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青年报》追踪报道一家未依法登记注册的非法机构“人民文艺家协会”,该机构管“包装”
入会无须文学成果,缴纳580元会费即可,还可“跨界”参加活动拓展人脉,已经手办理千余张会员证。
种种潜规则被曝光,再次将文化市场乱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11月10日、11日,一名微信备注名为“陈美英百度(诗歌圈)官网编辑”的群友在广东一个名为“《新诗研究》选稿”群里接连发送好几条信息称,“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开通推荐办理,名额有限,需要办理的画家、书法家、作家、诗人抓紧了。推荐办理微信,1772××××382。”今年7月,一家名为“中国人民文艺家协会”的非法社会组织刚被民政部门依法取缔。这个“人民文艺家协会”是“死灰复燃”还是另外一家?北京青年报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管“包装”:入会无须文学成果
缴纳580元会费即可
11月11日20时,北青报记者以诗歌爱好者身份加上了“人民文艺家协会”办理联系人的微信。微信备注名为“滕远渊著名(诗歌圈)官网总编”的人发来《人民文艺报》的四张版样照片及印有“人民文艺家协会”标志及加盖了其钢印的会员证照片。滕先生介绍,办理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证,只需要“照片、简介、身份证”,另外一次性缴清10年会费——总共580元,就可以终身免费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对于“简介”这一块,滕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只需要写一两百字就行了。当北青报记者提出自己并无相关文艺作品等时,滕先生表示,“你把写好的简介发给我,我给你包装。你没有一定的文学成果,协会是不会随意让你通过的。我帮你弄几个文学奖进去就可以通过了。”北青报记者随即追问,“都能弄哪几个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能弄上去么?”滕先生回应称,“这些国家级文学奖项你就不用想了,我只能帮你填报一些地方文学奖项,我们这边跟协会沟通一下,基本上都能通过。”


混圈子:可“跨界”参加活动拓展人脉
已经手办理千余张会员证
在北青报记者追问之下,滕先生透露自己是“人民文艺家协会”的理事。经他手审核办理的会员证已有1000多张,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北上广深等。“只要你提交个人照片、简介、身份证号码,缴清580元会费,这个加盖协会钢印的证书一个星期左右就下来了。我这边是批量报上去的。这一批报了二三十人,几乎每天都有三五个人找我办证。”办理“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证后,都能参与哪些文艺活动、享受哪些好处呢?滕先生声称,只要是“人民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活动都能参加。“哪怕你是搞书法的,也可以参加协会组织的音乐、舞蹈演出活动。2019年我就参加了一场活动,国内知名的书法家、音乐家、舞蹈家,还有作家、诗人都来了,有两三百人呢。大家相互加了微信名片,留了联系电话。这样为自己拓展文艺人脉圈子,寻求项目合作机会。”滕先生还介绍,办了会员证,除了“混圈子”,还可以参加会长林鸿展老师组织的文学交流会,“ 林鸿展老师主编了《中国百年优秀诗选》,你只要参加文学交流会,他会在现场赠送你两本诗集,这多划算啊;他还可以帮你策划出书。另外,最近我们还要在北京群众艺术馆举办一次大型文艺活动,你办证后就可以马上参加。”
查不到:民政部门查询不到相关信息
未登记注册而开展活动的属非法
这个“人民文艺家协会”和今年7月被民政部门取缔的“中国人民文艺家协会”是不是一回事儿?滕先生坚称,“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那个是中国人民文艺家协会。我们协会没有‘中国’两字打头,但我们属于中央新华社等领导的,有《人民文艺报》、人民文艺网,是正规合法组织。”百度搜索显示,人民文艺家协会由国家级的美术家、书法家、电影家等组成,中央新华社领导原半月谈主编林双某等担任名誉顾问,致力于组织、规划、协调全国性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等,协会总部在北京、业务部在日照,但其章程等并无主管、主办单位的介绍。执行会长为林鸿展。在人民文艺网上,北青报记者发现一篇《林鸿展入选“时代楷模第十一届爱心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文章,其中介绍1977年出生的林鸿展是山东日照人。在其长达千字的个人介绍中,包括人民文艺网、人民文艺报刊总编辑、人民文艺家协会执行会长、中国书画市场报副总编辑等头衔,以及著名书画家、作品每平尺售价6000元人民币等内容。在另一份简介中,林鸿展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但北青报记者查询中国书法家协会官网发现,其会员中并无林鸿展。11日下午,北青报记者登录国家民政部和山东民政厅官网社会组织名录栏目查询,均没有“人民文艺家协会”的名录。北青报记者以咨询者的身份致电民政部,接线员查询后告知,社会组织系统里没有“人民文艺家协会”。北青报记者追问,“没有此协会,但它在社会上搞活动,这合法么?”接线员称,“没有经过依法登记注册过的,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那肯定是非法的。可以拨打民政部举报电话投诉。”
