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的夏天啊,想你
文/蒙慧
一
“我澹四方,蹙蹙靡所骋。”
原地不动的日子久了,人会惫懒,会厌倦,会对生活失去热情。所以,在夏天,在最热的时候,我们开始行走,去往通向甘南的路上。
旅行的意义在于使人轻盈。一个人自身的负荷量是有度的。生存需要耗费大量的力气。当人受到欲望的辖制,占有欲与力气之间就会产生冲突,冲突使人在超负荷的状态里疲惫不堪。旅行令我们暂时抛开这一切。我们欣赏异乡美景和风土人情;欣赏自己在路上勇敢的风情万种。这是一种需要,将无法回避的生存转化为张弛有度的生活。生活因为有度,身心始终轻盈。
沿路很美。天空很美,清真寺的尖顶在阳光下闪烁,信仰的美。小孩子新奇的笑脸很美。车外呼啸的风,山坡有苍凉的美。旅途有一点点儿旧信封才知道的疲惫。临夏快到了,夏河的夜已等候多时。我喜欢这样在路上,盛满未可知的眼里都是惊叹。我想写给自己一封信,说说心里的感受,说许多读起来会让自己大笑的傻话,说“祝好。丫蛋儿。于2016年8月5日,夏河途中。”
二
夜宿夏河久负盛名的卓玛旅店。暖炕,居中有色彩斑斓的炕桌。客厅木地板踩上去咯吱作响。藏族掌柜温文尔雅,看着十足绅士,期间频频与进出的国际友人用英语熟络的招呼着,令人侧目。办完入住手续,放好行李,去朝拜慕名已久的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坐落于大夏河岸边,占地极广,殿宇达九十余座,房屋万间。僧侣众多,披着紫红僧袍的身影匆匆行进在寺院纵横交错的土路上,脚下带起尘烟无数。寺院四周的山坡顶上聚集了一群群的苍鹰,有僧人晃动铃铛,苍鹰问声俯冲盘旋在庙宇顶端,引得游客驻足惊叹。黑鸦翻飞在殿宇顶部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与绿色琉璃瓦间,“呱呱”鸣叫不休,似乎嫌弃我们扰了寺院清净。
夏河昼长,退出拉卜楞寺已是七点钟,却依然天明。继续驱车西行五公里,在傍晚的桑科草原策马、小憩,风吹乱我们的头发,鼓荡着我们的衣衫,无比恣意快活。小韩说让她在这样的地方待一辈子也情愿。是啊,我也情愿。可这世上太多一厢情愿。连活佛都有无奈的痛。譬如这夕阳下梦幻草原渐暗去,譬如这快意西风渐如刀。我们不得不离去。回到喧嚣尘世间,啖食烟火。
晚餐是卓玛旅店的招牌菜肴。喝青稞酒驱寒,竟微醺。围桌的人开启话唠模式。孩子打起瞌睡。卓玛家的餐厅里暖意融融,邻桌是一对脉脉低语的异域恋人,和我背靠背的一位藏族大哥,是一桌歪果仁的翻译兼向导,正向他们介绍拉卜楞寺的历代活佛高僧及其著作。我们四人瞠目以对,继而惭颜。心里更知学无止境是如何知易行难。
夏河的美,在于它恒久的质朴庄严。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物事的美好在于心无旁骛的专注。我喜欢不可预知的事情,喜欢没有目的的对话,更喜欢持久如一的人心。比起喧闹繁华,我又更喜欢有生机的寂静,适合更久远的去爱恋。
夜深了,旅店窗外的路灯下有不归人在放声歌唱,音质悠远清越,并不讨嫌。我微笑着,在这天籁般的曲调中打下最后一个字符。
晚安。于夏河。
三
旅行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跳脱你自身规律的一场梦。犹如独自一人的午夜场,心情是遥控器。告别夏河,与旅店老板互道珍重。今天是老板义务教授藏区孩子英语口语的日子。我们静悄悄的离开。
