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画山水——李建东先生山水画赏析
陈淑香 书香大千
念奴娇·荆溪白石出(中华通韵)
陈淑香
水波潋滟,看风光旖旎,晴川瑰丽。千顷层峦霞蔚聚,万里长空如洗。野旷笮桥, 兰溪瑞草,绿卷芳洲碧。岁寒松柏,傲霜凌雪天地。
田犬幽院安居,濠濮间想,妙舞清歌起。乘兴携琴寻挚友,顾曲周郎知意。蹊径崎岖,行人争路,火燎心急戏。风鸣弦管,喜形于色先寄。
*“濠濮间想”:《庄子》记有庄子与惠子同游濠梁之上和庄子垂钓濮水的事。后以“濠濮间想”谓逍遥闲居、清淡无为的思绪。
“顾曲周郎”:《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少年游·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词林正韵)
陈淑香
流岚雾霭绕层峦,壑谷抱深泉。青莲独游,谢公高卧,心旷咏凉天。
绛树悬桥迎佳客,茅舍候良缘。子瞻抚琴,靖节酌酒,遐志水云间。
*“青莲独游”:“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朝大诗人李白,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他先后定居于四川江油青莲乡、湖北安陆等地,在长安求职失败后,曾于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携夫人许氏、女儿平阳,举家东迁,不远千里来到相对偏远的山东泰安,与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等人隐居徂徕山,人称“竹溪六逸”。李白把徂徕山作为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一个新起点。著有“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等独游绝句。
“谢公高卧”:东晋时期,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从不过问朝政。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授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子瞻抚琴”:“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苏轼抒尽对于隐居山林的向往。
“靖节酌酒”: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学巨匠。关于陶渊明饮酒的诗有20首,饮酒传说有很多。传说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将酒过滤,过滤完毕后仍把葛巾戴回头上。又有说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休息,故石名曰醉石。

唐多令·踏遍青山(中华通韵)
陈淑香
晴霭满芳川,翠岚绕冽泉。泻奔雷、玉镜寒潭。万壑无声犹自在,临碧水,罩柔蓝。
霞岭展松颜,闲庭伴艳冠。蓦然观、天上人间。风月一溪盈画卷,追风去 ,踏青山。

高山流水·荆溪白石出(中华通韵)
陈淑香
草泽柳态伴青松。晓峰行 、崖上云踪。叠嶂起岚烟,销魂落影枫红。临绝顶、啸虎腾龙。佳期在, 韬树华林日永,墨浅情浓。绘一帘绮梦 ,锦字赋征鸿。
鹄恭。温柔寄丘壑,偿夙愿、不老山中。花露染衣襟,野蔌果谷鸣虫。采菊黄,见性明瞳。与谁共, 兰惠凝香满室,丽景无穷。踏歌溪径,酒泉酿、醉秋容。

少年游·溪山飞瀑(词林正韵)
陈淑香
重峦叠嶂挺虬松,白练落涳濛。禅房仙境,佛门圣地,云寺绕鸣钟。
邀山对话常相慕,坐忘赏霞虹。执笔临风,润毫行水,泼墨乐无穷。

西江月·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词林正韵)
陈淑香
云涌时风吹面 ,水穷处雾沾衣。羡君逸致画中栖,濡润泉林开霁。
何日重温闲趣,青山踏遍雄奇。赌书泼墨赏虹霓,朗笑洞穿天际。

八声甘州·山静松声远(中华通韵)
陈淑香
看和风又皱万层波,云霞满春山。水天成一线,峭岩飞瀑,劲草石磐。颜谢泉林诗咏,千古响绝篇。溪径幽人至 ,岁月安然。
古调今夕谁爱, 盼嵇康闻乐,锦瑟思弦。欲传音空谷,作肺腑交谈。想平生、倾城之恋,寄丹青,十指染烟岚。香归砚、墨花生趣,雅韵清欢。
*“颜谢”:南朝宋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的并称。《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唐戴叔伦《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嵇康:“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精通音律,创作了“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与蔡邕的“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合称“九弄”,并为隋炀帝科举取士条件之一,著有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谱写了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广陵散》。

永遇乐·荆溪白石出(词林正韵)
陈淑香
人淡如菊,心平如镜,静观沙漏。妙意轻调,浓情饱蘸,展卷描芳昼。秋来春去,泉林之乐,夜思日想深厚。诉衷肠、清风无价,远山有情相候。
千峰坐看,百川闲赏,异草奇葩香袖。淑气穿林,瀑声过谷,诗景将魂诱。纤凝吹雪,灵渊照影,梦里逍遥参透。悠然居、霞朋溪友,烹茶煮酒。

减字木兰花·荆溪白石出(中华通韵)
陈淑香
山高水阔,溅玉飞珠跌碧落。万岭秋光,静坐观云忘日长。
丹枫流火,明月清风皆伴我。苏子疏狂,诗酒年华水墨香。
*“苏子疏狂”:取自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诗酒年华”:取自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意思是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

