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赋
夏宝国
甲午盛夏,中东多哈(1),洪泽添彩,运河染霞。世遗大会,悉数通过;中国运河,纳入名录,世界遗产,从此列罗。
壮哉,中国运河!壮哉,洪泽湖大堤!喜登世界遗产之殊位,彰显中华五千年之文明,尊享全球文化之盛誉!
夫洪泽湖者,名炀帝之肇兴(2)。古淮南之腹地,黄淮之要冲,运河之枢纽,中原之通衢也。昔增高堰以蓄清,聚淮泗之水刷黄以济运,腴国家之动脉;今南水北送,调南泽以润朔方之万象,利天下之黎庶。纵览天下之五湖,惟其为天地之隩区(3),古今之扼塞,九州四海之钤键(4)。若此系天下之安危,控门户之出入,未有如洪泽者也。
尝谓世界水利称华夏,华夏水利数江苏,江苏水利誉淮安,淮安水利赞洪泽。攸关全局,可窥一斑也。夫明万历期间,洪泽湖者,即有四项位居世界前列也。斯堤坝之长,超六十公里;面积之大过千平方公里;库容之巨,越十亿立方米;堤坝技术难度之高,他邦莫及。及至今日,逾之者亦谓罕见也。
清包世臣曾叹曰:河为自生民以来,为患中国。应时而生之贤难求。神禹数千年之后有潘氏季驯,潘氏数百年之后有陈潢,陈潢之后有郭君大昌。贤才之生,如是之难。得贤者难!而得此四贤共缘于一湖,则难之愈甚焉!(5)清史有载:经国之要务莫重于河与漕,黄河为运道,民生所关耳……尤以高家堰为淮黄之关键。故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无不亲临运筹。孙中山立志导淮,民国时期努力践行。毛泽东,一代伟人,心系天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艰难之际,号令修淮,周公恩来夙夜筹划,力排众议,执之靡鹜;刘少奇亲临察访,谆谆教诲,殷之切之;夫勋业至伟,举世称颂。尝谓上善若水,善治国者必善治水也。
斯哉,济万民之苍生,亦存千古之胜迹也。泗洪遗季子挂剑之佳话,盱眙传管鲍分金之义举。下草湾人类发祥,顺山集文明寻根。古泗州水底饮恨,锅贴城湖畔飘香。龟山沐大禹之光华,锁支祁于深井(6);老子蕴道德真经,存青牛之足印。沈括记水陆禅院,千古传颂,佛界经典。米芾吟龟山晚钟,百八响彻,经久不绝。三河巨闸,长虹卧波,泄千里长淮之洪涛,保流域万众生命之无虞。济运者焉如清口,古镇乎莫若码头。盖韩侯往事耶,叹“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漕运总督,府衙淮安。水釜彩虹,兴文化之旧事,续旅游之新闻。湿地胜景,誉生态之妙趣,传游人之口碑。夫清晏园昭淮水之安澜,二公祠(7)则彰百姓之感恩。周桥清风兮銘治水贤能之智慧,亦证今朝遗产之珍贵;顺河福流兮赋抗日英雄之丰功,更表往昔征战之惨烈。明清石刻,遍布古堰。内涵丰富兮事关治国,图案精美兮意表云霞;匠心独运兮神工鬼斧,寓意吉祥兮巧合天缘。妙哉,盖运河青史之绝唱,古堰文化之离骚也!若云洪泽湖大堤为运河之桂冠,则石刻乃冠上之明珠。斯言信耶,谁与其侔?
其际会历史风云,向来兵家之必争也。往昔曹丕伐吴,柴荣伐南唐,谢幼度大破淝水,韩良臣奋然抗金,皆屯兵于此屹为重镇。迨至近代:元戎赋诗映晓月(8),将军剿匪誉长淮(9)。若雪枫跃马横刀,传奇于大泽,赞曰:烟弥路东,壮士抒豪情,古楚频传拂晓报;浪击淮北,英雄斩日寇,长淮畅饮骑兵团。惊天地,泣鬼神。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盖文化之深厚,物产之富饶,亦可数也。夯文化之基,润名著之光-----《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乃至《水浒传》,四大名著莫不与之相关。知之者云:品西游,悟空原是故乡人;说红楼,宝玉寻根在龟山;论三国,英雄辈出洪泽湖;评水浒,龚开妙笔赞豪杰。枚乘《七发》,大赋之鼻祖也,“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兼有陈琳之檄文,酣畅淋漓,愈孟德之顽疾,旷世妙笔也;更遑论李耳创《道德经》于丹山耶!盛哉,物产之丰,名牌之众,亦不计其数。柘塘粳米誉甘,蒋坝鱼圆称润。黄集羊肉裨胃,丹山河蚬益肝。石油深藏于万顷烟波之下,芒硝畅销于五洲市场之中。张耒客居他乡赞淮蟹“筐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东坡风阻于洪泽愁“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骚客赞金湖荷菜之翠,墨人念淮安软脰之爽。况盱眙丰龙虾之美味,淮城播茶馓之芳名。涟水国缘续碧水之上善,洋河美梦谱杜康之新篇。皆令世人称颂不已矣!