清旦黄昏,一路上顶有意思。早晨霞光明媚,嘛尼堆上五色经幡在黛天下犹如洒上了一层金粉。高原炽烈的阳光灼痛了我们的肌肤。而夕岚外的暮蔼,从遥远天际慢慢聚集起一层压顶乌云,转眸忽尔化作黑龙,乘烈烈狂风,席卷灵湖净土,而无名野花于赤焰苦寒之地盛放,鲜艳摄人魄。令我真切感受到草原的莫测风云,和真正的、呼啸的、暴烈的风。至合作经碌曲达尕海,面对尕海五颜六色的草原,挎着照相机的他说,“能在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努力开出鲜艳花朵的草木值得我们去尊重,去爱护”。他小心翼翼的拍摄,充满爱重之心的图片帧帧灵动。这也是一种友谊,彼此认同,能够在惺惺相惜中保持和而不同。突来的狂风暴雨令我们惜别尕海。直驶郎木寺。
郎木寺的夜晚是匆匆的,我以为的静谧并不存在。小镇古寺,慕名者熙熙攘攘。不能寐,神思悠悠,读虎女神迹,亦为美事。
等待黎明,等待又一次虔诚的拜谒。
晚安。于郎木寺。
四
等待日出。等待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所等待的,对于自身又有何进益?伫立于凌晨六点的山巅,混杂在一伙喋喋不休的四川游客之中,我有些许不耐。
我想象中的等待,是一种仪式。行进的过程应该是庄严肃穆的,有着对天地的虔诚和敬畏。凌晨四点的闹钟,海拔高度3633米,一步步登上漫长的木阶梯,寒风与高原反应的考验。这些都是为了此刻的等待。
过程缓慢。黎明之前的暗夜,我们驱车行进在黄河第一湾的山道,机浓的雾,车灯黯淡。气温很低,我裹紧披肩,往车外探头看天色,满天晶亮星子静静与我对视。路边寺庙金顶隐隐约约,白塔忽隐忽现,林木幢幢,有猎猎声响,我猜测是五色经幡。途中充满期待。
抵达景区,下车,他和弟弟扛着摄影器材,我背包。登顶的过程略带急迫,尽管气喘胸闷,却舍不得停歇。三人相携扶助登顶。天色晦暗,观景台上游客众多。头顶星子已不见,天空浓黛,我们紧紧盯视着东方一抹鱼肚白。它渐渐变化,淡金色渲染出来,接着是橙色光晕,然后胭脂红涂抹在对面青黛色的山峦。时间流逝,东边天际逐渐亮起来,天青色一点点将青黛色逼向西天,金光愈盛,似乎太阳马上就会蹦上天空。然而等待继续。一个小时过去,天边依然是渐次浓淡的霞黛。人群喧哗,耐不住的开始抱怨,有人下山,有人进食,有人抽烟,有人蹲踞。我给他拉紧衣链,捂上帽子,三人依偎互相鼓励,“坚持,太阳马上就会出来了!”
六点三十三分,日出。心情激荡。当一弯橙红无比耀目的跃起于山峦,当金红色半球挂上天际,当无法仰视的火红圆球攸忽升腾在当空。
我心中充满孺慕之情。如同儿女孺慕父母,如同生命孺慕得以延续的本力。我敬畏它依恋它,我冻僵的手脚有了暖意,我冰冷的脸庞热切起来,我渴望力量、勇气,渴望心灵纯净的愿望如此强烈,令我羞怯。自身太多不足,认知层面的空白亟待填充,性格的缺陷影响着我的人生选择。自以为的无奈,其实只是不愿承认的懒惰盲从。我需要这样一次隐藏坚忍的等待,等待之后的冲击,冲击之后的自省,自省之后的努力。先前对别人不耐,其实是自己内心潜藏的浮躁所致。内心从容,所见无不堪。命运没有刻意的安排,一切领悟都是水到渠成。
旅行不难,难得的是从容在路上。从容欣赏沿途美景,从容内观自心得失。“鸳鸾方翙翙,骅骥整骎骎。”日正当空,黄河之上云蒸霞蔚,九曲蜿蜒直入天际。此刻,有阳光,有彩虹,有云雾。
有我,有爱的人,有爱的时光。
早安。于唐克。日出于黄河第一湾。
五
人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糟。蜀地清旦,电闪雷鸣之后。
早起问道西山。闻名遐迩的青城天下幽,是晓得我心事的静寂。黛瓦飞檐,青砖绿苔,林木葱笼,泉水淙淙,我是穿梭其间一缕风,一滴水,一片叶子,一只没有方向的野蜂。彼此相向,心无所在,一帘瀑泉寂悬山间。
青城倾城,俊秀罕俦。这样子的青城,有孤绝的美,有一心人难求的悲壮。我长久的徘徊在溪边,瀑下,林间,山头。道观殿宇并不吸引我,因为过份的嘈杂,因为太多的烟火尘缘。我不喜这样绝美忧伤的时刻被叫卖声打扰,不喜着道服的修行人招揽香客。比起旅途中所见的喇嘛,他们实在少了一份自矜。内持不容易,尤其在这充满诱惑的人世间。
