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酒当歌
文/王纪民
谈到酒,大到国家首脑举行的宴请,小到平民百姓间的聚会,“无酒不成席”早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而牢牢地掌握着吃的序篇,左右着人的情绪。
自从人类有了酒,千百年来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贯穿着人由生到死的全过程。一个人从出生、满月、生日、做寿、结婚、逝世,可以说哪一步也离不开酒。
所以说,无论你喜欢饮酒,还是不喜欢喝酒,酒自古以来在人间就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如今,我们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翻阅报纸、举目街面、逛商场、进游乐厅……所见所闻,酒的广吉令你不得不入目入心入耳人脑。
街上的大大小小饭店,尽管还是以吃饭为主的“客体”,然而,在酒的冲击波中,仿佛都被酒染了色,成了酒店、酒家、酒馆、酒吧、酒铺、酒楼……人们对酒的钟爱也分别被冠以酒仙、酒神、酒圣、酒篓、酒徒、酒鬼……
我国作为世界上酿酒的发明地,同时也是世界上酒的消费大国。
酒不仅早已与“吃”紧密相联,成为贵宾,如今可以说又“洋相上文化”,构成“酒文化”高抬身份,的确是要吃不愁物质有保障,乐不忧精神有寄托。
水的原形,火的心肠,这就是酒;看似平淡,喝了激动,这就叫酒。
人们欣赏“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的“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仙境。
现实告诉我们,酒己渗透到人类文化等各个领域,什么旅游名酒、文化名酒、地方名酒、名人名酒等等层出不穷。更有什么白酒节、黄酒节、葡萄酒节、啤酒节年年声势浩大。
酒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习俗;鄂西土家族有“洞房十杯酒”、“陪十姊妹伴嫁酒”和“陪十兄弟酒”;侗寨做客有“喝酒”;藏族有“三口一杯酒”;苗族有“拦路酒”、“踩铜鼓酒”、“进出门酒”、“敬客酒”、“婚礼酒”;哈尼族有“转转酒”;布衣族有“打印酒”。人们过端午喝“雄黄酒”、中秋节喝“赏月酒”、重阳节喝“菊花酒”,至于催奶用“粘酒”。延寿找“药酒”、解腥用“黄酒”、壮阳喝“三鞭酒”、美容喝“养阴酒”更是“民间用酒大全”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而“酒的学说”更是因人而宜;酒对政治家来说是手中的武器,在宴席上斗智斗勇;对商人来说是变幻莫测的魔方,在推杯换盏中留一半清醒一半醉;对文人墨客来说,是诱发灵感的酵母,借这辛辣之水,直抒胸臆;对亲朋好友来说是联结感情的纽带,在航筹交错中品尝人生的乐趣。
关于喝酒,民间有许多趣闻。有位酒鬼贪杯无度,朋友劝他戒酒时说:“热酒伤肝、冷酒伤肺……”他却紧跟一句:“无酒伤心……”一副十足的酒鬼心态。
有句话叫“酒逢知己千杯少”。于是在一些有酒的场合,朋友之间、宾客之间的友谊需要以酒来度量,也难怪,酒这东西可以说是谁喜欢它,它就愿意亲近谁的。因为酒是很有个性的,它是一种诡异的软件,一旦输入人体,便会改变人的正常程序。你欣赏它、品味它、感悟它,就会发现,酒是个挺讲含情脉脉与人为善的角色,并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激情,这在于酒原本很清高,但它耐不住寂寞,很喜欢一种热烈的场面。面对红红火火的场面,酒很难把持自己,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放纵自己,由着人们去开怀。这时的酒极容易将那些不胜酒力者戏弄得六神无主、傻得可爱起来。
其实,与酒相交关键在于量力而行。关于喝酒的辩论,自古以来不乏其人。综合各家观点,有一个共同认识,这就是喝酒的乐趣“在于微醉时的陶陶然”。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正是这个道理。酒仙、酒神、酒圣令人称道,而酒篓、酒徒、酒鬼则令人不快。
有的人之所以被人称之为“酒鬼”,就在于自己酒风不正,酒德不良,难以真正体味到酒的奇妙境界。
我们感悟酒的品行,深知酒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它能将人从他被囚禁的环境中释放出来。只是有时释放出来的是俊杰,有时释放出来的是白痴,有时释放出来的就是魔鬼了。
同样是酒,同样五谷杂粮酿造的酒,为什么有的人喝得那般洒脱,而有的人却总是喝得狼狈不堪呢?
