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振民
文学是一种高尚的,高雅的文化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实现社会和个人某种愿望的工具。
把文学说成工具,有些人会觉得逆耳,但实际上它不折不扣地正是由人使唤的一种艺朮化了的工具。
你想反映社会民生吗?文学可由你运用来反映社会民生。
你想配合经济建设吗?文学可由你运用来配合经济建设。
你想表达政治诉求吗?文学可由你运用来表达政治诉求。
你想揭示各种人性吗?文学可由你运用来揭示各种人性。
你想抒发个人感情吗?文学可由你运用来抒发个人感情。
等等,等等。
想一想,可由你运用来干这干那的,不是工具是什么?
文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它一般表达的是某种階级、階层、集团的集体意识。这个时候它就是这个集体的共同工具。
文学当然是“以文化人”的,是它的主体用于化育人们的思想、精神、灵魂、趣味的。这个时候它当然又是这个主体的工具。
反正文学是一种工具。
我国大文豪郭沫若说,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后,“才认真把人生和学问上的入门关参破了,才认真明白了做人和做学问的意义”,故他常常把文学当成其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的工具用。
须向知识分子说话时,他的文学很高雅,《女神》呀,《屈原》呀,《离骚今译》呀,《李白与杜甫》呀,豪华、壮丽、忧愤、深邃。
须向工农兵说话时,他的文学很通俗,关于总路线的,大跃進的,人民公社的,大炼钢铁的,径直把诗弄成标语,口号,快板,顺口溜。他说这是为便于群众看懂。
毛主席也是。他给那些学问深的旧知识分子写信时,则是满口的“之乎也者”;而对内部同志讲话时,什么“有话就讲,有屁就放”,甚至在诗中骂苏修“不许放屁”等话,就出来了。
形式不拘,唯变所适。对象不同,选择的工具也不同。
別觉得“文学是工具”的说法不雅,但这样说的的确确最实。
——2019.6.24
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