维大泽悠悠,一勺长淮;文韵千载,风清气正。汇七十二溪水,映五大洲文明;登人类遗产之峰巅,抒江淮万众之豪情;享全球之盛誉,歌圆梦之中华!
壮哉!洪泽湖!美哉!洪泽湖!
壮哉!洪泽湖!美哉!洪泽湖!
注(1)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中东卡特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洪泽湖大堤作为中国运河的重要节点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江苏段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座地级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点为全线最多,历史久远,文化资源丰富。沿线拥有很多著名景点,洪泽湖大堤、清口枢纽等遗产在中国大运河历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洪泽湖古称“破釜塘”。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都,一路干旱,经过“破釜塘”时,喜逢大雨,水位大涨,一望无边,他一时兴起,就将破釜塘改为洪泽浦,洪泽之名由此而来。
(3)隩区,藏伏,蕴藏。明李贽《因记往事》:“自浙江、南直隶以及广东、福建数省近海之处,皆号称财赋之产,人物隩区者,连年遭其荼毒,攻城陷邑,杀戮官吏,朝廷为之旰食。”深险之地。《文选·班固》:“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吕延济注:“隩,犹深险也。”晋潘岳《西征赋》:“班述陆海珍藏,张叙神皋隩区。”
(4)钤键,1.锁钥。2比喻事物的核心、关键。清钱谦益《序》:“居今之世……导九流之津涉,开六艺之钤键。
(5)神禹,指大禹。洪泽湖历史上是古淮河,大禹治水留有遗存,龟山有大禹文化遗存。
潘季驯,明朝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世界水利泰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曾于江西、广东等地任职。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开始,到万历年间止,他奉三朝简命,先后四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卒,年七十五。著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留余堂集》等。潘季驯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27年。其治河的重点地区是洪泽湖。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发明“束水冲沙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世界著名河工专家恩格斯教授叹服道:“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西方人这才开始对中国古代的水利科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陈潢(1637—1688),字天一,一作天裔,号省斋,秀水(今嘉兴)人,一说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清朝治河名臣。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曾长期协助靳辅在洪泽湖等地开展黄淮运综合治理。
郭大昌(1741~1815),江苏洪泽高良涧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曾在江南河库道任贴书(帮写)。由于他长期钻研河务,熟悉河工技术,人称之为“老坝工”,后来被淮扬道聘为幕僚。他一生“讷于言而拙于文”,秉性刚直不阿,曾遭到河官排斥打击,一直得不到重用,以后被迫辞职。郭大昌在包括洪泽湖大堤加固在内的治河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和较先进理论方法,不断取得丰硕成果郭大昌在治河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科技,为清朝黄淮运治理作出过重大贡献。
(6)巫支祁:传说为淮水水神之名,《山海经》记载“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大禹治淮时,巫支祁做恶被其击败,锁于淮井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禹王锁蛟”的故事,从此淮水边今洪泽老子山镇龟山也有了著名的“支祁井”。鲁迅考证巫支祁为孙悟空原型。
(7)二公祠,潘季驯,明代治河名臣,陈瑄,明代治河名臣,均在淮安留有光辉业绩,淮安人建祠纪念,坐落市区。
(8)陈毅元帅曾在洪泽湖区指挥抗日,1943年过洪泽湖,并赋诗《飞舟行 过洪泽湖》: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红。夜渡浅沙惊宿鸟,晓行柳岸雪花骢。
(9)1941年,新四军张爱萍将军在淮北根据地心脏洪泽湖指挥根据地军民剿灭盘踞在洪泽湖的土匪,巩固壮大了抗日根据地。洪泽湖剿匪是我军战史上首次较大规模的陆军水上作战,此战给毛泽东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9年4月23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时,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召见了张爱萍,让他组建华东军区海军,并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任司令员。
(10)此稿原题《洪泽湖颂》,2016年11月20日刊于中国水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