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对我的生命教育
——读老舍《我的母亲》
文/马永欢
我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阅读,阅读后写读后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重要环节,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读与写的内在联系,要让这一联系浑然一体,并非容易,因而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作出示范,所以我写此文。
老舍的《我的母亲》中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及彼,我想到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于2013年12月4日离开了我,近三年。但母亲的生命遗像,鲜活地安放在我的书房里,我天天仰视。母亲,仿佛没有离开我,而是天天陪伴着我,激励着我,多读书,做一个幸福的人。
这缘于母亲是一个文盲,不识字,为什么?因为母亲生于1932年11月8日,出生地是永平县的一个山区的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叫漂亮河,而且母亲家是没有土地的贫农。我小时候见过阿公阿婆,他俩在我的生命印象里,却是话不多,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宛若山区的老黄牛,只知低头耕耘,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两个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农民。
生命的教育,仿佛是生命的基因。老实巴交的阿公阿婆,在悠悠时光中,就把老实巴交的生命传递给了我的母亲。母亲是我学习的榜样,榜样就是老实巴交,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母亲老实巴交的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滋润着我,并塑造着我的生命形象,我仿佛成为母亲的生命缩影。老实巴交,我的理解是本本分分的做人,老老实实的做事。
本本分分的做人,老老实实的做事,犹如清清溪流流淌在我的生命之中。我读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是母亲送我到曲硐完小报名,背诵1到100,并用右手摸左耳。我老老实实的背诵,我本本分分的摸;我初中毕业,哦,不是毕业而是肄业,回家干农活。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读书,于是对母亲说:“阿妈,你去跟曲硐中学的校长说说,我想回录,再读一年初三,参加中考。”母亲一听,喜出望外,高兴地去找校长。马再昌校长查寻了我的学籍档案,严肃的说:“马永欢是肄业,不是毕业,学习成绩太差,所以不能回录。”母亲不灰心丧气,一鼓作气地去找教导主任马品芳,因为母亲充满希望。马主任说:“只要马永欢想读书,就来吧,曲硐中学就是要让曲硐人的哇哇读书嘛。至于校长的工作我去做。”母亲的希望终于实现,我如愿以偿回到了曲硐中学。我低头读书,抬头看天,寒窗苦读,小有收获,由于基础差,这一年中考没有考起,但分数不差,第二年被学校录取作为名副其实的初三回录生。这个初三班级被学校誉为历史上的“尖刀班”,真的,一点不假,这个班的学生来源于永平县各乡镇,是考入永平一中的,不知为何,花落曲硐中学,因而我很幸运。经过一年的苦读,老实巴交的耕耘,春华秋实,梦想成真,在曲硐中学中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大理州民族中学录取,从此改变了生命的航向。母亲高兴的泪如雨下,一个不识字的母亲在生活的实践中深深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读高中的目标是考大学,要抵达这个伟大的目标,只有拼命的苦读,苦读是唯一的生命之路。苦读,就是老实巴交的读,一字一句的读,一字一句的背,高考考什么就读什么就背什么,因为我选择文科,读文科。早起晚睡,早上想鸡,晚上像猫,没有办法,只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牢牢铭记知识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1985年我考上云南省教育学院政教系。
回首我的中小学之路,坎坎坷坷,摇摇摆摆,艰艰难难,在众多的教师的苦口婆心中成长,在母亲的期盼中成长。在成长中,有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至今不忘;有的教师对我却毫无影响,至今遗忘。但在生命的教育中,可以说,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任何教师对我没有积极影响,因为教师的眼睛里只有分数,小考分数,中考分数,高考分数!因为教师的心中只有分数,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而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母亲却对我进行了生命教育,而这种生命教育不是口口相传的,因为我母亲不会能说会道,而是用对待土地的态度教育的。
一个农民只有用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土地,勤耕耘,细管理,不误时节,土地才会长出庄稼来,人才能够生存。这就是生存之道,这就是朴素的老实巴交的性格。同理,一个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只要以老实巴交的态度对待学习,老老实实的走学习之路,抓紧每一天的学习,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时光,重视生命的过程,不问结果,而最后的结果也是好的,金黄色的秋天,硕果累累。这叫天道酬勤,这叫高瞻远瞩,这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以我感谢母亲对我的生命教育。
作者简介:
马永欢,笔名山竹,男,回族,1963年生,供职永平职中,高中语文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文艺网签约作家,《回族文学》专栏作家,菏泽《青年作家》签约作家。
发表作品1000多篇,出版六部散文选集。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