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母亲
文/王月娥
太阳花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午时高温高达三十九摄氏度近四十度,空气也似乎凝滞了。门前小路上,不见一个人影。路旁的小草,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往日青翠蓊郁的大叶杨,此时也显得有些晦暗;就连邻居家的大黑狗,也哈拉着口水,伸着长舌头,趴在树荫下一动也懒得动。偶尔一阵风,如从烤炉里被抽出来似的。
此时,檐前空地那一架金银花藤外侧,一溜儿摆放的大泡沫盒里栽种的太阳花,开得正艳。单瓣的,重瓣的;曙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紫的;一朵朵,一丛丛,点缀在青枝绿叶当中,肆意绽放着,全然不怕这灼灼暑气,反倒是越近午时,越近高温,开得越旺盛。可它们的植株竟那么矮小,它们的茎叶也那么纤细。不得不惊叹:这生命的柔弱,这生命的倔强,这生命的傲然!每一朵太阳花,花期极短暂,太阳升起时绽放,夕阳西下时凋谢,它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渲泄着生命的奢华,把生命的美绽放到极致!
这是几年前年年均如此重复的画面,这是我家搬到镇上后母亲亲手栽种的太阳花。热爱生活、爱花的母亲,还愚公移山般地运了些泥土到二楼顶的楼板上,下垫防水油毡,即隔热,又栽种花和几棵朝天椒、几行香葱之类的。烈日下,辣椒树和香葱等经不住暴晒,整天蔫蔫的,唯傍晚喝够了水才稍稍挺直腰杆。而四周一圈儿栽种的太阳花,则迎着烈日花姿舒展,在蒸笼般的楼顶摇曳着绚丽的光艳……
每每目光触及,我不由得惊叹太阳花的顽强!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像极了母亲早些年面对困境时的那股坚毅!
母亲命苦。早年富有儿女(四个女儿、三个儿子)的外祖母大方地、仿如做慈善般地将二女儿许给家境极其贫困的远房侄子未果,在二女儿抗婚以致精神错乱、远走湖北后,又信守承诺、以死相逼,将三女儿(即我的母亲)大方地许嫁了。
父亲先天性左腿残疾。家里没有男劳动力,母亲硬是咬着牙做着女人和男人的全部农活。如果婚姻的悲苦是人生的最大不幸,那么其他的苦与累便已完全算不了什么。在我们兄妹四个相继出生后,我们的生活、健康及前途,才算是母亲心里的头等大事,这是母亲作为农家妇女最朴素、也是最大的心愿!
那些年,村里有很多与我们同龄的孩子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也有一些家长甚至连孩子小学没毕业就让留在家里帮衬,做家务,做些小农活。而母亲执拗地让我们四个孩子一个也不落下地坚持留在学校课堂上。母亲说:“没有文化,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母亲正是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才如此坚决。没有钱交学费,母亲就低头找人借;借不到,就卖家里的菜籽油、棉籽油与口粮救急以供我们上学。即使借高利贷,母亲也咬牙坚持着。
后来,哥哥上大学,姐姐上高中,我和妹妹上初中,我们各方面的费用更大了,母亲肩头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卖命了。
为了增加收入,母亲将四亩旱地和部分水田改种苎麻。几年下来,母亲因舍不得浪费到手的麻,直接用一块一面锋刃的竹刀手工打麻(铁制的打麻机是用脚踏,速度快,但断麻,不合算)。虽然母亲打麻时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塑料包着,但拿麻、拉麻时摩擦大,右手的塑料总是被磨穿,再加上麻汁顺着食指下流,长时间受碱性麻汁的腐蚀,食指竟生生烂掉了半个关节,而且双手患上严重的灰指甲,指甲全部变形了。
待一心求学的我们发现母亲手指的变化时,时间已过去好几年。我抚摸着母亲不再好看的、畸形丑陋的手指,抑住泪水问:“为什么没告诉我们几个?”
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不疼,忍忍就过去了!”真的不疼吗?可十指连心啊!我想象不出,我们村还有谁会如我的母亲一样悲苦、艰辛!
每年夏日抢收早稻、抢栽晚稻时节,为换得男劳动力帮家里打谷、脱粒,母亲常常用双倍工换取人家的男劳动力。割稻或插秧时,午后一点二点,是一天里气温最高的时候,母亲都不会放过,而方圆几里,甚至更远的水田里,都不见第二个人影。
我不敢相信,母亲一米五五的个子硬是被一担担稻谷压弯了脊背,来回几里路地往返,马不停蹄;我不敢相信,母亲背灼炎天光,脚蒸暑气,咸涩的汗湿透全身,成涩的汗水刺痛眼睛,仍躬着腰身坚持在午后的水田里。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田里的水也变得烫脚了,一条条泥鳅被烫死翻着肚皮浮在水田里。母亲是在拿生命与双抢抗争啊!
