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次回老家过年
文/王宽鹏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步入花甲之年。离开陕西洛川罗村,从军征战,在外奔波42年,蓦然回首,令我难以忘记的竟是每次回老家过年,尤其是今年回老家过年更是我欢欣鼓舞。
1983年春节前的两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营、连首长考虑我家在洛川,离部队驻地延安比较近,批准4天时间的探亲假,安排我回去和家人一起过年。当时,我心里非常激动,当兵才一年,就能回家和亲人过年,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天上午,我从部队驻地101信箱出发,先步行10公里到达延安东关汽车站,然后乘坐发往西安的长途班车,下午五点到达洛川县城,紧接着又步行5公里,翻安民沟,回到罗村我的家里。父亲、母亲、哥哥、嫂子和弟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我突然回家过年特别高兴。父亲、哥哥和弟弟问长问短,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母亲和嫂子很快给我做好了香喷喷的拦汤面。看着我离开家里一年多时间,在部队个子长高了,身体壮实了,父亲和母亲笑的合不拢嘴,再也不用为我吃不饱肚子,穿不暖身子担心了。正月初二,我告别亲人,步行翻沟到县城,搭乘当天执行班车任务的一辆趟蓬大卡车,在车厢里一直站了5个多小时才到延安,之后又步行10公里回到部队驻地。这是我到部队后第一次回家过年,虽然两头步行,站趟蓬车,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第二次回家过年是1985年春节。当时,我所在的部队已从延安移防到中蒙边界线两年了,主要任务是守卫国防工事,防止苏联入侵。这个时候,我在部队已服役3年了,按规定有一次探亲假。经我申请,连、营首长批准,给我探亲假20天。我是腊月二十六晚上从部队驻地出发,先乘军用专线火车到清水站,再换乘火车到达西安。此时,正值春运高峰,我从清水站买的是无座票,上车后站了二十多个小时,直到宝鸡站有乘客下车,才找到一个座位。虽然腿站肿了,但一想到能回家和亲人团聚过大年,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腊月二十八晚上到了西安后,又挤公交车到唐都汽车站,排长队买第二天回洛川的汽车票。腊月二十九下午到达洛川后,我又背着行李,翻沟向家里赶。这次回家过年,我提前写信告知了家人,父亲早早来到沟沿,抽着旱烟,等着接我。母亲早早热好了软馍馍,黄黄和油糕,炒好了猪肠,打好了荷包蛋,等待她两年没见面的儿子回家。我也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期望,给他们带回了我的立功证书和证章。

第三次回家过年是1987年春节。这个时候,我在部队已服役五年,不仅从边防调到甘肃省军区机关,而且还由义务兵转为志愿兵,这对农家子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幸运的。我的年龄也24岁了,首长很关心,让我春节探亲,与亲人团聚,让亲朋介绍对象。这样,我又踏上了回家过年的旅途。也是腊月二十八,从兰州乘坐火车卧铺到西安,再换乘汽车到洛川。这时,洛川的经济条件好多了,大部分农民靠种植烤烟和制种玉米富了起来,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我家里买了一院4眼砖窑,购置了家具,缝纫机等。腊月二十九中午,我哥骑着他新买的凤凰牌自行车,在洛川车站等着接我,这样,我就不需要再步行翻沟了,坐着自行车转塬回家,省时又省力。正月初二,我又骑着自行车,到老庙、槐柏、土基、秦关走亲戚,看战友。这次回家过年期间,也有热心人给我介绍了几个对象,但因多种原因都没有相中。一个亲戚对我说,你的婚缘不在洛川,在兰州。他还真神,后来我就是在兰州找了对象,成的家。

第四次回家过年是1992年春节。这个时候,我刚由志愿兵被兰州军区批准,破格提升为干部,儿子也刚3岁。我和妻子带着儿子,回老家过年,认祖归宗。腊月二十六,从兰州乘坐火车卧铺,二十七到西安,又换乘汽车回到洛川,先到安民村看望了我的姐姐。腊月二十八,我的外甥女婿从县上找了一辆小汽车,送我们回到了罗村家里。我的父亲和母亲,哥哥和弟弟特别高兴,特别开心,大年三十晚上,一大家子三代十四口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看春晚节目,燃放鞭炮,包饺子。我们男丁们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还去拜神祗,然后给本族长辈、平辈哥嫂拜年,给长辈敬酒,给晚辈发年钱。正月初二至初三,我们又走了几家亲戚,之后返回兰州。在我五次回家过年中,唯有这次最有意义,最令我终生难忘。既是我和妻子、儿子陪父母一起过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最后一个春节。两年后,我的母亲离我远去了,三年后,我的父亲又离我远行了。

