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六十九)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包容、开放、中庸及与时俱进。大唐时期,我们敞开怀抱迎接世界各种文明在中华沃野落地生根,包括佛教文明,包括基督文明,也包括伊斯兰文明等。近百年当资本主义文明中股份制、市场经济、法治精神走进中国时,当社会主义文明中的公有制、人民共和、集体精神走入中国时,几十年的不同文明互鉴与交融竟在中华文明的土壤里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硕果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互鉴交融的过程,在这个文明的大厦里,神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们不管他们服务于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想试图建立起自己的宇宙理论体系,并且自圆其说,如果我们肤浅,就觉得诸家皆很圆满,如果我们深邃,却又发现四处都有破绽。从这个角度讲,绝对的真理来自灵魂的感悟,是难以用语言文字等载体来完整记录其思想的。不同民族长期承传的文化都是真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是真理本身。民族文化从何而来?它来源于不同民族的地域阅历和实践结晶。在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黑白黄棕各色人种,相杂而居,隔山相闻,隔海相望,本应兄弟姐妹般情若手足连枝,爱若日月同伦。人类可以考证的历史长达二百五十万年,长期以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居住环境以及不同种族在与自然抗争的生存发展中,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形成了与之相适应各种民族性地域性文化及不同部族的社会存在形式,例如,海洋地区的海洋冒险性文化,平原地区的农耕稳定性文化,高原地区的高山文化,赤道热带地区的赤脚歌舞热带文化,副热带沙漠地区的驼铃运输文化,北极地区的冰雪文化等等,这些地域文化几百万年来已深深根植于本地域、本民族、本种族的不同血缘的人类基因之中,根据不同文化信仰形成不同文明类别。所以,民族文化的大同主义,让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谐发展,就是民族文化大融合,就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就是五湖四海皆兄弟。而民族文化的狭隘主义,却让世界各自封闭,这就产生了殖民主义文化,也就是民族利益文化,也就是帝国殖民文化。
人类文明总是在大浪淘沙中留下道义性光辉思想,那些腐朽末落的三俗文化终将灰飞烟灭,而宗教大爱文化与圣贤智慧文化最后成为各个民族文化的骨干核心。对于帝国文化,我们需要有个清楚的界定,不管从它的起源到发展,还是到形成定势。其实西方文化其实就是当代的帝国文化的综合代表,它是由达尔文的丛林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古罗马的政治法律文化与古希腊哲学文化,以及文艺复兴后的民族膨胀的人权主义的的结合品。什么是帝国?帝国就是一个通过支配其它民族来影响世界的大国,当欧洲海洋列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大英帝国等逐渐崛起时,他们给世界带来的是科技文明的进步还是世界大战的二次爆发,是世界的发展还是人类的灾难,我们还需从他们的文化基础谈起。就如日本,学习了唐朝文化,它就变成了儒国,明治维新后,学习了西方的科技文化,引进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后,它又变成了一个狼性帝国。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文化的导向性就不言而喻了。