年年双抢,因为暑热和水里的毒气,母亲的手和脚都溃烂了,会比常人更招蚂蝗。收工上得岸来,常常有蚂蝗紧紧地吸附在溃烂处,母亲用稻草或稻秧狼狠地将它们扑落。即使烂疤溃烂得更严重,母亲也舍不得休息,仅仅是晚上用明矾水浸泡溃烂处。每次浸泡时,那钻心的疼痛,让母亲咬紧牙,蹙紧了眉,不停地嘘气,看得我们几个脸上肌肉紧一阵,疼一阵……
不是为了我们四兄妹能吃得好点、穿得好点,能健康成长,不是为了我们四兄妹能有钱上学,将来更有出息,母亲,又怎会遭受这样的人间疾苦?
而那些贫瘠困窘的年月,为了我们四兄妹,母亲所经受的苦与累,又何止这些?可勤劳、坚强的母亲,从未退缩过,埋怨过,嗟叹过,反倒是日日微笑着,迎接一场又一场繁重而艰辛的劳动,迎接一次又一次坎坷人生的挑战!
无悔无怨为儿女,苦尽甘来是春天。我们家是村里最有名的读书穷,但在母亲的坚持下,我们四兄妹里,哥哥是村里独一无二的大学本科生,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村里第一个考出去的女娃。农村的孩子,读书考学、飞出农村,是一致公认的唯一出路,而我们家一下子就出了两个,怎不令人欣喜?怎不令人骄傲?怎不令人羡慕?我们家成了村里学习的榜样,母亲成了村民们口中啧啧赞叹享誉全村的名人了。受母亲影响,有很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上学了,有孩子幸运地回到了课堂。可谁又曾尝过母亲所经受的苦与痛?谁又能忍受母亲所经受的苦与痛?偌大的一个村里,也只有我的母亲——我的伟大的母亲了!
从不向生活低头,倔强昂首的母亲,最终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倒下了,在五十九岁半刚近花甲之年的那年7月6日,永远倒下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母亲,把最美的年华、最深沉的爱,毫无吝惜地捧给我们四兄妹,独留一身苦痛与自己!熬尽艰辛为儿女,无私大爱写人生!母亲,是天底下最美的那株太阳花!
因为母亲,我对炎炎夏日盎然绽放的太阳花,总怀着一种特殊的、极深切的、又极伤悲的感情。每每看到它,脑海中便总会浮现出母亲辛勤劳作时那瘦弱却高大的身影,总看到母亲在困苦面前那坚韧而执着的目光……
母亲,我深深眷恋着的母亲!我的眼里,又已是泪水奔涌了……
栀子花开
晚风徐徐,缕缕花香飘进窗来,清新、淡雅,是栀子的芬芳。五月了,栀子又开花了。一种久违的温馨渗进心田,也牵惹出我难言的忧伤,无尽的怀想。那记忆中的栀子,那郁郁的绿意,那馥郁的花香,在岁月的长河里弥漫……
童年时,家里的生计,主要依靠母亲那双勤劳的手。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虽不能让儿女们锦衣玉食,但也能让我们快乐地成长。
那年五月,正值栀子花开,母亲从外婆家回来,一进门,就带来阵阵花香,我们姐妹仨好奇地瞅着母亲。还是妹妹眼疾手快,抢过母亲的手袋在头顶高扬,直嚷嚷:“哦,花,花!”话音未落,几朵花被抖落下来,洁白、晶莹,带着些许长的青枝和几片绿叶。真高兴!我们姐妹仨每人拿了两枝插在辫梢上,挤在镜前左照右看。剩下的四五枝,被母亲插在盛水的玻璃瓶里,搁在书桌上。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栀子花香弥得满满。那幽幽花香,灿烂着我们姐妹仨的笑脸,在母亲眼里,我们也成了三枝花了……
