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工一
每天放学,我都去接他,一个6岁娃娃、小外孙。一见面,他就把学校里发生的那些新鲜事讲得活灵活现。我很喜欢听。
一、“我的颜色升级了!”
一、二、三年级学生放学,家长必须接——学校规定。家家都严格遵守,无一例外。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家长,很多是开车来的。校门口,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小外孙与老师击掌告别,从人群缝隙里挤过来,高兴地说:“姥爷,今天,我的颜色升级了!”
听不懂。颜色怎么还升级?他解释说:“我从紫色,升为粉色了。粉色就是最高级。”
“为什么升级?”我问。
“表现好呗,”他挺骄傲的样子,“升为粉色,就可以领到一枚海豚币了。不是人民币。在校外不好用,在学校里可以兑换奖品的。”
我又提出一些疑问,他都一一说清楚了:
每一个同学都从绿色开始,在同一起点上,表现好,并且持续一定时间,依次向上升级为蓝色、紫色、粉色,得到粉色就奖励一枚海豚币。得到海豚币就完成一个周期,再回到绿色,重新开始,循环往复。如果表现差,则依次从绿色降为橙色、红色,比红色更差的,就要惩罚,收回一枚海豚币。对于特别好的表现和特别差的表现,可以直接奖励一枚海豚币和直接收回一枚海豚币。
怎样才算表现好和表现差呢?当然老师已经给小朋友们讲得清清楚楚,有很多条条框框。比如,在任何学科,学习成绩如果得三个优,就可以直接拿到一个海豚币。
小朋友们很在意这样的规定,每天都为争取一种新的颜色、为实现一个新的目标而努力。从小外孙身上看到了,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激励进取,约束违规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我被诬陷了。”
一天放学时,小外孙从人群中钻出来,把书包递给我,委屈的口吻:“今天XXX、XXX、XXX说我打人了、骂人了、用铅笔扎人了。我没打人、没骂人、没用铅笔扎人。”
我有点不解:“为什么这么多人说你?”
他说:“有两个是双胞胎,他俩说,另一个也跟着说。”
“你没打人骂人扎人,他们说你打了,骂了,扎了,那就是诬陷。”我教给他一个词。
小外孙立刻就学会了,说:“他们就是诬陷我。”
“你怎么处理的?”我问。
他说:“我告诉老师了。老师找他们谈话。谈了好长时间。给他们每个人收回一枚海豚币。奖励给我一枚。他们三个放学时躲得远远的,怕见到我的家长。”
看得出来,小外孙得到一枚海豚币,所有委屈都化解了。
我表扬他处理得好。
三、 “我被选上了”
开学近一个月,学校开始选拔校足球队运动员。所有一年级学生都可以报名参选。
放学后进行选拔,也就是16点15分到18点15分。小外孙抱有热切的希望,早晨上学就备好了足球衣裤,当成一件大事,念念不忘。全家人也都希望他能够选上。
18 点,我提前赶到校门口等候,19点小外孙才出来。一身足球运动员服装,头发湿漉漉的,跑出来第一句话就是:“姥爷,我被选上了。”他声音很平静,我倒有点兴奋。
他说:“你要替我保密。只告诉妈妈一个人。其他人让他们猜。”我答应了。
我问他怎么出来这么晚,他说被选中的这些同学,留下来单独一个又开了一个会。
我问他都是怎样选拔的?他说,有原地站立跳远,有40米赛跑,足球比赛。他得意地说:“有一个大个儿同学跟我一起跑,让我把他拉到后面了。教练说我的速度快。”
没过几分钟,学校给家长发来信息,通知选拔结果。根据选拔测试成绩,分成四个梯队,小外孙被分到C队,第三梯队。足球队实行动态管理。表现好的运动员可以晋级,比如,从第三梯队晋级到第二梯队,以次类推。相反,对表现差的运动员,会降级,以至淘汰。每周训练四次,周六、周日和周一、周二的课后时间,每次两小时。一年级以提高素质、基本功训练为主。球队除了香港教练,还配备三名老师。鼓励家长报名做助教,周六、周日根据统一安排,陪同孩子训练。他爸爸就报了名。
小外孙很有兴致参加训练,进步也很大。
以前使用的是500ml的水杯,参训后,根本不够喝,改为1500ml的大水杯。饭量大增。19点接他回家,他会说饿,老师告诉他们:“命令你们,下次训练一定要带吃的。”晚饭,上了饭桌,饿狼扑食似的,什么菜都好吃。姥姥在旁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慢点儿吃,慢点儿吃……”。夜里睡眠也大有改变。过去有时半夜起夜,现在一觉睡到天亮。
小外孙一直期待教练兑现承诺:带他们到校外其他场地训练,带他们观看、参加各种比赛。他还期待着为学校争光呢!
