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一法师悲欣交集》外一篇
作者:海雨天风
弘一法师不仅仅是近现代佛教历史上一位杰出高僧,而且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他是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全能大师、旷世奇才。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他曾创办“春柳社”,主演“茶花女”,又主编《音乐小杂志》。1918年,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同年受戒于灵隐寺,常闭关著述。之后,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是佛教律宗第十一代祖师。1928年起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开元等寺。曾创设“南山律学院”,弘扬南山戒律,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多位大德名流给予弘一法师崇高的评价。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中国佛协赵朴初老会长则称赞: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事实上,太虚大师最为精辟:一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对于我们,弘一法师最耳熟能详莫过于《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
而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耐人寻味!一般来说,悲欣交集是弘一法师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号。悲和欣本身就是相对的,却是交集。更是对他前半生和后半身、出家前和出家后一生的总结。
大家知道,慈悲是佛教术语。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由于弘一大师发心广大,度生心切,现在又能见闻佛法,往生极乐证无生法忍,可以真正去实践多生以来的度生大愿,此种悲与欣之心境交集在一起,非是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
弘一法师说: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德育,天地万物皆归我春风和气之中;情养,乖戾妖孽皆消于光天化日之下;然后以之自成,则为净满自尊;以之成物,则为慈力悲仰。仅一念瞋起,百万不过积恚所招;世局土崩,皆无远虑所致;士生斯世,宜如何努力以障狂澜也。
弘一法师临终前曾说:“我生西方以后,乘愿再来,一切度生的事业,都可以圆满成就”。大愿如此,要成事实,能不“悲欣交集”!
此外,以凡情揣度,所谓的悲,即悲哀,究其一生,虽然大彻大悟,但回顾一生,终有不如意、不如法,究竟有要背负的因果。所谓的欣,即欢喜,来自自己悲悯众生沉沦生死之苦,欣喜自己离苦得乐,了却多生多劫度生“普利一切诸含识”之大愿。
以圣心之揣度,谓之悲欣,亦即无悲无喜、无悲无欣,可以圆满成就,而欣慰无量……
《归却闹市悟繁花》
五台山佛协会长昌善大和尚和大显通寺静行大和尚都是我的好友,到了五台山,我就常常住在大显通寺并与大显通寺大德僧一起在五观堂用餐,偶尔会住在黛螺顶并用餐。
当然,住在大显通寺,常常夜访静行大和尚。
寺居少邻并,
石阶上主园。
山墙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僧宿殿后寮,
夜敲月下门。
暂留还离此,
闲居不负言。
大家知道,寺院的五观堂是僧侣用餐的地方,而五观则是指:一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是忖己德行,全缺供应;三是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是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当然,有些修道之人,以天地为庐,以四海为家,到处都可以吃住。其实,露天宿地,明月星辰、海雨天风。参透五台峰顶雪,归却闹市悟繁花。谨言慎行皆福德,举心动念尽修行。真可谓: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股清异味,略得少人知。
平时有听大和尚说,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即身、受、心、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修到“内无六根,外无六尘”,践行悲不住三有,智不入涅槃。 释迦牟尼佛涅槃前的最后训诫:
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灯。
觉醒吧!
行持正法,专注你的内心。
向自己皈依,勿依赖他人。
一切皆无常,将自己安住其中。
精进不懈,永不认输!
民国五年,孙中山先生游览普陀山,并撰写了《游普陀志奇》。文中这样写道: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了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
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似此清胜者。
由此,我突然想到自己在普陀山南海观音圣境和五台山大显通寺大雄宝殿处拍到的奇特照片。
那是2013年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人游普陀,就在普陀山南海观音圣境路上,我们分别仰拍南海观音菩萨圣像,之后回到朱家尖普陀山佛学院时,我突然发现南海观音菩萨圣像周围有花,十分惊奇。为此,我专门请教戒忍大和尚 。大和尚说,松树怎能开花呢,而且是在初春,这是菩提花,也叫做帝王花,代表着菩萨。
无独有偶,两年后的农历四月,我们游览五台山,在大显通寺大雄宝殿外,我要拍阳光屋檐和松树,结果又拍到了菩提花,真是神奇!而且,太阳折射还出现看似四面佛的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