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的手工豆腐
文/成雅琴
今夜寒风刺骨,雪花飞舞,冻得行人缩头缩脑,街上行人屈指可数,我独自走在长长的大街上,看到马路两旁灯火辉煌,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飘落下来,飘在行人的头上,毛茸茸的,它是那样晶莹剔透,令人神往。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忽然,一股熟悉而亲切的味道迎面而来,我顺着味道往前走,不远处有一家农家豆腐的店铺,女主人公正在炒豆腐,这个味道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使我想起了奶奶做的手工豆腐,是多么的香啊!我眼前浮现出奶奶做手工豆腐的身影,眼前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她那生活的一幅幅生活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奶奶今年84岁了,她是一位农村妇女,中等个子,经常穿着大襟衣服,乌黑的头发闪闪发亮。但三寸金莲的小脚支撑着整个身子,她的小脚踏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两只小脚每天忙碌着,为生活而奔波,用爱心、恒心养育着我们。这其中不知充满着多少心酸和汗水,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我们的幸福,想着想着,我的心情很沉重,好像装满铅一般,泪水涌上心头,又一次坚定了我孝顺奶奶的信念和决心,我要克服种种困难,让她晚年幸福。
记得小时候,农村条件特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做豆腐,费时费力,但很快乐,吃起来健康。。我家的任务就交给了奶奶,先把一大袋子黄豆晒干,把坏的挑选出来,再背到石磨子上去磨。每天磨豆腐的人很多,我们要排队等候,小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等到我们家磨豆腐的时候,先用小碗把黄豆倒在石磨上,小型的石磨就是两个圆形的石头堆起来,在石磨子周围栓上绳子,再用木棍挑在绳子上,一圈一圈的转动,那黄豆的颗粒就从两个圆形石头的中间出来。在推磨的过程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如果太快,黄豆会从磨盘山滚下来,太慢了重的拉不动,不会推磨的人转两圈就会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而我的小脚奶奶是推磨的能手,她踏着矫健的步伐,边推边用手刨黄豆,用小笤帚扫小颗粒,娴熟的动作令人敬佩,她用力的推磨,周而复始,直到一袋子黄豆磨成小小的颗粒。有时她满头大汗,口干舌燥,为了赶时间,抢速度,她急匆匆的喝一口凉水,奶奶一直不辞辛劳的坚持,用恒心、意志、毅力,最终完成自己任务的第一步,她的小脚不知疼过多少次,有时会浮肿,有时会磨出血泡,但奶奶总是不让家人知道,这是多么慈祥,善解人意的奶奶啊!她的奉献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把黄豆磨成小小的颗粒,这仅仅是做豆腐的第一步,然后找一两个大盆,把黄豆颗粒泡在水里,过三四天后,又要带水装在桶子里,去石磨上再磨一次。这次与上次不同,磨下的是黄豆浆,把泡好的黄豆颗粒放在石磨上,开始磨,边磨边倒水,这是磨子周围会出现既白有粘稠的浆,用佘子刮到桶子里。在推的过程中,需要心灵手巧,耐心仔细,奶奶很节俭,把一点点浆都要用手指摸到桶子里,当她磨完之后,心情开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从她的身上,我看到她的满足,她热爱生活,有时看到她的背影,小脚一次次重复着,我的心里在滴血,为了家人,她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与汗水,这是多么崇高和伟大啊!