他们观看的第一场足球比赛是老师策划的小足球队员家长的足球赛。地点设在福田区香密湖体育中心足球场。晚上8点,比赛开始,看自己爸爸踢足球,小朋友们格外兴奋,小外孙还举着“爸爸加油!”的纸牌鼓劲,大大激发了热爱足球的兴趣。
四、主题方队
学校召开秋季体育运动大会,孩子像过一个盛大的节日。统一服装,带足了小吃,比平时到校更早。运动会开得热烈、隆重。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开幕式上的主题方队。
我十分佩服他们的策划,“当奥运风遇见中国梦,秋运会迸发新火花”。
12个年级——这是一所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的学校。116个班级、4000多名师生倾情参与,组成60个方队。展现“同心向党,强国有我”的主题思想,让中国精神和奥运精神在田径动力场上一起“燃”起来。
一组由21个方阵编成的“主题方阵”,服装、道具都突出主题,每一位运动员都变成舞台上的一位演员:致敬红船精神、致敬红星精神、致敬长征精神、致敬延安精神、致敬抗日精神、致敬新中国成立、致敬抗美援朝精神、致敬南泥湾精神、致敬雷锋精神、致敬塞罕坝精神、致敬女排精神、致敬特区精神、致敬改革开放精神、致敬载人航天精神、致敬抗震救灾精神、致敬奥运精神、致敬扶贫精神、致敬丝路精神、致敬探月精神、致敬科学家精神、致敬抗疫精神……
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会议时指出,中小学要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方阵中的师生,有的身着红军服装,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有的用八路军服装和大刀长矛武装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他们对革命传统的情感,在内心深处定是一个飞跃和升华吧!
运动会结束了,主题方阵的视频专题,在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中间广为流传,成为永久保存的红色教材。
五、“老师让我管事。”
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外孙告诉我:“今天老师让我管事了。”
“让你管什么事?”我问。
他说:“当小组长,收同学们的作业本。还管打地卫生。每个单周的周三。”听得出来,他很高兴,有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
周三放学时,我在校门口足足等了一个小时。问他为什么这么久?他不以为然:“已经告诉过你了,每个单周的周三我值日。我们4个人,两男两女,一个负责打水,两个负责扫地、拖地,一个负责擦桌子、擦玻璃。”
一个教室,四个小朋友打扫了近一个小时,显然做得非常认真。可是,单周,怎么能够记得住呀?他们却心中有数,提前一天就会记起。他说,每天放学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诉大家单周还是双周。全班40位同学,每4人一组,共计10组,刚好轮流两周。老师会对他们打扫卫生的质量进行检查,督促达到标准。
后来,我才知道,老师在全班设立了二十多种职务,负责扫地卫生的职务称“卫生管理员”。全班每名同学都承担一个或几个职务。任职需要得到任命的。小组长是一个轮换职务,每一位同学都会轮岗担任小组长。老师对任职期间的表现进行讲评,所以大家都极力表现,力争做得最好。
听小外孙讲这些事,我暗暗地说,我们小时候上学,真是没法与他们相比,新观念,新方式,新办法,可管窥一斑,听到了小学一年级教育改革的脚步声。
去作为旁观者,走马观花,看个皮毛而已。如果深入下去调查研究,定会看到更多的精彩。
(初稿写于
2021年11月24日,
修改于
2023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