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雕(外五首)
作者:李龙居
祺雕秉赋潜心铸,巧艺妍捷沁智璞。
栩木金姿服水土,灵根慧火炼谐熟。
注释参考:①祺雕:吉祥的(雕刻)艺术作品,或者安祥地雕刻(刻画)艺术作品;温馨提示注意用电、用气、用火消防安全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防护)。②秉赋:先天的资质,即天赋;承受,继承。③巧艺:指精巧的技艺。④妍捷:工妙敏捷。⑤璞:未雕琢过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头;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⑥慧火:谓能烧去一切烦恼的智慧。⑦谐熟:和谐圆熟。
十元纸币映带公共资源
始源主景耀夔门,眹兆观游鉴古今。
共建播潜皆贡献,安心立命默耕耘。
含灵五乐敱白帝,恰正三峡水利民。
感触良多施电贺,诗城返少铸人文。
注释参考: ①十元纸币:指第五套人民币99版10元流通币,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图案,背面主景为长江三峡(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瞿塘峡夔门)的图案;白帝城·瞿塘峡景区2022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②始源:开始的源头;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跨概念域之间的,即由始源域向目标域的一系列映射。③眹兆:事物的迹象﹑先兆。④播潜:迁移潜居。⑤恰正:正当,适逢;恰好。⑥感触良多:亦受益良多(受益匪浅)。⑦返少:回复年少。
子阳城观师表鉴古今
白龙影带公孙述,赤甲晴晖翰墨惜。
义正明良出马殿,三功宛若隐诀祠。
清风在宥轻拂面,绕水周环嫪佐时。
玉册廊桥吟李杜,竹枝月榭梦得宜。
注释参考: ①子阳城:即白帝城原名。诗中蕴涵白帝城、白帝庙、武侯祠等历史沿革,先后毁公孙述像、三功祠,更名义正祠为明良(明君良臣)殿;修建白帝城旅游索桥(廊桥)、竹枝园,修复古栈道、赤甲楼、古炮台,建设“归来三峡”“三峡之巅”山水实景剧演艺项目等。②在宥: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③佐时: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④竹枝、梦得:蕴涵白帝庙后、白帝山北侧的竹枝园,以及曾任夔州刺史的中唐“诗豪”刘禹锡(字梦得)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竹枝词》。
满庭芳·师道徽风庆节共谱诗漾林泉
桃李春风,巴山夜雨,笔乘诗漾林泉。嘉陵悠谷,活水漉潺潺。希世温泉故里,国际范、稳暖人间。氤氲貌,青春洋溢,幽美晟绵延。
中秋师道洽,双节共庆,圆镜合天。恰皓乐,称传光耀红岩。百馆碚城文脉,基因库、生态林园。渝州镇,古今碑牓,智慧谱新篇。
注释参考: ①巴山夜雨:指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风景区,被誉为“中国森林氧吧”“植物基因库”,是重庆中心城区的天然疗养基地;北碚被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授予“中国新诗创研中心”,“诗漾林泉”这里指“巴山夜雨(华语)诗歌”征集主题。②嘉陵悠谷:上下文蕴涵嘉陵江以东打造“嘉陵悠谷”——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核心发展区;嘉陵江以西的北碚区打造“缙云原乡”——“两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③希世温泉故里:指北碚以自然山水天然温泉助力打造“世界温泉谷”核心版块,亮出“巴山夜雨、温泉故里”金字招牌。④合天:指合乎自然,合乎天道。⑤皓乐:美妙的音乐。⑥称传:称赞传颂;重庆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⑦百馆碚城:指建设百馆碚城、办好百馆展览、讲好百馆故事,展现“山水、人文、城市”融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名片,留住记忆、活化文物、赓续血脉。⑧林园:山林田园,亦指园林;生态林园蕴涵生态林、生态园、生态园林、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果园、生态观光采摘园等。⑨碑牓: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渝州镇,古今碑牓,智慧谱新篇”,蕴涵如位于北碚金刚碑古村古镇,卢作孚、老舍、梁实秋等名人故居,刘伯承、贺龙等办公旧址,张自忠烈士陵园、美龄堂、复旦大学旧址等文化场所。
浪淘沙·鉴略
胜境旷滋熙,墨客遐思。镌琢盛迹愈扬蕤。贞固惇博而远见,正向康逵。
骏骨慧天资,遒炼妍辞。钦惟吟赏顿清怡。雅驯传神闻鹊瑞,延益祯祺。
注释参考:①鉴略:识见才略。②盛迹:前人的盛大功业;犹胜境。③扬蕤:谓彩带飘舞;形容威武;显扬芳名。④贞固:守持正道,坚定不移。⑤惇博:纯厚博大。⑥康逵:康庄大道。⑦骏骨:骏马;比喻贤才。⑧遒炼:诗文、书画等雄健精炼。⑨钦惟:敬思。⑩雅驯:指文辞优美,典雅不俗。
八声甘州·缵衍先构
梦入湘胜迹景行中,紫云显璇穹。阅人文融渥,联翩弘盛,鸿渐霞宫。共勉缨蕤异士,晓洽互钦隆。邦彦博悉论,宛晤谦崇。
缵衍往哲先构,谨志徐积事,愿果昭融。倡雍平国式,持正固徽风。质生才、顺泽植品,品化行、识远启童蒙。贻风赋、理源烜赫,回溯清衷。
注释参考: ①缵衍先构:继承并发展前人的建树。②湘:湖南的别称;湘江,水名,发源于广西,流入湖南。③紫云:紫色云气;祥瑞征兆。④璇穹:明净的天空;指仙境。⑤融渥:融合滋润。⑥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喻仕宦的升迁或仕进于朝的贤人。⑦缨蕤:冠上饰物;借指文人士大夫。⑧积事:累积功绩。⑨昭融:谓光大发扬。⑩烜赫:形容名声很大、声势很盛。
作者简介:
李龙居,原名龙车,笔名理劭、行龘,男,中共党员,福建莆仙人,国际诗歌协会会员,世纪诗典文学院院士。诗词作品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曾多次入围全国文学大赛优秀作品、中华精英文学、华语经典文学、清风世界文学,并在中国诗歌网、中华作家联盟、中华汉语文史馆、中国文学档案馆、世界文艺图书馆、世界作家图书馆、国际文艺家、中外华语作家、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等网络平台展播刊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