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弥补婚车(散文) 红柳
精华热点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老家农村新婚夫妇结婚时的婚车有两种:条件差的是由一头牛拉的车。这种车,车轮大,车身高,上面铺一芨芨席子,不怎么美观,行驶速度非常慢,而且还发出吱扭吱扭的噪声,是出了名的“老牛车”;排场的是小四轮、车身矮而平敞、木板衔接处用皮子包着的由三匹马拉的车,简称“皮车”。这款车比较洋气,且行驶速度相比“老牛车”快多了,此车若在平常也可套上骡子拉车,但婚车特别忌讳套骡子,原因是我们当地有这么一说:“千年的骡子不下驹”,怕骡车取了亲将来媳妇不生孩子,所以要是没有马拉“皮车”,宁可用“老牛车”娶亲。我哥嫂当年结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移风易俗的潮流,哥嫂分别是“民兵”和“铁姑娘”,组织倡导要新事新办,所以嫂子当时非当没有坐上排场的“皮车”,就连那“老牛车”也没坐上,而是由新郎官胸前别一大红花,领着一帮子学生娃子敲锣打鼓地跳沟、越坎、爬坡地从土块地里迎娶而来。记得当年,我老爹为庆贺哥嫂婚礼特意办了十桌酒席,可我哥非说要忆苦思甜,不许“大菜”上桌(当地当时最好的一道菜);婚房更是今非昔比:土炕上铺个芦苇席子,再来个毛毡,上面铺上红绒毯子,再加两床红绸缎的被子而已。就这,最终在嫂子内心深处留下了结婚未坐婚车的遗憾,也抱怨了我哥大半辈子。 三年前的寒冬腊月,我那年过七旬的老哥哥,竟然在儿孙们的支持下,为弥补当年嫂子未坐的婚车,携老妻第一次离开大西北农村老家,坐动车,上飞机遨游于蓝天白云,跨过黄河长江,越过崇山峻岭,打滴滴,乘轮渡来到东海之滨、四季如春的鼓浪屿。 老哥嫂在导游小妹的引导下,漫步在海滩,仰望英雄郑成功雕像,聆听当年民族英雄乘风破浪战荷夷,力挽狂澜收台湾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欣赏波浪壮阔、潮起潮落、赋有母亲般胸怀的大海;观光海岛上各种奇花异草;听闻厦门人的民俗风情;开心快乐无以言表。随着人流,老夫妻俩你拉拉我,我扶扶你,不知不觉间已到了“日光岩”之巅,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对老夫妻相依相伴中渗透着几十年来朴实的、浓浓的爱!更有趣的是在高山顶上,老哥面对嫂子笑说:“这次我用小车拉你,动车载你,还叫你天上飞,海上漂的,能抵得上你那念念不忘的“老牛车”不?现在不说嫁给我后悔了吧?”嫂子也笑说:“那破老牛车咋能比得上飞机、轮船气派?永远都不再后悔,也知足了”!逗得一行人在山上哈哈大笑!我哥嫂辛苦一辈子,勤俭劳作一生,哥为嫂子终于在晚年弥补了大半辈子的内心遗憾______婚车。如今我哥嫂已儿孙满堂,仍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我真心祝愿老哥嫂晚年生活幸福安康!作者简介:徐淑兰,笔名红柳,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学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曾有作品发表于《张掖日报》、《中国文艺》、《世界笔会》、《中华作家网》等公众平台,曾获2021年厦门杯全国文学大赛银奖、六大微刊2021年度十大文学人物奖,2022年星耀华夏·盛世好文学“百家齐鸣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三等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