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七十一)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文明互鉴的基础条件是各种人类文明之间存在差异性与互补性,那么人类文明如何分类呢?从各类学术研究来看,有的学者按照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将人类文明分为猿人、古人、今人三个阶段,也有学者按照生产力水平将人类文明分为原始社会文明、传统农耕文明、现代工业文明等三个阶段,也有学者根据地域文明特点,将人类文明分为西方现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三大区域。由此可见,人类文明不管按历史分类还是按生产力或地域分类,能够产生互鉴交融的文明主要是由于生产力与地域差异而引起的文明互补。欧美西方现代文明主要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现代文明,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技术创新、解放生产力等措施就能迎头赶上,但未来东西方文化实现大融合却并非通过科技进步就能完成的!那么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切入点在哪里?从两种文化的历史沿革和近百年在中国大地发生的相互碰撞与文明冲突中还是可以觅找到许多端倪,这就是求同存异,周而不比。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的今天,世界文化大融合是文明历史的发展必然,因为中国文化的太极圈内的阴阳已经飞速运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文化自信中迅速复兴,而这次文化复兴的地区不仅仅是中国,而其文化影响将遍及全世界。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民族精神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如果从春秋战国作为一个大界线,在此之前的历史,中国实行的是部落联盟制或一王多侯的诸侯分封制,其后自秦开始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任命制。古代诸侯部落制的特点是国中有国、邦中有邦,诸侯部落首领权力下放,各部落或诸侯国享有国家主要权力,土地分封,官位世袭,但诸侯国君必须向中央纳贡缴税并维护中央天子的特权与尊严。自秦起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郡县制管理、等级森严,地方官员不再世袭,而是由中央任免并服从中央管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中央上层,国家的法律政策等由中央统一制定并发布实施。
从历史长观,分封制与郡县制这两种政治文明出现了稳定性上的差异。在春秋战国之前的诸侯部落体系中,由于权力下放,各个部落或诸侯国相互制约与竞争,各地方部落首领或诸侯首领为了长治久安,为了让子孙们能长久占留封地,在邦国治理上,往往采取“以德配天”的仁治方略,以道德来教化民众,上行下效,“上老老天下兴孝”,国稳民安,王朝寿命较长,如夏朝600余年,商朝400余年,周朝800余年,“德治”或“礼治”是这个阶段的诸侯邦国政体的主要特点。春秋战国以后,特别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国家采取了中央集权制,也就是将过去的诸侯部落的地方权力上移收入中央,统一文字、法律及度量衡,全国实行统一管理。 这种金字塔型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最大的政治缺陷就是塔顶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从世界广泛范围内看,无论各国政治形式多么完美,但权力高度集中带来的权力滥用与权力失衡却难以克制,人类文明历史上对外发动战争、决策失误、政策失误等等都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大家知道,促使美国走向衰败的“911事件”实际就是美联邦中央的中东政策错误带来了阿拉伯民族的激烈反抗。
中央集权国家也有其优势,如果中央实行王道政治,则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繁荣,百姓遇到明君贤主是一大幸事,国家可以“一言兴邦”,政治清明,天下大治,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但若遇到昏君庸主又无贤良佐助匡抚,也可能“一言丧邦”,战火不断,民不聊生。自秦以来中国二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政权争夺上拉开战争序幕。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来看,实行“王天下”的诸侯分封时期,王朝国运较长,夏商周三朝国运之和就近两千年,但实行中央集权制后的两千余年来,国家真正能国富民强时期也不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北宋盛世,康乾盛世以及中华民族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科技文明发展,二千余年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政权争夺中战火绵绵,生灵涂炭,且短命王朝、短命皇帝比比皆是。
自秦朝中国实现中央集权制开始,政治起伏、社会动荡、矛盾激烈是封建社会两千余年三大基本特征,中国的历史从秦朝开始便出现以短命王朝为主的封建朝代。秦朝二代而亡,然后刘邦开创西汉王朝,王莽篡权建立新政,一代而方,其后刘秀开创东汉王朝,从东汉灭亡三国争雄到隋朝统一,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四百余年动荡时期,这四百年里从三国争雄到五胡十六国,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一统天下,几乎都处于短命王朝的政权争夺与战乱之中,隋朝二代而亡,其后是近三百年大唐盛世,然后又是五十余年的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南宋之后是八十年元朝时代和五百余年的明、清二朝,大清王朝之后是中华民国,然后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纵观秦朝之后这两千余年里之王朝寿命,其历史超过百年风光不过是汉、唐、宋、明、清五个王朝政权而已。
纵观世界,几千年来世界各民族在“利益”与“道义”为轴线的两条路线发展进步,在文明冲突与文明互鉴中走到今天,几千年来世界几乎各个民族都力图粉墨登场,建立帝国风光世界,世界各民族在争夺生存空间与主导权的矛盾与斗争中跌宕起伏,又在妥协和包容中融合发展,人类文明生生灭灭。然而有一个民族却始终在东方大地上文明灿烂,这颗明星发出的光芒只有被遮盖过,却从未被消失,因为这个文明是用智慧而非科技建立的,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的达五千年左右,五千年前在中原大地上,一个盘居于黄河中上游一个原始大部落,在其首领黄帝的带领下,打败以蚩尤为首的另一氏族部落,统一中原地区,黄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中国从此开启了有史记载的华夏文明。然而此时亚非欧连接处的闪米特人也闪亮登场。根据《圣经.旧约》记载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闪”的后裔闪米特人在地中海东南沿岸的尼罗河流域和中东两河流域建立了两大文明,后来这个民族发生了分裂,闪米特人逐渐分裂出埃及人、巴比伦人、犹太人、阿拉伯人等在内的四十七个民族,他们原本共同民族信仰也出现分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是这个闪米特民族后裔信仰出现分裂的结果。《三国演义》开篇首言:“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结论是站在中华文明的文化土壤中得出的结论,而对东方文明以外的其它文明土壤未必适用。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的分裂往往伴随着下一次更大的民族融合,而地中海东岸的闪米特人自从分裂后就再也没有统一过,至今闪米特人分裂出的不同民族在政治、军事、宗教冲突依然是世界热点和焦点问题,这就是不同文化对各地域民族影响的结果。再例如欧洲的古罗马帝国、古希腊帝国包括大英帝国自分裂后就再也不会统一!为什么?西方二元文化使然。
五千年来中华文明代代承传,文化走向大融合,民族走向大团结,政治走向大稳定,这是东方文化决定的。虽然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也有秦朝“焚书坑儒”,也有宋元明清的文字狱,也有文革“破四旧”以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但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团结共赢、文化共荣、文明互补、宗教并兴,才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物色。全世界的人类学家及历史学家都在发问,为什么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而其他三大古老文明却已消失?为什么入侵中原的外来民族及其文化传统终究会被汉化?这就是太极一元文化的润物无声之妙处。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