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答案
文/甄春延
退休已经5年了,我经常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思自己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慨叹自己一生的不易,感怀人生的道路走的坎坎坷坷。
因为那个众所周知的年代,受父母亲被“打倒”的影响,我从2年级到初一就没有上过学,到现在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在云南生活的那些年,我两次落水差点死在云南。
下过乡,当过工人,到后来又开始为自己的学识不够而努力。到了中年又开始为工作、为家庭、为父母尽责尽力,后来又为爱人的病痛而操心,父亲因病卧床六年半,我伺候了差不多6年。
父亲去世后,又照顾母亲多年,虽然没有经常和母亲在一起住,但是,只要母亲住院,我就几乎是天天到医院服侍。即使这样,我都没有感觉多大的压力。
可是爱人生病的那几年我真是心累!我时时自嘲,我的前半生不容易啊。好在爱人的身体好了,儿子又不负期望,考上重点大学的国防生,足以让我欣慰了。
部队转制后,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辞职自己干,至于儿子的选择和目标,作为父母我们不会再操心了,但我相信经过生活的沉淀,他会成功的。
曾经有云南的同学到长春游玩,我请她吃饭,席间,她提起说同学们都知道的一件往事,说大家都知道我和某个女同学处朋友。我笑了,的确当年是有这么回事。但是,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们之间来往确实多,可我们之间连手都没有牵过。我对我的同学说,也许大家都这样认为,但当年我们的确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回到家,我辗转反侧的半夜睡不着,最后爬起来坐在窗前,望着深邃的夜空,我想了很多。我想起自己18、19岁的时候,我在云南的时候认识的那个女同学,我们之间的故事让我也是唏嘘长叹。
我们是中学同学,她的命运也是非常坎坷的。她和我一样都是干部子女,她的母亲在那个非常的年代里也饱受迫害,头被剃成光的,并涂上桐油,挂着牌子挨斗,最后还失踪了,到文革结束的时候也没有找到,那个年代这样的悲剧不少。
文革结束后,当时的云南省委副书记陈丕显还专门过问过此事,但毫无结果。她的父亲也被打倒了,结果家里就剩下她一个女孩子,她有时候不得不到处乞讨,最后她由于受刺激而得了病—癫痫。
也许我们是有共同的命运和语言,毕业后我们之间走的很近。她的人长得非常漂亮,圆圆的脸庞上嵌着在柳叶弯眉,眼睛很亮,个子也很高,非常愿意穿一件紫红色的条绒外衣。说心里话,当时我们可以说没有任何谈恋爱的想法,只是共同的经历,一样的感受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到她后来病故后,我们之间都没有说过一个字涉及到“爱”字的。
1976年高中毕业后,我经常到他家,一聊就好长时间。她也到我家来过两次,彼此之间有很多的话题。提起文革中的苦难和辛酸,她就经常泪流不止。
他的父亲也非常喜欢我去,告诉我,她从小受的苦不少,你们多聊聊。而且是我一到她家,他父亲就离开了,现在看,他父亲可能也是比较赞成我们之间的往来。也许是当年我们年轻,经历了文革,我们对男女之情感觉还不深,也许是“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
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往往是“三八线”,我也很惧和女同学来往,但是因为我是团支部书记,我是硬着头皮干工作。在学校时,我是二班的团支部书记,她是一班的团支部书记,从那个时候,我们才接触的多些。她很有才,因为家庭的原因,她没有下乡,直接被招工到了云南电影制片厂工作,后来又调到省图书馆工作。
1980年,我随父母的工作调动回到长春。
我离开昆明前,我专门到她家去了一次看她,她哭了。但是我们之间还是没有说什么,我的心里也很难过。
回到东北后,我到了学校工作。1982年又考上了东北师大中文系的夜大,苦读了五年,取得了学位,不容易啊。1981年6月的一天,她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卫星(我同学的小名)因病去世了。当时的条件有限,我没有回云南,但是我跟她父亲要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没有几天,她父亲就把照片寄来了,我留存至今。我在上大学期间,写了一篇作文《女友》,表达的我的思念之情,后来老师还把这篇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里念了。
我回到长春后,一直没有找对象,母亲很着急。我不找对象又几个原因:一是学校当时离家比较远;二是我总以那个女同学为目标;三是可能心气过高,要求也过高了,没有自知之明。我见过的女同志不少,但是就是没有感觉。一直到认识我爱人,比较心仪。
所以说,我的感慨就是源于与此。我一生就中意两个女人,结果是一个因病过早的走了。一个是结婚20多年之后,也病了好几年了,有什么办法呢。母亲生前我常去看她,母亲一看到我就总问起妻子的身体情况,问起孩子的情况,常常落泪,说我老儿子命怎么这么苦啊。
唉,好在苦日子都过去了。生活就是这样,自己要勇于面对,要调整好自己。有什么办法,作为男人、丈夫、父亲,这就是责任。当我自己送孩子上大学的时候,看着孩子恋恋不舍的表情,我“狠心”离开他,久久不敢回头。
好在我儿子争气,否则我不知道当时我能不能够坚持下去,人生没有答案。真正的人生答案永远不在别人那里,只能自己去寻求解答。因为生活没有答案。
愿天下的好人永远没有负担!
作者:甄春延
写于2023年1月26日
作者简介:甄春延 (笔名春城旧友)、男、现年64岁、“春城资讯”义务编辑、吉林省直机关退休干部、一生始终酷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