欧洲从公元14、15世纪开始了世界著名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这次运动其实是一次欧洲人反对“神权”崇向“人权”的运动,一千年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引发了人们的激烈反抗来争取人权的独立性,到了公元17-18世纪,这些运动又演化成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通过前后的两次文化运动,欧洲各国的主导权逐渐从封建神权阶层落入了资产阶级手中。我们知道,资产阶级的利益核心就是积累原始资本并伺机通过多种方式扩大资本的利润升值空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对此有过深刻揭露,资本的目的就是追求资本的利益最大化,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资本主义初期通过圈地运动,贩卖非洲人口,运输鸦片毒品,掠夺他国资源 ,殖民落后民族等发展起来,而这些手段都是资本主义帝国在资本积累阶段的惯用伎俩,美其名曰“解放愚昧”或“人道主义”。在所谓代表本民族的国家利益和资本集团利益面前,国际道义、其它民族的人权、尊严都可忽略不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导向性文化如果以狭窄的民族利益主义为主,那么这个国家的国家机器就会处于长期的备战状态,为狭隘的帝国利益而战,这往往是帝国发动战争的赤裸借口。大美帝国如是,大英帝国如是,大日本帝国如是,西方其它帝国又何曾不是如此。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一旦被铜臭浸蚀,以狭隘的国家利益为主导,帝国的侵略掠夺烧杀奴役等就会在殖民统治中成为家常便饭,英国建立的“日不落”帝国,日本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美国建立的“价值观同盟”,都将其国家利益都是放在首位。所以,西方帝国文化是个”形而下”的文化,它注重物质现象,短视性、利益性、保守性是其主要特点。
中国文化起源于古老的太极文化,由此而衍生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文化,其中的儒道文化深深影响中国,儒家文化讲究人伦中庸之道,道家文化讲究效法自然之道,它为东方提供了“依道修德”和“依德配天”的价值观,这就是东方文化中的“重义轻利”的道德基础。自一九一九年“新文化”运动以来,这种儒道相依的文化格局逐渐打破,西方基督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西方共产主义文化,西方帝国殖民文化等毫无选择地涌入中国。中华民国几十年的国共之争,其实就是路线之争,中国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路线斗争中最终选择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自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纯公有制经济所暴露出的问题逐渐显现,这就是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低下,人民公社与国营企业的劳动者惰性十足人浮于事,对内缺少干劲,对外缺乏竞争力。当时邓小平看到了中国发展的瓶颈所在,大胆决策,对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即农民实行土地承包制,对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即企业实行股份制,城市农村的两大改革让中国经济重新焕发了生机!从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41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由于一味追求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就是文化建设成为我们的短板!西方文化乘虚而入,民族传统文化几乎无人问津,民族灵魂处于游离不定的状态,我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开始逐渐丧失,而外来文化却影响巨大。从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看,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缺少,最终会导致帝国的扩张和战争,西方帝国的每次大国更替,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在这种追求民族狭隘利益而精神文明缺失的状态下发生的,在西方文化的冲击熏陶下,中国不知不觉地走向了以民族主义为先的发展道路。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自己,开放了大门,伴随西方文化而来的就是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当今的社会管理、企业管理、教学科研管理等几乎都是西方制度的中国化,虽然增加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但也存在文明中断的风险。

当今地球上各类文明星光灿烂五彩缤纷。有的地域仍然存在着原始体制管理制度,奴隶体制管理制度,封建体制管理制度,资本主义管理制度,而真正意义上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管理模式以及按需分配制度,目前尚在理论阶段,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实践过。我们应当尊重不同文明,各民族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自我管理模式应当受到尊重,而不应当以“人权和人道主义”的名义进行干预或“解放愚昧”,以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和信仰标准去干预其它民族生存发展模式和文化存在形态,这难道就是文明冲突的理论借口吗?

在当前状态下,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之间如何互鉴交融,我们如何在保持民族特色和“吸收外来文化”中寻找到恰如其分的平衡点,即不被西方文明所西化,又能与时俱进保持中国传统本色,这将真正考验当代中国领导的智慧与全局掌控能力。其实在全世界各个民族都努力在不丧失民族本色的情况下适度借鉴外来文明,然后有序发展。文明冲突应当停止,民族的发展差异与社会存在形式的差异不应该成为殖民主义的“为蛮荒人传播创造文明”的恍子。世界文明互鉴正在中国引领下到来,不同民族的传统习惯及社会文明模式,应当和谐共存,共谋发展,将人类发展成果惠及全人类,而非极少数国家或富人,这才是世界文明互鉴及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正确方向。

不同民族从社会制度选择的那一刻起天命就已经注定,中国上下五千年,黄帝选择了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夏商周三朝选择了诸侯国联盟制,大秦以后中国选择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同时代的古罗马却选择了共和制。人类文明道路应当走向哪里?古今中外很多民族的大预言家都对世界的未来走向做过多种预测,且不说这种预测理论有多少迷信成分,但从今日反观,世界并没有按照欧洲人预言出现“1999年世界末日大审判”,也没有按照玛雅人预言出现“2012世界末日”之说,但这并不是说人类已经跳出东方文化的阴阳五行命数,我们永远逃不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控制与制约,人类文明必须走出文明冲突论的怪圈,在文明互鉴与文明交融中和谐共荣道法自然。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