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癸卯六六顺初七忙上班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小年出行,除夕团圆,初一欢庆,初二访友,初五迎财,初六大顺,初七上班。对于14亿中国人而言,癸卯兔年的春节有些特殊,这是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新春佳节。
如果说2023年元旦那天,人们还对如何过癸卯春节心怀忐忑。那么,经过癸卯春节的7天长假,从除夕夜全媒体直 播:央视春晚现场“全不戴口罩”的细微暗示,到正月初六“天量客流”顺利返回;今天正月初七清晨,千军万马、车水马龙,喜气洋洋上班。可见,癸卯春节气氛,日日升温,三年久违的节日烟火气又重归神州大地。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一系列优化,积累已久的跨区域人员流动需求在癸卯春节期间得到进一步释放,返乡、出游人数大幅增加。有人欣喜,可以回家过年、饱览河山;也有人关注人员流动可能增加的一些风险。
那么,中国当前的新冠疫情形势如何?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最新介绍,中国本轮疫情的几个高峰,即发热门诊、急诊、新冠感染者住院人数高峰都已经过去,普通门诊的正常诊疗也在逐步恢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表示目前,中国总体已经度过疫情发病的高峰期,全国大、中、小城市及县城基本都处在疫情回落阶段。当然,新冠感染病毒株生性狡滑,在一定气候环境下,仍会变异反弹。人们还得严加防范、时时注意做好个人与家庭健康防护,养成日常防感染“三件套、五还要”好习惯哦。
有记者朋友1月27日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获悉,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数据显示,在落实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10739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73.5%。全国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约11万场,参与人数约4.73亿人次。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3.06万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免费开放A级旅游景区1281家,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其中62家5A级旅游景区实行免票。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共9400余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0.92%,比2019年增长22.5%,票房收入3.78亿元,观演人数约323.8万人次。各地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10522场。
春节假期,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活动,迎春氛围浓厚,受到当地民众和游客欢迎。多地聚焦“不夜城”特色,激发夜间消费活力。
在经过七天的休假后,大家又要重新返回工作岗位,开启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了。昨天1月27日癸卯新年正月初六,全国各地铁路站迎来春节假期返程客流最高峰。仅上海站,昨天初六全天返程客高达55万人次。其中,晚高峰时间段,平均5到10分钟就有一班列车到达。在车站的出站口和前往公共交通的各个通道,满是一片“人从众”的忙碌场景。上海站铁路公安民警负责人说:“兔年上海火车站春运返程的客流量,相较于前两年明显上升。为此,我们上海地铁警方在春运期间提高了巡逻勤务等级,并且增加了春运的安保力量。”
“一叶知秋”,全国各地差不离哈。
今天1月28日,时值癸卯大年初七,清晨喜气洋洋的人们,纷纷按时回岗上班,人们互相抱拳祝贺!彼此卯足春节长假积聚的精气神,按各自的年度目标与计划,信心满怀地出快拳、出神拳——癸卯年有戏!
值此癸卯新年,家家初六大顺、人人初七上班之际,笔者特赋《阮郎归》为评为纪。
寅辞卯跃焰花燃。
春来天地欢。
走亲访友赏河山,
祥和喜满轩。
六六顺,
客流还。
今晨忙上班。
新年伊始敬神拳。*
酬勤皆有缘。
注*此处敬字含义,读者可随意想象哦。
——2023年1月28日(癸卯年正月初七)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