五绝·溪山清远(平水韵)
陈淑香
松林古刹深,碧水奏清音。
紫陌红尘远,梅妻鹤子心。
*“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蓄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浪淘沙·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中华通韵)
陈淑香
万壑琼津,千岭松心。涧溪澄澈画中寻。桂棹芥舟捉锦鲤,欢笑传闻。
沐浴红云, 醉赏瀫纹。太公渭水放垂纶。伐纣灭殷驰远志,专候明君。
*“太公钓于渭水”,表达自我修养很重要,不要太看重自己的出身,是金子早晚要发光的。姜太公每天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到来。姜尚钓法奇特,短杆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最后,姜太公帮助王兴邦立国,后又辅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周。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五绝·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中华通韵)
陈淑香
身似花间月,心如浩瀚风。
青山皆伴我, 闲钓水波清。

木兰花慢·溪山清远(中华通韵)
陈淑香
恰祥年盛世,瑶池镇,市集时。正满目琳琅,雕车停驻,宝马奔驰。相执,物华共度,看霓裳映日惹人痴。锦地花天鼎沸,不觉日上新枝。
归时,胜景霞织,山似黛,草如丝。乘兴游 、峻岭悬泉远射,春水盈池。方知,素心清简,翠岩幽谷卧隐寒拾 。慢煮光阴惬意 ,与君步步成诗。
*李建东先生说:画面的意思是老两口赶大集回来,妇人边走边赏美景,老翁纳闷她怎么走得这么慢……余下的童话故事由你自由发挥吧。
五绝·溪山清远(平水韵)
陈淑香
数峰皆染黛,潋滟碧波平。
毓秀留人住,归乡已忘行。
*“寒拾”:唐诗僧寒山和拾得的并称。陈衍《元诗记事·行端》记载,《灵隐寺志》,“端文字不由师授,自然能通,自称寒拾里人。”

行香子·云影松声(词林正韵)
陈淑香
读罢春秋,坐望东流。尘喧远、岁月悠游。近临韬树,远瞩灵洲。醉林儿茂,崖儿峭,草儿幽。
悬河鸣啸,鳞波吹皱。染丹霞、万壑千沟。风烟俱净,心悦明眸。看山无邪,天无际,水无愁。
*“春秋”:这里指孔子著作《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五绝·云影松声(平水韵)
陈淑香
松劲若龙盘,枫彤似火燃。
翠微清如洗,坐忘赏云烟。

满庭芳·山静松声远(中华通韵)
陈淑香
山谷幽居,窗前流水,案头闲放诗书。禅琴道悟,落墨绘金璞。慢度光阴安暖,烟霞志、高枕林庐。鸟虫唱,日移树影,蝶舞绕扶苏。
惠风拂草木,邀云闲坐,等月还俗。忆李唐,清溪渔隐瑶图。一镜柔蓝照影,心澄澈,常乐知足。松涛起,佳期隽永,容我醉春湖。
*“清溪渔隐图”:为李唐画作。李唐,北宋末南宋初画家,是南宋初期画坛盟主,两宋山水画的承前启后者,南宋山水画奠基人。宋高宗最爱其画,称其为“宋之思训(李思训)。”
五绝·山静松声远(中华通韵)
陈淑香
瑞霭绕青山,松堤靠客船。
心莲尘不染,独乐水云间。

山水画作者李建东先生:

李建东先生简介:中华木作世家、遵化宫廷家具第二代传人。自幼对艺术情有独钟,十年雕刻,磨砺耐心、静心与恒心;兴寄泉林,品格高逸,热衷慈善事业;2019年开始习画至今,喜陈少梅、吴湖帆、蓝英、赵霖等大家古意山水,爱文征明书法;托遐志于书砚,寄清心至笔端,现为唐山市画协成员。
诗词作者:陈淑香

陈淑香简介:1991年,处女作散文《巢与南飞燕》在天津月刊《新作家》发表;后笔耕不辍,陆续在广东月刊《家庭》、《鹿鸣》、《德州晚报》、《长城文苑》、《绿洲诗刊》、诗刊《新作家》、《唐山文学》、《绿草茵茵》等纸媒陆续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奖;2021年被唐山市、遵化市政府颁发最美“书香家庭”荣誉证书。
2011年入驻网络,作品多在上海诠音言色、兴隆都市网、遵化文史、燕山诗文等网媒发表;公众号“书香大千"所有者。
遵化市作家协会办公室秘书兼外宣主任,遵化市诗歌协会会员,遵化市诗词协会会员,遵化市燕山诗书画印研究院副秘书长,遵化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
身着布衣,心似锦缎;喜花鸟虫鱼,亲草木山水;读书成为习惯,写字出于本能;笃行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与红尘温情对视,柔韧相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