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六十八)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不同文明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不同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正负影响之别。文化的作用在于以文中之理去化导人心,一切先进道义的文化都闪烁着大爱之光,天下为公,一切腐朽没落的文化都将人们导入欲望的大门,唯利是图。不同文明因为各具特色,所以才为文明互鉴提供交流基础,不同文化因为高低之分,所以才为文化融合提供可能。其实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绚丽纷呈本是民族传统、不同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差异化是优秀文化之间互补互学的前提基础,但所有的民族文化中最好的体现就是“真、善、美”,用一个具体的字概括就是“爱”。自从欧洲文艺复兴时起,人权与神权的斗争逐渐激烈起来,而人权本身也贴上了阶级的标签,西方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们以阶级矛盾的对立与调和,以所有制的不同表现形式,以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并依照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理念等,将人类的发展历史进行有序整理科学分类,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将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以历史进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仅仅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定位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初基阶段。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政治家等如何划分社会阶段及归类不同的社会表现形式,对人类历史本身和生活于其中的民众来说,并不重要,而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武装某个历史阶段的人们的头脑,从而正确地指导人类的实践,真正做到人类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民族和谐,民族与民族和谐,国家与国家和谐,以致于天下万物处于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状态,这才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程度几乎可以说极大提高,衣食住行等人类必需的基本商品极其丰富,物质文明大步向前的同时,然而人类的精神文明并没有出现像某些历史学家及哲学家所预言的那样出现“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精神文明状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什么没有同步?社会道德建设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加而趋向高尚,相反,相对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道德,我们的社会主义初基阶段的道德水准却出现大幅滑落,“仓廪实而知礼节”并未成为社会文明的普遍风向,很多人开始反思当前中国出现的三俗文化现象。

五千年来四大文明的唯一幸存者的古代社会,民风朴实,人性厚道,礼尚往来,中华民族重情义轻利益,周朝以前,有人犯法,犯人会自己画地为牢,等待官方制裁。历史记载,唐太宗贞观初年,全国共有二十九名死犯,唐太宗特准许他们回家过年,然后来年自动返回等待秋后问斩,意想不到的是,大年过后所有死刑犯们竟全部归案等待处理,唐太宗感慨之余,全部特赦。从此可以看出,一千四百年前的盛唐时期民风纯朴,经济发展。

然而,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世界!我们看看现在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一代代年轻人,只重利益不讲情义,只重金钱不讲道德,只看眼前不看长远。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在物质走向丰富的同时,违背良知的社会现象却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我们五千多年形成的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大厦受到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的猛烈冲击。
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个神权社会,基督的”博爱”思想是大家共同的道德基础。在此之前的帝国中,包括统治过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都以战争开路,然后用宗教来统一思想,宗教虽然压抑了人类的欲望,但也升华着人类的灵魂。欧洲文艺复兴后,人权的膨涨导致了民族主义的抬头,以自身利益为主体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兴风作浪起来。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帝国开始出现并殖民世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等…
五百年前当葡萄牙的探险家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时,葡萄牙成了欧洲第一个全球性殖民帝国。一百年后,葡萄牙被其邻国西班牙帝国兼并,西班牙凭借其海洋霸权,开始主宰世界,并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鼎盛时期国土面积达两千万平方公里,在世界殖民史上,其国土面积仅次于大英帝国、蒙古帝国、俄罗斯帝国。十七世纪荷兰打败了西班牙,成为当时世界最大殖民帝国,其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荷兰的国际贸易占世界一半以上,一万多艘荷兰商船穿梭在世界各个海域角落。

荷兰的崛起,与他们的一项经济制度息息相关,这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所引进的一项资本运营制度即公司股份制。中国的企业改革就是从股份制开始的。荷兰的股份制企业建立,为企业融资打开方便之门,不仅壮大了企业的力量,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同时也分担了企业的风险,一大批荷兰冒险家在利益和红利的驱使下从此起航。它们通过战争方式强迫他国接受不平等条约等,掠夺世界,小小的荷兰,竟在百年之内,鼎盛至极。物壮则老,盛极则衰,这是自然规律,也是颠覆不破的社会变化铁律。然而荷兰国内资源极度匮乏,其强盛的表面只能靠海洋贸易维持,这个国家创立的企业先进制度即公司股份制曾领先世界,但这个股份制优势逐渐在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普及,特别是英国。英国有丰富的煤炭,有深厚的文化沉淀,有最早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圈地运动。当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当英国人将水蒸气产生了动力用于拉动船舶、火车、以及其他大型机械产品提供动力时,一个荷兰人带来的海洋贸易时代转移到一个英国人带来的工业革命时代。

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四季宜人的海洋性气候,遍布全国各地的煤炭、森林,厚密肥美的草原,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再加上英国人长期在基础科学中积累的科技能力和永不间断的创新能力等,大英帝国崛起,也让世界政治经济贸易中心从荷兰向英国逐渐转移。而后,大英帝国的皇家舰队开始巡航世界。《孙子兵法》言:“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择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当大英帝国的坚船利舰,浩浩荡荡,扬帆全球,其势之汹,其炮之猛,原始落后的海边众国不是望风而降,就是被纷纷击败,继西班牙后又一个“日不落”的帝国诞生于世。帝国主义自然产生帝国文化及其殖民理论,达尔文关于动物世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自然理论也就被帝国主义所采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文化的精髓体现在思想中,思想影响思维,思维支配行动,行动的惯性就是习惯,长期的习惯形成性格,而性格则决定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命运,这就是人类主流文化对世界的教化导向作用。世界文化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两种文化,即“道性”文化和“术性”文化,也可以称”道义文化”和”利益文化”而帝国主义文化就是典型的“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术性文化。人类文明互鉴的结果必然是引向世界文化大融合,文化大融合并非强势文化吞噬弱势文化,而是道性文化将术性文化导入积极的正面的道义的正确方向,让一切三俗文化、帝国文化、自利自私等腐朽末落文化在人类历史的文明长河灰飞烟灭,一扫而光,让人类文明应当永远闪烁着理性、道德、博爱的光茫。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