全真观的屋顶值得一去。这里无人驻足,倒是清净之地。俯瞰之时,有飞跃的念头一闪而过。是把自己当成一只鸟儿了吗?或者真想化作一缕风?有点儿害怕,我只好离开。却岔了路,又一次来到那截雷击过的断木面前。又一次对命数深信不疑。全真道龙门派邱祖有《落花》诗,“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所以,计较作甚!躬身唱诺,再不回首。
比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我更喜欢丰满热血的爱与被爱。我喜欢为爱妆扮,柔和声线,折腰屈就,薄嗔浅怨。我希翼同样的被爱,镜花缘,金石寿,海山盟。读佛经,读满心成空心的寂绝,读有心至无心的成全。因此这样的句子被记性不好的我深记着:“得未曾有,心净踊跃,欢喜合掌”。
六
行走的日子让我沉静下来,想一些平日里无法顾及的事情。
世事不足虑。小心谨慎过日子,履最薄的冰,吃最苦的茶。看着自己慢慢老去。这些都不要紧。只耽心时间匆促,生命短暂,我在世间走过却没有痕迹。
行走中仍然保持记录的习惯。一支笔,一个小本子,手机备忘录记载许多条随想。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一个人更好的去生活,享受更饱满的爱与被爱。
生性懒散的我,行至蓉城,竟有和当地民风一拍即合的默契。途中和出租司机闲聊,他们言语间的知足安逸,与我所望不谋而合。在这个普遍以金钱权势论成就的社会,很多人心都处于追逐欲望的亢奋状态。我相信每颗人心的承载量都是有一个上限的,如果它收纳的想法过于复杂,不够安分,就会超载、变形甚至破裂。欲壑难填犹如心里长了无底洞。可是如果你循规蹈矩顺应自然,就可以调节自己心灵的承载量,让自己处于幸福的境地。
所以,旅行至此,做暂时停歇。蓉城是适合吃喝玩乐的地方。
起早拜谒文殊院,观礼宏大庄严的水陆法会。文殊院的僧侣与居士非常礼貌,第一次见到免费提供香烛给香客的寺院,第一次在寺院专为香客贴心设置的客堂里休息,第一次见到各殿的执事僧侣只管专心诵经,并不与进香者随意搭讪兜售。这才是真正的寺庙,不违其本质。隔壁是隶属寺庙的香园,香客们做完功课,便可在此喝一壶茶,歇一回脚,龙门阵摆起。我仔细看了价目单,普通一壶茶15元,茶叶好点儿的稍贵一些,比茶楼里便宜太多。若不是时间紧,我是愿意在文殊院和香园消磨掉一整天的。单单想着,早晚吃文殊院香园那一壶茶,心在大和尚的念经声里慢慢沉静,就觉得幸福无比。
正午游览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的宽窄巷子。这里的建筑统一为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令我们一行感到新奇。借助于网络,才解开疑惑。原来,宽窄巷子始建于清朝,是康熙57年平息准噶尔部叛乱后,遗留千余兵丁驻守并修建满军营“少城”,为满军及其家眷居住。这两条巷子是少城33条巷子迄今仅存的“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是集川西民居特色与北方民俗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合院式建筑风格。说起来,成都人追求享受的懒散的生活态度就是来源于此。驻守的八旗子弟们将这种闲散的休闲文化带到了成都,为本地人接受,且迅速发展为成都特色。不到两百米的巷子里游人如织,具有浓烈“老成都”氛围的茶馆和酒吧不下十余家,盖碗茶、豆花冰淇淋、凉粉、卤兔头、三大炮……各种小吃摊位前都挤满游客,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成都恬淡巴适的休闲文化。还有很多色彩浓艳、别具一格的川西手工艺品,也令人爱不释手、敞开钱袋的买、买、买。总之,宽窄巷子的游程就是逛吃逛吃的节奏,眼睛和嘴巴根本停不下来啊!
