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群里同事问,还记得工作那时回家过年的事吗?一下子把我拉进了以前的往事中。
《回家过年啰》。这是每到过年时父母对他们的孩子的召唤
,也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无论你在天南地北,天涯海角,每到春节,都会不顾一切向家里奔去,与家人一起热热闹闹过春节。
每到快过年了,父母亲都会打电话问,啥时候回来啊?厂里什么时候放假呀?
我们家兄弟姐妹六个,只有我在外地工作,我的工作单位在汨罗市汨罗纺织印染厂,离岳阳市区家有二百多公里路程,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到汨罗市后,还要再搭乘班车去二十多公里外汨罗纺织印染厂所在地屈原农场营田镇。那个时候交通十分不便利,没有私家车,没有出租车,只有汨罗市按时发车的班车往返。
有两次过年,我们上班要上到老历二十九的晚上十二点才正式放假,看着上早班和白班的同事们一个个离厂回家,我们等待回家过年的心情已是归心似箭,因为到了那个钟点早已没有了班车,还有半数职工没有回家,厂里组织了班车和货车送职工到汨罗市,各自再搭乘火车回家。到了汨罗市已是半夜,要到清晨才有去岳阳的慢途火车,我和班组的二个铁路上子弟爬运货的火车回了岳阳,那滋味可想而知。
父亲过逝后,家里只有母亲在家。我们兄弟姐妹六个组成了各自的小家庭,依旧会在大年三十回到母亲身边过年。过年还差半个多月,母亲就会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家里好多事等你回来安排呢?因为哥兄弟妹们都在岳阳工作,都有岳父母或亲家父母,两边有老人需要照顾或团圆,或者单位上,朋友们也要聚聚,只有我这边,先生是长沙人,父母亲已经都去世了,没有什么牵挂,每年过年都是回我家这边。所以过年我家这边二十几个人的团年饭全由我们两人包了。
团年饭之前的准备工作很繁琐,先由我先生定出菜谱,交由母亲和兄弟姐妹过目修改定夺后,开始一项一项准备。二十多个人的团年饭会准备得丰盛,鱼肉鸡鸭一样不少。吃饭时分为二桌子,大人一桌,小孩子一桌。大人有说有笑,小孩子吵吵闹闹,好开心。
三十晚上
吃过团年饭,重头戏就要开始了,看春晚,发压岁红包,包饺子,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放鞭炮,才是一大家人一起过年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我父母亲是一九四九年解放时随大军南下到湖南的,一直保留着北方人大年初一,初二吃饺子的习俗,春晚开始了,大家围坐在电视机旁,每个人大显身手,和面的,捏皮的,包饺子的,你追我赶的,要包出七八百个饺子才够吃的。大家有说有笑,喜气洋洋,别说有多热闹,多温馨,多亲热,一年一次的团圆呀。包完饺子,妈妈开始给她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发压岁红包。由开始五十元,到后来一年一年的涨,最多时发到了五百元,由此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民的腰包里越来越鼓,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到了新年到来倒计时,迎接新年的鞭炮早已经准备妥了,当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万炮齐呜,振耳欲聋。大家互道新年好,拜年啦!守岁吃饺子,看春晚,一直到困得不行了,才各自回房睡觉。
初一清早,妈妈早已烧好开水,等待孩子们起床,准备下饺子吃。妈妈总是亲自这样做,她说下饺子也有讲究,要掌握好火侯和时间,煮的饺子香甜可,又不会破肚。
妈妈活到九十岁离开了我们,家人一起过年的温馨场面再没有过。
每到新春佳节,我便会特别想念父母,想起以前的春节!
父母走了,我很少回家乡,害怕想到他们不免伤心落泪,感到自己身在家乡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回家过年啰》,有父母亲的朋友们,回家吧,回家才有过年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