磨豆浆是做豆腐的第二步,再把开水烧开,找一个白色的布袋子,装上豆浆,放在一个木板上,一个人慢慢的压,挤豆水,干了之后,再倒些水,直到豆浆没有了。这时需要一个人专门烧锅,注意火候,而豆浆的溶液会在锅里慢慢的煮沸,随着数量的增加,在锅里会结成小块,找一个竹罗子,把大块豆腐放在上面,堆得满满的,在木板上压个大石头,时间越长越好,这样做出来的就是豆腐。而把一些小块放在碗上,撒些盐、葱花,吃起来软软的,清爽可口,或者撒些白糖,这就是我最喜欢喝的豆浆,想到这些仿佛看到奶奶拖着疲倦的身体,忙碌着为我们磨黄豆,磨豆浆,做豆腐,那些又厚又白的豆腐放在我的眼前,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而可口的豆腐脑也是美味佳肴。
做豆腐工序复杂而间隔时间长,但做出的豆腐口感清爽,吃起来滑滑揉揉的,特别是配上其他菜,味道更美。豆腐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多么想吃奶奶的手工豆腐啊!看到奶奶老去的面庞,心里不知有多少愧疚和惭愧,在艰苦的岁月中映衬着生活的艰辛,做老豆腐其实也是奶奶的生活经历。岁月的辙痕,使她渐渐变老。她的精神时时鼓励着我,她用艰辛去谱写生活的篇章,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做豆腐正是她小脚生活的写照,也是年代的缩影,奶奶的三个脚趾头背在脚底下,有时会长出老茧,特别是增添新肉时,会疼的走不动路,奶奶赶快洗脚,她会找来瓷器的碎片,用瓷器碎片一点一点的除掉增添的新茧,有时会流血。我看到眼里,疼在心里,我细细品味着奶奶做豆腐的过程,那需要付出多少勤劳和汗水,有时心里会埋怨奶奶,做豆腐是那样的艰辛,你一个人能扛起来吗,病倒了咋办?但奶奶生活的积极态度,对家庭的默默奉献是那样令人敬佩,奶奶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想想奶奶的手工豆腐,我会信心百倍,咬牙坚持,我告诫自己:“不要轻易掉眼泪,一定要坚强,用笑脸来迎接生活中的一切不幸”,久而久之,我已经战胜困难,追求幸福的生活。
奶奶的手工豆腐,白白嫩嫩的,像少女的皮肤,晶莹剔透,当你用刀切开它时,会发现有许多均匀的小孔,好像海绵,轻轻柔柔的,你用手一压,会变小,吃起来柔软光滑,细腻可口。每年过年,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吃上奶奶的手工豆腐。它的吃法很多,可以单独炒着吃,先把豆腐切成小正方体,拌些豆瓣酱,再放些葱蒜、小尖椒等,当你炒好放到碟子里时,那白白嫩嫩的豆腐,红红的辣椒和绿绿的葱花搭配,颜色鲜艳,口感清爽可口,吃完后,令人回味无穷。豆腐可以与其他菜一起炒着吃,与白菜、粉条、肉,把豆腐切成薄片,等到其他炒好之后,再放豆腐,这不容易使豆腐破损,当一碟子炒好之后,你会看到长长的粉条伴随着肉菜,豆腐的薄片放在中间,荤素搭配,既营养又好看,这也是招待客人的美食。每当客人来时,最喜欢吃奶奶的手工豆腐,无论是哪种炒法,都会得到客人的赞扬。客人走时,奶奶会把手工豆腐送些让他们尝尝,手工豆腐也是吃火锅的一道美食,你把豆腐放在滚烫的火锅中,越煮越柔,味道酸辣搭配,真是美味佳肴。颜色白里透红,扩散出一缕缕清香,那诱人的颜色红绿相间,扩散出一道道波纹,那是生活的见证,而手工豆腐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浓浓的乡愁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奶奶的手工豆腐是一种岁月,代表着一种思念,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我会用心去慢慢体会,它充满着对生活的眷恋,对苦难岁月的回忆,而奶奶的小脚更是苦难岁月的见证,那是苦乐交织的梦想,是心酸与辙痕的经历,是用泪水写下的情思,充满着无限的哀愁和悲伤。
如今,奶奶来到县城,身体健康,她也慢慢适应城市生活,那段苦难的岁月积淀在我的记忆深处,让它酿成精华,发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加倍孝顺奶奶,让她开心快乐。
夜里,我想着想着,泪水又一次涌上心头,我哽咽着,抬头望望天空,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雪花晶莹剔透,整个世界银装素裹,雪花轻轻飘落到街道的路灯上,伸出毛茸茸的手臂,为我擦泪,向我微笑。泪眼中,我又一次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品尝到奶奶的手工豆腐。
作者简介:
成雅琴,女,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三中学教师。平时喜欢文学,在同事的鼓励下,学习写作散文,工作之余从事写作,喜欢乡土文学。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