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三标课堂”问世以来的近20年间,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从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新,学会了做人,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许多人还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了“天之骄子”。今选部分大学生对“三标课堂”的赞语,以飨读者。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冯锦曌(2018年)
三标课堂圆我大学梦。在高考仅剩25天时,孟国泰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教我们科学备考,智慧备考,高效备考。其实一开始的我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怀疑的,因为以前没有听说过。可是,就是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按照他说的方式进行了学习体验,说实话,我感觉到了轻松和快乐。特别是在与对子进行相互提问时,我感觉到了学习的高效,虽然两节课的时间过得很快,但我收获很大。在互相帮扶中,提高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形成一种“个人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的新形式。从一开始的“满堂灌”到学生多讲,老师少讲,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真正达到了高效学习的效果。

东南大学大学生徐元昱(2022年)
追忆在“阳光三班”度过的灿烂年华,我时常感到幸运和幸福:感谢不一样的“三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我的自信和勇气、开拓了我的思维、给予了我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这些让我在往后的中学、甚至大学学习生活中都受益匪浅。想念“阳光三班”的热情洋溢,感谢和阳光三班的相遇!下一次,让我们在崭新春光里见!

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张晓霞(2020年)
“三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三标课堂”从设置目标开始,以达成目标为主,最后反馈目标。在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下,我收获了许多。

河南工业大学大学生朱文秀(2022年)
我记得最深刻的,是那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学习的行为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在于行为人本身的,所以三标课堂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三标课堂”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小老师占主场的课堂极大地锻炼了我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次次的高快演讲经历真的把我塑造得顶天立地!

云南财经大学大学生赵丹(2012年):
相信孩子,这是在“三标课堂”中最突出的特点。在其中提到的让学生自编教案,自编试卷,互批试卷,制定三维目标,设置课程目标等都是对他们的一种极大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想:老师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一定会好好完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相关的学习内容!因为是自主的,学生会变得很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他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他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云南财经大学大学生邓元琴(2013年)
“三标课堂”除了做到了“三标”,还有力地达到了高快。第一个快,时间快。“三标课堂”在教育界创下了一片奇妙的天空:老师只讲三分钟;二十分钟上完一堂课;三十分钟教会新老师;五天改变一所学校……第二个快,成长快。阳光三班,三创六班的成长让我们刮目相看。孟老师的一堂课很快就让他们拾回了童真,激发了他们他们体内的好奇因子,启发了孩子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信心。第三快,就是影响快。“三标课堂”的一个个传奇正风靡全国,引发了许多的学校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三标课堂”奏响了不一样的成功三部曲,快,准,狠地直击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吉林大学大学生张思禹(2020年)
2009年,当我迈进散旦中学(云南省富民县散旦中学),接触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三标课堂”。带着新奇与疑惑,我们开启了小组合作学习,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合作精神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把课堂有限的时间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争抢发言的无限空间,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在有幸聆听孟国泰先生的讲座和精心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认识到这种课堂的价值,它减少了我对学习的恐惧,激活了每一个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自己的思维更活跃。课堂上老师走下了讲台,融入到学生当中,师生关系平等了,让学生有了感受快乐的基础。

河南安阳工学院大学生焦振(2021年)
初见孟先生大概是在一六年的十月份,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么个外乡人、这个陌生的三标课堂是抵触的,因为受传统教育十几年了,我不相信教育还能这样干,抱着这种主观意识上强加的偏见我接触到了陌生的三标课堂,被这种“轻松”式的教学和自学深深吸引了。我发现同学们都变了,上课没人睡觉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大幅度的提升了,大家学习有了目标,我想这可能就是三标课堂的独特之处吧!这也正是传统教育所缺少的东西!后来我们听了孟先生关于三标课堂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三标课堂。孟先生的教育理论:“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一个人有两个自己……”“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以及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体,智,情,创,和”的教学思想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套方法我想也一定影响了好多老师和同学们,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就这点而论,孟先生的三标课堂就一定是成功的,这点毋庸置疑!

