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岁随想
文/郑学富
腊月三十晚上,约了几位亲朋相聚,饮酒品茶,叙旧话新,直喝得面红耳热,折腾到凌晨,仍毫无睡意。干脆一夜无眠。体会到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意境,这就是所谓的“守岁”吗?守岁,老家也叫“熬年”、“熬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晋周处《风土记》:“ 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在浩瀚的唐诗中,描写守岁的篇章很多,如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道出了除夕之夜游子的思乡之情。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之诗句。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写上几句《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到了宋朝,守岁之风遍于城乡。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想那童年时的守岁,虽然简朴,但也有一番情趣。年三十一大早,太阳升起前,家家户户在大门外点燃一堆碎草末,叫作“怄狼烟”,有驱邪之意。早饭后,开始贴春联、门神、过门钱子。到了下午,屋里屋外、院内院外、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耩子、犁耙、扬场锨等生产工具也摆放得井井有条,桌椅板凳擦得一尘不染。晚饭后,在大门外横放一条“拦门棍”,避免财宝外出。劳累了一年的汉子们终于可以像卸了套的驴一样,舒畅地打个滚儿了,并且对老婆孩子放下了一家之主的架子。而操持家务的婆娘们,也都换上件整齐的新的衣服,轻松轻松了。天黑下来,开始炸丸子、酥菜、炒花生,小孩们还不能说狂话。这时堂屋里的火盆烧得红红火火,那时候也没有电视看,中央电视台春晚搞得再好,也无眼福。一家人围坐在火盆前,开始和面,一般是男人擀面皮,女人包饺子,边包饺子边守岁,饺子要包好几簸箕,留着初一煮着吃、初二熬着吃。父母对我们说:“不能睡觉,一睡觉岁就跑了,怪兽出来吃小孩。”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燃了一堆材禾在玩耍,火光通红,材禾燃烧后啪啪作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挂红灯、燃放鞭炮,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们都不敢睡觉了,那时既没有电视看,也没有好东西吃,只好在一旁吃自家炒的花生、炸的“金果条”。夜里12点过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谁放的最早,谁这一年就发大财,所以都争先恐后得放鞭炮。自五更起,神州大地鞭炮齐鸣,震耳欲聋,一直到大年初一的上午还“噼噼啪啪”个不停。
以前家里穷,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日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生活也富裕了,可是如今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可能生活好了,天天像过年,不再眼巴眼望得盼年了。前几年除夕之夜,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成了守岁的主要内容。三十晚上,亲朋相聚,也是草草地喝上几杯、应酬一下,不到八点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春晚开演。近年来春晚翻来覆去还是那几个节目、演来演去还是那几个人,索然寡味,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倒不如自娱自乐一番。或家人团聚,饮酒小酌;或亲朋好友,围炉叙情;或文友知己,把盏赋诗;或跳马走卒,够级争科……无忧无虑,其乐融融。
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人们守岁的真谛。宋代席振起《守岁》:“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大诗人苏轼有诗云:“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都说明了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这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作者简介:
郑学富,文史研究者,台儿庄战役研究会副会长、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特约研究员。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