木屋,就这样,一个和谐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一个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