商丘学院大学生常可普(2021)
回想起高中生活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收获是在“三标课堂”上。和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三 标课堂”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李梦艳(2022年)
我从初中开始就在远志高中就读,一直到高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标课堂”,我从未想过身为学生的我,也能有朝一日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给我的同班同学讲授课程(自己提前预习并向老师请教教学方法)。我受到了很多老师的表扬,甚至赢得了孟国泰校长的肯定,我还获得了“三标课堂优秀小老师”的荣誉证书!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我自己,我开始变得开朗自信:我能够主持班会了,我能够站在国旗下脱稿演讲了……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学生马振宇(2022年)
十年前孟国泰先生第一次走进咱们三班的教室,第一次和我们进行交流,从此三班就改名为“阳光三班”,也是我们班“三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启——全班分为多个小组,每组都有自己独特而响亮的名字。在这种模式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同学们滔滔不绝、畅所欲言地讨论和活跃而充满笑声的课堂。十年后的今天,不仅是同小建校120周年,也是“阳光三班”创班1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阳光三班的同学和老师们重聚于微信群,一起追忆似水年华,一起重温曾经的欢声和笑语。感谢为阳光三班播撒种子的孟国泰先生,以及辛勤耕耘的老师们,助以阳光三班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成参天大树。回忆至此,仿佛时间倒流,定格在十年前,一张张阳光三班同学们的笑脸在脑海中浮现……

浙江丽水学院大学生潘乐(2022年)
突然进入了阳光三班的微信群,展开了对小学时光的回忆。毫不夸张地说,在阳光三班的这几年绝对是改变或者成就我最重要的几年!这是一个很有集体荣誉感的、让每个人都很有班级归属感的地方。在孟国泰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打破了传统教学课堂的束缚。这种改变不仅仅局限于把桌子拉到一起,多了一些小组交流,还浸入到了课堂的方方面面。作为班长和作为班长和小组长,这种形式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机会,锻炼自我的很好的机会。其实,当初我们几个小组长并没有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带着一大组的成员也许还会拖慢学习进度。但是时间总会证明给我们看,这确实令我们受益匪浅。每个人都在这种环境下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这里没有所谓的好生和差生之分,我们都在为集体的荣誉而战。时隔多年后,再来看当初的这种学习形式,带给我们的成绩收获反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丰富的、精彩的小学生活。

苏州卫生职业学院大学生沈菁瑶(2022年)
转眼已是“阳光三班”创班十周年,曾经的小学同窗现在已经都是大学生了。那时的我还没意识到自己身处的“三标课堂”是多么的“先进”,只记得相比以前传统的学习模式,阳光三班更像一个大家庭。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而我是一个小组的组长,不仅要提高自己还要监督组员。那时的我便深刻明白了团结的作用,我们在良性竞争的同时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在快乐中探索、汲取知识。“阳光三班”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涯开拓了新道路,更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当初“三标课堂”的学习模式给我埋下了一颗与人打交道、为人民服务的种子。现下疫情严峻,我正在努力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希望早日成为白衣天使中的一员,正如当年的“阳光三班”一样,充满阳光,积极向上!

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徐诗怡(2022年)
我们“阳光三班”已经有十周年啦!记忆里大家的形象仍是那么生动鲜活。我时常会感谢当年孟国泰先生和老师们为我们提供的“三标课堂”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互评互批、故事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一步步地带着我这个起初略带内向的小孩打开了自我,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了。我永远会为自己能遇到大家而感到幸运!我爱你们!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秦兆阳(2022年)
在孟国泰先生的“三标课堂”指导下,在班主任刘学顺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班的同学善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成长。上自习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安静,沉浸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上课时都活跃积极,积极发问,反思提升。平时,孟先生还特别注意培育我们的表达能力,积极组织我们自主教育、自主演讲。现在,作为大学生的我来看,真的是印象深刻,受益匪浅!记得孟国泰先生曾经对我们说,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成长,因此要从个体出发,做到“以人为本”,而作为人最需要的就是自己认可自己,自己自主学习。孟先生给我们的影响很深远!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丁子涵(2022年)
“三标课堂”对我的印象深刻。在初中那个懵懂的年纪,我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依靠别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并且还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自主教育”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难题我会去独立思考,然后再去请教老师;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会更乐观更积极地去对待,更快乐地生活。很感激这段经历!
山东泰山学院大学生郭家瑞(2022年)
中学留给我的不仅仅是那温暖大家庭的回忆,还有那令我震撼许久的“三标课堂”和“自主教育”。“三标课堂”把学习与成长的主动权交给了我们,让我们对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天我都是满怀热情到学校进行一天的学习的!我对“自主教育”的看法是:自主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打破定势思维,培养人的自主思维能力,注重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大学生管昊雯(2022年)
我对“自主教育”的感悟是,“自主教育”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教育”让我们接触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并完善了我们的学习效率。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