笔者认为,与酒相交最关键的是要认识酒,不当酒盲,用心品味,而不是“张口就来”。要想使自己达到理想中的酒中境界,须先上酒道,再正酒风,后良酒德。
自古以来酒不知给人间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丰富多彩的内容,演出了多少幕有喜有悲的历史“酒剧”。有道是壶里乾坤大、酒中日月长。因为酒中有诗、有画、有魄,有人生五味,更有可消解百难千愁万事休的奇妙。
由此看来,我们饮酒应该是一种情绪和氛围,其意义绝不在于饮酒本身。
现代生活,节奏明快,高强度的生活压力容易让人心力交瘁,然而酒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体力和心力再生的契机。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懂得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古人曹操亦晓得以酒驱除心中烦恼,何况今人。
酒需要自己的尊严,尽管它“来的都是客”,但有一条酒让人明智:适可而止!
我们应该承认酒的这种大度,对于人间的红白喜丧事,酒都乐于参予,尽情发挥自己的点滴,毫不吝惜自己。无论国宴家宴、大场面小场合,酒就是酒,平平静静地深入人心,客观公正地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生理机能全心全意地调节各自的情绪,让大家有感而发,营造一种庄严与热烈的既定气氛……
于是,我们感悟酒时,既有“把酒问青天”的毫放悲凉,又有“举杯邀明月”的缠绵凄清。
人能驾驭酒时,酒是一道天边的彩虹,美丽飘逸;人为酒所驾驭时,酒是一条暴鞭子,抽得你遍体鳞伤……这就是酒的性格,它不会低三下四讨好任何人。
西方有“酒神性格”一说,大凡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都能大胆地爱我所爱,恨我所恨,以自由奔放为主要特征。培养这种“酒神性格”关键不在于酒,而在于酒外追求高尚的人格和领悟生命的意义。
酒是讲缘份的。有人天生为酒仙,有人天生是酒鬼,他们都离不开酒。唐朝人称酒仙的诗人李自酷爱饮酒作诗,喝上酒则才思敏捷,妙语连珠,没有酒则才思枯竭。他的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便会槽空对月”可见一斑。而“张口就来”的酒鬼则“他把酒糟踏,酒把他伤害”。最终两败俱伤。
人处社会,各有各的环境,各有各的工作。朋友相聚,机会难得,话作酒看。酒当话引,互吐心声,或工作申的困难,或家庭中的幸福,国事、家事无话不谈不事不论。这杯酒,便是缘分,人生不能没有酒,因为酒喝得适当,不仅能放松自己,还能宽慰别人,更奇妙的是,醉时必中揣着糊里糊涂的明白;而清醒时,却永远面对明明白白的糊涂。
酒、牵着人的神经,“无酒不成席”。酒作为调剂人们情绪的最佳饮料,谁又能躲得过它的诱惑呢?
一曲《九月九的酒》不知让多少人为酒而歌,唱得山河遍地酒;而一则“天长地久”的成语则被聪明的酒家演变为“天尝地酒”,仿佛这酒顶天立地了起来……
难得酒仙李白有对酒当歌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的名诗颂酒。
上有酒星,下有酒泉,好一个天长地久、地酒天尝。
地球似乎就是一个大酒缸,那江河湖海之水,仿佛就是地球为我们人类所储存的取之不尽饮之不绝的美酒佳肴。
对酒当歌,我们有感而发!
作者简介:
王纪民,1956年2月生人,籍贯江西省九江,1987年10月~2005年5月从事《青钢工人》报采编,2005年6月从事《青钢年鉴》采编工作。八小时以外,致力于报纸的搜集与研究,藏报18000种。通过收集与研究报纸,已在《人民日报》等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500余家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200余万字,著有《当代集报风采》《孟子故里纪事》《我的父亲和母亲》《收藏报纸的故事》等专著。作品与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大观》《当代散文精选》《新视野经典文集》《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东方之子》《世界人物辞海》《中国收藏名家大典》等典籍辞书。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