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的 诗 观
作 者 汪 潮
1.在《大同论》的扉页上,我写下了我的座右铭:“我深沉地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大自然。”“对人类苦难难以言状的同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不倦求索,对真理的不可遏制的探求,对人生真谛的不懈求证,对人间真善美的孜孜以求,对大自然的无限爱恋,构成我全部的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为此,我愿意舍弃金钱、地位、荣誉、爱情乃至生命。”对祖国和人类、对大自然真挚的爱是我写诗及为文的出发点。
人世间,爱最伟大,最有力量。诗歌的王国由情感、想象、梦幻和仁爱构建。诗歌意味着爱的力量,和平的力量,美的力量。爱的天职是探索真理,爱与智慧相伴,才能求得真理。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发现。诗的本质和灵魂在于,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表达诗人对天下苍生和大自然的博爱,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追问。
2.真善美是文明社会的价值追求,更是诗人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诗的最高境界。真意味着真理、真诚、真实和智慧,善意味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悲悯之心,美意味着美丽、快乐、幸福和让人感动的哀怨、凄美等。
诗是心灵的歌唱和申诉,是苦难和幸福在灵魂中的真情呈现。
袁枚说,性情以外本无诗。诗歌就是要表现人的真情实感。
诗歌艺术重在立意,以情感人,形象思维,炼字锻句等。
3.我们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危险的时代。需要诗人们热忱地参与进来,在神圣的黑夜里,走遍大地,点亮光明,讴歌高尚和美丽,鞭挞黑暗和邪恶。
一个伟大的诗人,必须以赤子之心,纯真的童心,把宇宙当庙堂,成为自然和人间的代言人,满腔热情地去拥抱自然,拥抱时代,拥抱人民,拥抱人类,讴歌人间的真善美,讴歌崇高的人类理想,守护大地和天空的纯粹与澄澈,守护正义和自由。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杰出作品,表达近乎神性和真理的洞见,丰富时代的生活哲学,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阳光般的温暖,给人以生命的能量,给人以巨大的精神感召和鼓舞。
4.诗歌是另类的宗教,具有神性的力量,给人以教化。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诗歌教我们明了生活的意义。生活并不都是金钱、情欲、物欲,还要追求智慧、善行、远方,有广泛的精神追求。还要追求生命的不朽和无限。它和宗教、哲学、艺术一起传道,传承文明,启迪文明。那些健康向上、有艺术震撼力感染力的好诗,让人振奋,催人奋进,可以得到振聋发聩、起顽立懦的巨大的教育作用。在我们中国,这个特点更加鲜明。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所以,有诗经,是“经”。兴观群怨,就是教法。不像一些宗教的教堂那么偶像崇拜,有那么多清规戒律,那么高高在上,是平易近人、敞开的自由的,重在每个人自己的领悟,很民主,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师法造物主,为“诗经”写下自己的格言。伟大的诗歌是伟大的创造,是终极关怀。西方世界把诗人当作先知、预言者,所以,尽管自由,也十分庄严神圣,迫使诗人们心怀虔敬,敬畏,清楚自己的责任。
将“詩”字拆分开就是“言”、“寺”,组合起来就是“寺庙的语言”。寺庙的语言也蕴含教堂的语言、书院的语言等等,它意味着顿悟、觉悟,箴言、启示,它是深邃的,神圣的,超凡脱俗的,纯净的,智慧的。法国诗人马拉美曾说,“一首好诗就是对悟性的庆典。”所以,诗歌是思想中的思想,好的诗歌必须有思想深度、智慧深度、人性光芒和历史高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凡伟大的诗人,毫无疑问也是思想家,是哲人。大诗人要透过社会现象、复杂的表象提供一种生活哲学,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大才情。心中有乾坤山川,天下苍生, 大漠雄风,朝露晚霞,千军万马。如此,才能横弥六合,独步千古,永世流芳。
5.一个真正的诗人,必然以赤诚歌唱,以热忱呐喊,应以真情,注以激情,蕴以哲理。他的诗源于生活,或给人以清新的美的享受,或给人以启迪和感悟,或给人以激励和鼓舞。一个好的诗人,应该热爱生活,静笃本心,品行高洁,人格健全,包容万象,思维开阔,思想深邃,博学多识,思接千载,融会贯通,善于发现,以自己独特的诗性语言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奉献给最广大最忠实的读者。
一个好诗人可能是个神医,使得那逝去的人或物复苏;可能是个科学家,使得不可见的微分子得以显现;可能是个预言家,未卜先知。他接受神启,记录着天籁之音,接引人们穿越词象进入浩瀚深邃的存在畛域。
6.什么是好诗?能够让人感动,产生共鸣、震撼就是好诗;你有独特的感受、发现就是好诗;你有全新、充满个性的诗性语言创新就是好诗;你有和谐的节奏和音乐性就是好诗;你让人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善美就是好诗,你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对人类苦难与痛楚的关切、对生命自由与尊严的抗争、对美好理想与远方的渴望,那就是好诗中的好诗。好诗要理性;好诗要真实;好诗要有精神向度。拥有宇宙般规律有序、巧夺天工的运行形式,有天空、大海般的深邃、浩淼,这不就是伟大诗人的最高理想吗?