午后回宾馆小憩,躺在床上了无睡意,拿出在宽窄巷子买的书,庆山,《月童渡河》。读之使人心静。摘句以作我这段旅程的总结:
“如果心有方向,不管外界与外境如何,都可以获得一处栖息之地。如同钟摆在动荡起伏之中,能够回到平衡的中心点。人身难得,一生短促而无常。但大多时候,人仍不知道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真实又是什么。我们活着,仿佛嫌弃生命太长,虚掷时光。又仿佛会永久的占有和享用这个物质世界,而不关心接下来的路会通往哪里。”
睡意漫过,迷糊中又见早晨在书院门外卖金兰和茉莉的老婆婆走近我,说“幺女子,买串花戴吧,清心驱烦哟!”
七
出门行走,耽于情致,沉溺在壮美山河之间,竟不觉岁月如流。日更月替,九稔稻香渐已出味。漏下三箭,又是一秋。
归家。休整,清扫。除尘。旅途有尘,陋舍有尘,神思有尘。
留念。确认自己曾经来过。确认心底为之感动的瞬间。
生活有序、理智的行进,小有成就的骄傲。
窗外残暑未歇,赤日满天,屋内净几如镜,自在清凉。寂坐宁神,菩提摩挲,偶咳。有人采买新鲜莲子,有人剥取莲心制茶,有人赠予鲜汁梨果。若风来,若花开,若清风徐来花开烂漫不夜天。
旅行是一条回家的路。人在路上,会比较会想象,哪里才有最美的风景?人在家中,体味这种松弛下来的安恬感,是纵使你上天入地也无法找寻得到的。天地人和,一念坐忘,这望月前夕的天光啊,如此美、如此美……
闭门阖窗,竟夕寂坐。动荡之后需极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把金刚,心下清凉。而满屋洁净,无花香自来。
八
极热。夜半断电,冷气机停止嗡鸣。静夜里,渐渐传来下楼梯的脚步声。有男人拙重踢踏的拖鞋,有女人叮咣清脆的高跟鞋,还有孩子边下楼边敲击扶手的砰砰声。楼下院子里相继响起人们彼此说话的声音、汽车发动的轰鸣声、小婴儿的啼哭声。我躺在床上,满身汗水的静听着,等待这一场喧闹过去。
他侧了身子向我,“吵醒的还是热醒的?”
