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组诗
谢邦成
一、粽子
你既是国人的民俗食品
又是传统美食民间食你很普遍
特别是到了每年端午节前后
几乎是家家必备人人必吃
据说在古代都叫你角黍
相传为祭屈原又怕流没水中
故用竹筒盛米并密封后投入江中
后来人们才慢慢演变为今天的筒粽
再后来就用荷叶菰叶和苇叶包裹
由于国人的食品文化博大精深
早在唐宋时期端午节就有许多名品
如角粽锥粽茭粽筒粽和秤砣粽等
起初流行于南方后逐渐在北方盛行
因为各地的口味及习俗有所不同
除南北方有别外还有许多代表品种
如北方代表品是个大状如三角形
南方代表广东品种则与北方品相反
个小正面方形后隆尖角状如锥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品种也有甜辣之分
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独特
故成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
其它还有嘉兴山东汨罗和台湾品
干百年来你确实是盛行不衰
古代不单是纪念美食也寓吉庆之喜
民间还将你当婚礼意寓早得贵子
至今你还在国人心中仍具魅力
二、 饺子
每逢冬至节到来时
我国北方都有吃你的习俗
传说吃了冬至节的你就不会冻耳朵
这种习俗是由医圣张仲景舍药
为穷人治伤的故事而来的
相传在东汉末年
河南南阳出了个医圣叫张仲景
曾在湖南长沙任太守后辞官回乡
正赶上冬至这天寒风刺骨河水结冰
当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
两耳冻伤并伤寒流行造成病死人不少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特别多
于是他总结汉代三百多年的临床实践
便在当地搭了个医棚并支起一口锅
煎熬羊肉辣椒和一些袪寒提热的药材
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煮熟连汤赠穷人
穷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发暖并两耳起热
他从冬至这天起就热心为大家治病
直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
从此以后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
并把这种食品称为饺耳或饺子
也有许多人称扁食或汤面饺
如今不管是逢年过节
还是平时餐桌上没有你是不行的
因你既是迄今为止能见到最古老食品
又伴国人度过许多吉祥和喜庆日子
千多年的历史让你在百姓中扎下了根
并已成为国人饮食中的代言词
三、元宵
凡是国人都知道
元宵节的主要吃食是你
你也叫汤圆浮圆子和乳糖圆子
据说正月十五合家吃你既象征团圆
又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
并万事如意
关于吃你的习俗说法不一
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在复国途中
过长江见有一物浮在江面其色白而微黄
舟人捞起献给昭王并剖而食之时发现
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其味道还特别甜美
大臣中无人识其名昭王就遣人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吉兆
因此时正为元月望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人用面仿制此果
并用山楂做成胭脂红的馅煮熟而食之
二说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名字叫元宵
因做汤圆拿手世人就以她名字来命名
三说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
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
就被袁打了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
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所有人下了个命令
从今往后只说汤圆不许再说元宵
众所周知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
元宵节是颇为热闹的一个节日
元宵作为欢庆元宵节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而用元宵来命名
作者简介
谢邦成,男,1962年7月18日生于重庆市忠县太来乡石坝村8组,1981年元月至2017年7月曾在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党委宣传部和工会工作部及工程项目上供过职,供职间的部分作品曾在《法制日报》、《中国铁道建筑报》、《洛阳日报》、《忠州日报》、《牡丹》、《桃花源》、《中国铁路文艺》、中国知网、中华铁道网、新华社客户端和《中华得雨杯短诗短文比赛获奖作品选》、《“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优秀作品集》、《忠州散文》及《忠州诗集》等报刊网书上刊发或转载过,并出版《邦成作品集》上中下和《筑路岁月》等书籍,2017年7月满55岁后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