对话
林鸿展:我们在山东日照办公。有一份月刊《人民文艺报》,但不给投稿的作者支付稿费,同时也不向他们收费登稿,就只是单纯地帮协会会员宣传推广。除了《人民文艺报》,我的政报传媒集团还创办了人民文艺网及政报传媒网,这些平台均可以对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进行个人形象展示及作品内容推广。北青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期刊/期刊社查询一栏里,输入《人民文艺报》的刊号“ISSN2414—7923”查询,可结果显示“暂无数据”?林鸿展:我们用的是国际刊号,所以无法对外公开订阅,只能内部面向人民文艺家协会一万多会员免费赠阅。北青报:办理“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证要580元,一万多人的会员规模,经费不是个小数目。林鸿展:我们网上写得很清楚,办理会员证,工本费全国统一380元,而这些钱我们其实用在了平台对会员作品的宣传推广上。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是底下人额外收取介绍费。这种情况我们协会是不允许的,明码标价,不能乱收费、破坏行规章程。北青报:为什么在民政部门的官网上查不到协会的相关信息?林鸿展:协会是十多年以前香港那边注册的,正常情况下理事会会长每四年选一次,我已连任该协会执行会长有6年时间。由于经费紧张,一年到头也搞不了几次活动,所以并没有“惊动”过当地民政部门。这几年官方对于民间组织管控很严格,不允许依托“国”字头名称搞一些乱收费的活动。这种监管一直处于高压状态,所以我们生存也很艰难。
非法社会组织为何都喜欢打“国”字牌、扯“文化”旗?业内人士认为
经梳理盘点民政部2021年2月至11月公布的6批61个涉嫌非法的社会组织发现:其中“国”字(包括中华、国际)打头的有55个非法社会组织;在组织名称上含有“文化”两字(包括文学艺术类)的有26家。
这些非法社会组织为何喜欢打“国”字牌、扯“文化”旗呢?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文英认为,很多山寨协会喜欢挂“国”字头,就是瞄准一些世人爱慕虚荣的心理,以借此获利。“正规的文艺类协会,像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入行门槛高,有些上不去的胆大脸皮厚的、虚荣的、想借机取利的所谓文艺爱好者,就入山寨协会,借此自抬身价”。专栏作家、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则告诉北青报记者,非法社会组织利用“国”字头名号还有注册在北京的优势,大搞会议评奖欺诈,这个由来已久,早该严管了。同时他认为,非法社会组织扯“文化”旗帜,是想给自己披上一层高大上的外衣,给外界造成一种国家层面支持这类活动的假象。“当然我觉得之所以那么多人上当受骗,首先是爱好文学文艺书画的基层爱好者人数庞大;其次是评奖活动在民间一直有被神圣化的倾向,即便有怀疑,受骗者一般也不敢或不愿声张。”韩浩月认为,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参评者的虚荣心大打信息差,赚“本小利大”的钱。类似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比如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夕,民政部公布的第三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上,中华诵读联合会赫然在列。该协会自称为“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响应者、全民诵读工程的推动者”,通过主办或举办以“诵读”为名义的各类大赛,如“中华诵读大赛”、“现代诵读艺术范读导师全国选拔赛”等获利,已被民政部列为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又比如先后被取缔的中国红色书画院、中国美术高考教育联盟、中国文化建设委员会、中国党史研究会、中国人民文艺家协会、全国校园文学联盟等,都有打“国”字牌、扯文化旗的特点。如何扭转这种文化市场乱象呢?韩浩月建议:首先要对包括国字头在内的社团组织进行严格审核,包括其资金来源、办公场地、领导机构等等,这些信息资料都需要明确;其次要在合法评奖发证和卖奖卖证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杜绝盈利性质的评奖卖奖;三是要以“诈骗”罪名对非法收钱举办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进行惩罚,从法律层面给出足够的震慑。与此同时,向广大文艺爱好者普及防骗常识,让每个人都拥有“凡是花钱买到的奖或证书都是诈骗”的观念,让骗子难以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