“都有,”我轻答,“没事儿,你睡吧。”
“睡不着了,热。”他起身,“我去看看儿子。下午游泳累着了,这么热也能呼呼大睡的。”轻笑着,他走向儿子房间。
支起枕头,我倚着等他。很快,他走回来。
“睡的香呢,我把被子撤了,给他搭了薄单子。”
“嗯。”黑暗中,我也笑了,“还是躺下吧。不是都说'心静自然凉'的嘛。”
坐在床边,我摸索着趿上鞋,“我去拧个湿毛巾降降温。”
然而水亦断供了。
躺回床上。继续耐心的醒着,热着。等待长夜的消逝。
我听着这本该万籁俱寂的夜喧闹不休。想着刚刚过去的那些夜晚。
夏河的夜是清凉的,那不寐的人声和法号声,是令我静静入眠的天籁之音。郎木寺的夜是热情的,那深夜里徘徊不去的传说与思慕,使我在摄氏三度的气温里,血循畅通思路清晰心里充满期待。而唐克之夜,午夜十二点的篝火晚会、火锅大餐,客栈藏家姑娘拉长尾音的欢快歌声,都无法替代我钻进睡袋早睡早起观看日出的渴盼心情。红原的夜晚是一路上最寻常的。可这旅途中的寻常像极了家里的夜晚。帅爆了的藏族小掌柜,傍晚就贴心的为我们燃上藏香,急雨后的天空明澈澄净,渐渐夜色四合,深深的靛蓝天幕之上星月同辉,充满神秘色彩。冰凉晚风里,一串串轻声弹唱飘过来,吸引着我走出房间,顺着二楼天井往下瞧去,小伙子盘坐在柜台后的榻上,怀抱吉他,缠绕着凤眼菩提的右手正灵巧拨动琴弦,头微微扬起,一小绺卷发散在鬓角,伴着歌声轻轻起伏,颈间各色松石在暗昧的灯下像忽明忽暗的彩虹。我看呆了,蜷着身子蹲下静静聆听,生怕惊扰这暗夜里的精灵。冰冷身躯蓦然暖和,回首是他拿了厚厚的披肩揽我入怀,我俩依偎在红原这片纯净夜幕,心里安然放空。面对未可知的目下、将来,可倚仗的,确然就是这样,不须刻意求索,自然天成的相寻与相依。
神思缥缈,似乎带来甘南的清凉。窗外,月轮半仄,顷刻天明。长夜终于过去。水电重回人间。沐浴,浇花,荷缸里,青衫恋恋,依偎在晨曦里。“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张炎写《绿意》,也是这种秋老虎的天儿吧?所以下阕怀想,“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我想起今儿个十四,明夜,便是圆蟾桂影照我眠。心下又添欢喜期盼。
东天红霞映花我眼,烈日炽焰渐盛。周遭反而静了,大概人们都开了冷气机补眠去了。我进厨房,煮鸡蛋,馏包子,泡蜂蜜水,冰镇银耳莲子汤,早餐准备就绪。关门阖窗,打开冷气机,该喊父子俩起床了。
九
夏天是蜷缩起的响尾蛇,在将尽的时候才甩动尾巴嘶鸣,让人们见识到它的威力。终日呆在冷气机营造出的26度房间里,甚感蹉跎。伤风来势汹汹,夜以继日的咳嗽。白天与黑夜并无区别。流汗、奔走似乎是遥远又模糊的上辈子了。被烈日灼伤的皮肤日渐不痛,被高原紫外线炙烤过的头发回复柔顺。两侧颧骨处的晒斑像两只小小的枯叶蝶,执拗的不愿飞走。
可我真正不舍得放飞的,是那个我再也背不动的、长成大个子的小儿郎。大个子和我说再见,和我说会打电话给我,和我说记得按时服药。这个夏季假期,大个子陪我们了一个礼拜,大个子得两个礼拜才能回一次家。他换鞋、出门、下楼,他从楼门口走向爸爸的车子,他上车、关门、车子发动,他从副驾窗口伸出手挥了挥,车子动了,慢慢驶出院子。记忆里又多一个背影。一个背影可以串联无数背影,一根岁月的纤绳,一条记忆的长河,自生命伊始直至消逝。我们是纤夫,背负着世代传承的重任。我们还是摆渡人,引领着生命血脉的延续。责任使我们如星辰般,灿金睥睨。
责任来自热爱。爱使我们敢于担当,并且拥有足够的勇气与力量。荒木经惟说决不能将爱你这样的话语说出口。我无法认同这样的观点。认真对待生活的人,不但将爱深植在心,也会常常宣之于口。这个世界有时候如同冗长的肥皂剧,枯燥乏味令人精疲力竭。爱是让人振奋的动力。因为爱,要给予,因为被爱,会接受。于是,生活变得多彩,时光被珍惜,记忆被珍藏。
爱的长久保持,在于彼此爱的感受。坦承爱,记录爱,回想爱,爱里又深爱,是我喜爱生活的方式。
(丙申夏季渐渐远去,随着秋雨一场场的洇染,绿色慢慢褪尽,无边黄叶仓惶我心。我想我是陷入相思的愁苦里了吧。想念夏天,想念那一段自在行走的时间。)
作者简介:
蒙慧,女,现年41岁,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经历简单无特点,生活简单有乐趣,以记录常日点滴为乐事,喜好读书,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