7.童心即诗,天真即诗。“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圣人皆孩之。”诗人必须永葆赤子之心,以一份诗意,守护童心的纯净、清澈与自由,让天然的想象力的叮咚声不绝于耳。诗如其人,诗贵真情,童心永驻,方可老而弥坚,不坠青云。
8.诗的内圣、神性、深度、思想……,内容是第一位的,但是,诗歌同时是语言艺术,是语言中的语言,文字中的文字,是各民族和人类语言的有力推动者,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因而,形式几乎与内容等量齐观。不管你多么内圣、思想多么深邃、意境多么美妙、启示多么奇妙,如果没有诗性语言,没有美感,写出来的就不是诗歌。因为你到底是诗人,不是神佛,不是思想家、哲学家。
9.“语言是一种原始诗歌。”(海德格尔语)诗歌是一种艺术语言生成的语言艺术,语言必须精炼、精美、新奇,生动形象,富有张力,具有创造性。那些优秀的诗篇,往往经过千锤百炼而巧夺天工,千秋传颂。诗人要有“两句三年得”的毅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抱负,为人类奉献自己的警句、佳句、佳作。
10.诗人需要运用语言技巧和独特的视角,打破时空界限,捕捉潜意识和瞬间感受,喷发自己的灵性之光。大量运用隐喻、象征、通感、暗示语言,增强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变性、弹性和张力。
11.柏拉图认为,“真正的诗人可以见到真理,而这种最高的真理就是美。”诗是艺术,必须要美。美是诗的基础和精魂,没有美就没有诗歌,美永远都是诗歌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美包括内在美外在美,意境美,形象美,建筑美,情感美,细节美,音乐美,韵律美,想象美等等。思想的深邃、启示之美,情怀的博大、包容之美,想象的奇特、瑰丽之美,意境的辽远、艺术之美,建筑的结构、线条之美等等,都是诗歌美学的应有之义。无论秀美、壮美、凄美、柔美,无论豪放、沉雄、粗犷、飘逸、婉约、曼妙、细腻,无论沉郁、哀怨、跌宕、决绝,无论清风明月、小桥流水、田园牧歌、疾风暴雨、电闪雷鸣、山崩海啸,都是其多元的表现形式。美把幸福、快乐、痛苦、忧伤、阴晴圆缺和眼前、远方、过去、现在、未来、希望等等一切全部包含了进去。尤其是将梦幻和愿望也包含了进去。
如果既有深刻的发现,有深度、广度,又美到极致,那就是精品、圣诗,就能够产生恒久的影响,为千秋万代传颂。诗美如苍天大海,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无有止境。
12.我虽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但我比较喜欢纯粹的抒情气质,通俗的文风,与隐喻幽深,基调阴郁,诘屈聱牙,似乎诗的深度是建立在诗人呈现的痛苦之上的诗人保持一定距离。我们读千百年前的唐诗宋词没有困难,白居易的诗那么美妙而通俗,但,今天的少数诗人的诗却让人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当代诗歌逐渐失去诗意,从中很难读到古人诗中的意境。我以为,那些过于营造晦涩之境的人,是对我们百年来的新文化运动,为大众服务、接地气等正确主张的倒退,是新的“党八股”。这些人无疑是在搞“小圈子”,似乎生活在象牙塔里。不是正确的方向,也没有前途。不能让人读懂,就只能自我陶醉、自恋自赏。晦涩难懂的诗歌,语言再美再新,意象再神奇,不足称道。没有主旨的诗歌,片面追求张力而进入死胡同的都是无效张力。
13.我与谢冕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自我抚摸,小天地、小格局、小忧愁、小喜欢,沉溺于个人,忘记世界的丰富性、广阔性”现象,也保持距离。我们当然可以听风雨、览江山,抒发自我的心声、情感、爱憎、烦恼、追求等等,但是,我更喜欢大宇宙、大世界、大地苍天、大江大海、大格局、大情怀、大爱、大雅大美,“常觉风雨外万不得已者”。呼呼时代的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之声,呼呼忧国忧民、“虽九死而未悔”的民族诗魂,追求崇高、神圣、庄严、深邃、厚重、博大、高远、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