第五次回家过年是2000年春节。这个时候,我父亲,母亲都已去逝,也过了三周年。按照老家习俗,先祖们去逝过了三周年,就要记入家谱,上神祗,此后,追荐活动即转入年节祭祖之中。这年春节,恰好轮到我哥哥挂神祗,我们兄弟三个电话商议,春节把父母亲的名字记入家谱和上到神祗上。我们一家三口,腊月二十八,又一次踏上了回老家过年的火车、汽车,年三十上午,我们到父亲和母亲坟地,敬献了贡品,进行了祭拜。年三十晚上,与哥哥、弟弟两家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年夜,包饺子,放鞭炮。大年初一上午,举行了记祖和上祖议式,把父母的名子记到了家谱之中,上到了神祗之上。初二,看望了几家亲戚之后,又匆匆忙忙返回兰州,投入到紧张的部队工作之中。

此后从2001年到2022年,时间又过去了22个春夏秋冬,这期间,虽然我多次回过老家,但却没有在老家再过过一次年,回想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去年清明节回老家祭祖时,我弟弟说明年春节轮他挂家族神影,我当即表示到时一定回来参加,并和哥哥、弟弟商定具体有关挂影事宜。洛川罗村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永远不变的根,不管我走多远,离多久,思乡、恋亲之情总是难以割舍的。因为那里不仅有我六代先祖的坟莹,而且那里有我至亲至爱的大家族。
2022年腊月,我和老伴先从北京回到西安,制作好罗村王氏家族世系表,置办好年货。同时,并打电话委托外甥女婿提前联系好超等猪、羊。
腊月二十八下午,我和老伴驾驶私家车,仅仅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回到了魂牵梦绕的老家洛川。我真不敢想象,过去五次回老家过年乘趟蓬车、挤火车、倒汽车、步行翻沟多艰难,现在回老家过年驾驶自己的车、走高速公路省时省力多便捷啊!腊月二十九,我们在县城杀好猪、宰好羊,买好灯笼和鞭炮。年三十上午,我们回到罗村,紧接着和哥哥、弟弟到祖坟燃香火、烧纸钱,迎请六代先祖回家过年。下午,我们兄弟三家一起挂神影、贡猪羊、摆祭饭、上水果,献鲜花。晚上掌灯时分,王氏家族的男丁们三五成群,陆陆续续前来祭拜神祗,香火不断,凌晨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后,还有人来为先祖上头柱香。大年初一早晨,男丁们又争先恐后,来到神祗下祭拜先祖。随后一波一波到本族长辈、平辈年长者家里拜年,敬酒,很是热闹。我在我们家族中辈份比较高,70多岁把我叫叔的、50多岁把我叫爷的、30多岁把我叫老爷的、10多岁把我叫老老爷的不计其数,他们都很真诚,行叩拜之礼,挡也挡不住,我和老伴只好一边接受他们的拜年,一边忙着给他们发香烟和糖果,以表谢意。四世同堂过大年,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令我感动。

初一下午3点,家族男丁60多人齐聚一堂,共商续家谱大事,堂哥王榜继和我就续谱具体事宜讲了话,就续谱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完成的时限、任务、做了说明和要求。同时,成立了续谱工作委员会,由18人组成,全面负责这项工作。之后,男丁们齐聚神影下,共同祭拜先祖烈宗;展开老家谱,写上去世三周年之后的人员,并在神影中相应位置一同写上。藏影之后,移交下年挂影家户。
借此机会,我和哥哥、弟弟三家请众亲族聚餐,吃羊肉、喝美酒、抽好烟;忆往昔先祖艰难岁月,话未来我们美好生活;席间其乐融融,笑声不断,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

期待着下一个春节,我们和儿子、儿媳妇以及孙子一起,再回老家洛川罗村过年,祭拜先祖,看望亲族,感受农村浓浓的年味,亲亲的人情味。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