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刚者,柳林赵家男儿,在洛州城长大,求学外出,久为长安客。父母随之进城照顾孙子孙女,一晃二十多年。前年归乡重建老宅,永刚也是23后再回家过年。
与永刚相识源于文字,想来已经数年时间,几乎是看着他的朋友圈了解他的生活过往。或者是一些文朋诗友的“传言”,还有好些人写关于他的文章。而坐下来聊天说话,则是癸卯正月初二,早早相约,中午一时到新宅,听永刚说——

听永刚说历史,纵横捭阖,视野开阔。他戏称,当年学历史专业,觉得没球啥用,但后来工作做事,为人处世,却深受其专业思维的影响。并以此认为受教育最终改变的人的思维方式。他情系乡梓,阅典籍、藏古书、研读调查,心系故土写下《核桃村记事》、《洛南》、《话说洛南》,从史前时代的推演,到记忆中的乡村图景,长篇连载在各个微信平台,引起广大文友的关注和喜爱,竞相传阅。

听永刚说创业,冷暖苦乐。活脱脱二十年来,风起云涌的城市化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他敢闯敢干,自主自强,上大学一边修学业,一边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即写稿,编书卖书、贩卖小东西、毕业时不仅完成学业,还落得存款。作为走上社会的第一桶金,又开始开店、置业、倒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同期学友在长安城拥有房产。
听永刚说选择,感触良多。他从来不拘泥于一份工作一件事情,经历颇为丰富。在他看来,短短的一生需要体验更多的阅历,经历更多的人和事,才能从中感受的更多的东西,从而滋养更多的约见,这本书远远比学校里的书本来的实在,真实。从上学时候当学生干部,一路风生水起,各种职业各种工作,而且多是同时干好几个事情,高奏凯歌,从风华正茂的而立时刻到投资失败的不惑之年,他看似潇洒的“嘣噔”一脚,踢飞了别人期羡不已的工作和待遇,实际上则是性格使然的自信,对于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方式的执着,朝着自己喜欢的、不曾经历的陌生领域,一次次从头来过。

听永刚说折腾,羞煞了我。他干教育、办培训、写剧本、办报纸、干企业、任策划,做学业规划,搞资源整合……无一不是劳力费神,他却做得轻松快乐,圆满出色,多次说到触底反弹,看似轻松,实则有着不易觉察的自省、自愈、自立。谈到疫情三年,依旧分外忙活,不负时光。讲人情,驾轻就熟各种角色,真正的人情练达皆文章。
听永刚说育儿,相识恨晚。自成为微信好友后,我一直关注他独特的育儿教女方法。小女子开儿一直很优秀,一手好文章又研习美术,虽受挫却坚强勇敢,一句“如果必须有挫折,希望它早点来过。”让大人们汗颜。小西泽天性释放,好读书常随其父出入各种场合,与各路大神过招,充分锻炼展示自我。

永刚有着超越世俗的教育价值观,以其人生阅见影响着身边人和他的孩子。永刚累年用心记录的儿女成长过程,不仅留住日常,也成为我们教科书级的启发,就我知道,身边教书的朋友们多次在自己的课堂上,展示过西泽录制的视频。
毕竟任何人的童年都不会从头来过。看似粗枝大叶,高谈阔论,但对于自己及孩子的发展规划,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放开手脚、及早规划、突出特色,从教育子女来讲,永刚既是理论者又是实践者,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既是见证者又是记录者。浓浓的父子深情,暖暖的人间烟火,深感相见恨晚,差点错过。
听永刚谈及现在的大学教育,对正在读大一的小儿的提醒,振聋发聩。大学很大,“大”有可为;大学在“学”,学出真正的技能。关于大学,他的三点论述非常深刻:搞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所有功课好好学;想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所有锻炼机会好好做;弄清楚自己将来干什么,把握方向努力跋涉。
受教育的过程额,就是认清自我,觉醒和重塑的过程。提醒小儿认清角色、发展自我、与社会磨合,无论将来想在高校做科研,还是干其他什么,社会生活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一课。游戏适可而止,学习必须灵活,目标定要远大,出校,出省,出国。年轻人的世界本来就天空海阔。你若读成一个“巨婴”,那谁也改变不了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落寞。
听永刚说人生,大有所获。人生规划要与家庭背景、个人特长、社会需要、时代潮流结合,不要随心所欲,太理想想当然,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从青涩少年到垂垂老年,人的一生其实很短,要保持高水平思考的习惯,始终要思考、践行、校正、完善四个问题“我准备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未来想做什么?我现在在做什么?”反思和调整伴随整个生命历程,提高生存的质量、完善并不完美的人生。

听永刚说朋友圈,顿释困惑。“你的朋友圈构筑着你的人设。”坚持有意思,弘扬正能量,充满烟火味,哭穷不顶用,牢骚没效果,诉苦没人帮,“愤青”人人躲。只有正能量满满的人,才能良师多多、益友多多、看客多多,粉丝多多。
听永刚说,永刚说的还很多。只可惜得知回乡,各路朋友摩肩接踵,客人实在太多,便匆匆告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整理记录,一字一句莫遗落。或许,很久很久以后,翻开发黄的纸页,我依旧会记得,记起他谈笑风生的洒脱,记起他挥洒自如自如的幽默,记起他推心置腹的坦诚,激起他简明扼要的概括。
人海茫茫,朋友不多,良师益友,永刚堪做。惜其日理万机,不宜久坐,愿来日再聚,品茗斟酒,舒襟开怀,心无挂碍,目不转睛,侧耳聆听永刚说……
(备忘:2023年1月23日,癸卯(兔年)正月初二16点,于彩虹桥。)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爱好文艺,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愿结识更多文朋诗友。
发稿编辑:张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