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祖母为我买泡粑
文/龚飞
1980年春节,我照例是回泸县金龙老街上同祖母一起度过的。那年是我到泸州长液技校读书后第一次回家过春节,春节的时间是公历2月16日,而不到正月十五,我就要回技校上学了。
祖母那年已是快满68岁的老人家了,听说我要走,尽管是那样的不舍得,但还是说:“读书是大事,你放心去吧。”随后祖母就忙碌着,煮了一些我爱吃的香肠腊肉和盐蛋,准备第二天让我带走。我说学校有食堂,吃东西方便得很。祖母却回答说:“哪有我弄的好吃啊?这是我的心意嘛。”没有办法,我只好依着她老人家了。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我整理好行囊就准备到老街后面的车站去乘车。祖母却一定要送我走。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回想起祖母牵着我的手送我到金龙小学读书的情形。祖母虽没文化,却很关心我的学习。记得我刚满六岁,她就送我上小学了。她要我好好学习,要像爸爸那样能考上大学,不要像她那样,一字不识,写一封信都得求人。一次,我生病后有两个星期没上学,便不想再读书了,祖母却坚决不同意。她买来了糖果,麻花等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哄着我并背着我到学校。看到祖母为节约开支,连早饭都舍不得吃,却为我花钱买了这么多东西,我幼小的心灵受到震动,不忍心再让祖母为我上学的事而担忧,终于又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跑到学校去读书了。

“龚婆婆,送孙孙出去读书啊?”去车站的路上遇到几个祖母的老姐妹,她们的讯问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是啊,要开学了,娃儿要到泸州去读书啦!”祖母春风满面地回答着,而我则赶紧向几个婆婆问好。
路过街上的馆子,祖母问老板是否有泡粑卖,老板告知正在甑子里蒸着,估计还有几分钟才能出锅。尽管泡粑是我从小就喜欢吃的美食,但此刻我慌着去乘车,便说:“祖母,今天不买泡粑了,下次回家再买来吃吧!”祖母才心有不甘地与我一道前往车站。
客车来了,我向祖母告别,祖母又是对我一番叮咛嘱咐,诸如好好学习,以后分配一个好工作什么的,我不停地点头说:“知道了!”
车开了,我向祖母挥手告别。然而车开出十多米却抛锚了,那时就是这样,车况不好、路况也不好,抛锚是常有的事。我和车上的乘客都下车来,等着师傅修好车再走。而此刻我四面望了一下,却没有看见祖母,心头有点失落。
“飞儿,泡粑买到了,刚刚出锅的,你吃一点!”突然祖母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顿时让我兴奋不已,原来祖母看见车抛锚了,就急急忙忙跑到馆子去给我买喜欢吃的泡粑去了。
客车终于修好了。坐在车上,我捧着热气腾腾的泡粑,向车后面望去,看见祖母还站在车站的石梯上,不停地向我挥手。祖母那如霜的满头白发是那样的令我心酸、难受,止不住,我的热泪滚落了下来!


作者介绍: 龚飞,男,泸州人,大学本科毕业,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龙马潭区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