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带着孩子来趟这里
——致巩义康百万庄园(二)
文/杨西京
假期,
是孩子们舒展天性的天地。
请带上他(她)们,
来趟这里……
“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这里,
有优秀传统家教的有形的典籍;
扶着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有一个家族无形的正能量育人奥秘。
孩子,
看看这“拜月石案”上得铭文,
你会明白,
人如石,雕琢才能变成美玉。
多少个中秋的拜月团圆,
无数次育人教子的祭月典礼,
康家在这里,
把“人不教不成才”的治家铁律,
一代代传递……
孩子,悟悟这石雕上
“拜师求读图”的涵义,
你会,向这位
提着灯笼夜伴求师者敬礼;
尊师的家训,
让康家诗过邙山传四域,
重傅的历史,
让康家文随洛水奔万里。
看看这座“经腴史华”藏书楼,
你是否闻到芝香兰芳的书香之气?
这座楼,
用无形的文字告诉你;
读书,
才会“求知求学求教”;
运用,
方能“解意解科解题”。
用蕴藏的内容告诉你:
经典是人生成长的导向大旗;
用沧桑的时空面容警示你:
书山无路学为梯!
摸摸这块“罚跪石”上的坑凹,
你会看到,
这坑凹,
磨过多少成才者的双膝?
激过多少栋梁者的志气?
摸摸这坑凹,
你会理解:
“十年磨一剑”苦学成才的人生比喻;
你会明了:
园不失规,方不失矩,
无规无矩,何成大器?!
这留着历史体温的坑凹,
阐述着“娇子如杀子”
这句俗语蕴藏着的育人真谛。
这茅厕门楣上“三上成文”的古语,
传承着前人
“马上枕上厕上”见缝插针而学的美誉;
这里,让你理解
人生如白驹过隙;
这里,让你感到
每寸光阴,都要倍加珍惜!
孩子,此刻,
你是否听见,
这“三上成文”
正在向你发出友善的劝告,
那声音,
是那么真切而严厉:
警惕时下时兴的电子游戏,
千万莫贪恋手机上那无聊的信息,
千万莫让碎片化娱乐
切割你童少宝贵的生长时期……
请在“留余匾”下合影看齐:
这是
康家家教的一部无形的书,
一面有形的旗!
望一望
做人处世的“留余”大道,
思一思
兴家“忌盈”的至善情理。
这面旗,风雨沧桑色不退,
这部书,常翻常启常有益……
啊,假期,
请带上孩子,
象,给孩子的心田
施一次培根的底肥;
象,给孩子的心苗
下一次茁壮成长的春雨……
作者简介:杨西京,亦用名杨西景。从军十九载,地方工作十六年。一直热爱业余写作,先后在省以上媒体发表公文、新闻、文学作品上千篇。近年与友人合作,出版诗集《竹林之歌》,在《奔流》、《海外文摘》、新华网客户端发表、连载五部长、中篇小说。
文字 / 杨西京
图片 / 康百万
编辑 / 芳 华
来源 / 幸福巩艺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