几天后,瓶里的花泛黄了,逐渐枯萎了。我们姐妹仨的高兴劲儿也随着蔫了。母亲笑着说:“过十天半月,等它生根了,栽在禾场边,明年,最迟后年,就能开花!”终于有盼头了,在等待的日子里,我们姐妹仨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凑近瞅瞅,盼着栀子早些长出根来。那种期盼,就如同盼着过年一样。果然,十几天后,透过玻璃瓶,我们看到了白色的根须,又细又短,从栀子枝的末端生出来。乐得我们姐妹仨抱成一团又是叫又是跳,仿佛满树的栀子花已然绽放,在风里摇曳……
母亲在禾场边通向池塘的路两旁,选了一块通风向阳的地方,挑了两棵长得最结实的栀子移栽在泥土里。母亲视那两棵幼苗如宝贝,就如同待儿女一样,精心呵护着:找来一些枯树枝插在幼苗四周,用布条缠成一个圈,防止鸡鸭踩坏幼苗。除此之外,浇水,施肥,防虫害,一样也不落下。待栀子长大些,还小心地修剪余枝。母亲说:“那多余的枝叶是一定要剪掉的,否则会争抢养料,栀子会长不好;你们有了缺点,也应改掉,才会变得更可爱、乖巧!”我们姐妹仨都很认真地点点头,生怕自己没改掉缺点会影响栀子的长势一般。
栀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一天天长大。第二年的五月,两棵栀子竟长到了快一米高了,郁郁葱葱,绿得鲜亮,绿得耀眼,还开了十来朵花。在青翠的枝叶间,那花儿婀娜绰约,晶莹剔透,仿如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我们姐妹仨可舍不得摘,总时不时地把鼻子伸进枝叶间,贪婪地呼吸着花的芬芳。妹妹更是喜欢得不行了,恨不能把床搬到花旁,伴花而眠。花开的日子,栀子旁的泥土被我们姐妹仨踩平了,踏光滑了。花开的日子,我们做梦也能笑出声响……
第三年,栀子更葱郁了,阳光撒在舒展的叶片上,鲜活地跳跃着,在那浓密的枝叶下,筛落满地快活的光斑,圈圈点点。端午前后,栀子飘香,那擎着希望的蓓蕾,那将绽未绽的羞涩,那完全绽放的笑靥,在绿意中,在阳光下,在暖风里,幸福地摇啊,摇啊,摇出一树银铃的笑响。我们姐妹仨辫梢上的栀子花,也如蝴蝶般地惬意地扇动,扇得我们满脸幸福流淌。母亲看着快乐的我们,笑得合不拢嘴。生活的心酸早已从母亲的额头飘远,烟消云散。
是啊,孩子的快乐,才是母亲最大的快乐!母亲把家里凡能盛水的瓶瓶罐罐,都插上了栀子花。那些日子,从禾场到室内,到我们的脸庞,到我们的心田,都弥漫着栀子花香。也不知母亲是从哪里打听来的,说是用栀子花洗澡,保准夏天不生痱子不长疮。硬是在栀子花开的十来天里,天天坚持用花熬水让我们从头到脚泡个爽快。也真神奇,那年夏天,我们几个孩子还真的从脸到全身都光溜溜的,没生一粒痱子,没长一个疖疮,顺利地度过了夏天。最高兴的要数姐姐,从此摆脱了头上长“犄角”,被邻家伙伴奚落的烦恼,即使在在太阳底下玩上几个小时,也不用担心哪里会冒出个“犄角”来,更不会再出现那挤脓包时鼻涕、眼泪抹满脸的惨状了。
之后的几年,栀子疯长,我们也拔节似地往上窜,一个个相继从母亲手心里起飞。每年栀子花开时,母亲会摘下许多,洗净晒干,给我们每人留一份做花茶。啜饮着栀子花茶,母爱的芬芳随着那淡雅的栀子花香沁入心脾,即使在寒霜季节,也周身暖暖……
一九九三年,我们家搬到了小镇上。临行前,母亲小心地从栀子的根部剔下几棵幼枝,带到了新家。在没有儿女相伴的日子,那绿的影,花的香,陪伴着孤寂的母亲,暖化了多少对儿女的思念。母亲的日子,也因此稍稍充实、坦然,仿佛儿女们就在身边。
岁月沧桑,风雨无常,唯留栀子。二零零五年,在栀子飘香的两个月后,母亲走了,永远地走出来我们的视线,唯留下栀子黯然默立,唯留下我们四兄妹泪雨潸潸……
每年的五月,栀子花开,那洁白若雪的花瓣,那缕缕浓郁的芬芳,几度触目,几度伤怀。泪眼迷蒙中,我依稀看到了母亲,我慈爱的母亲……
作者简介:
王月娥,自2012年重拾笔以来,有诗词、现代诗歌、散文、小小说等作品见于《中国诗词》、《长沙晚报》、《读者文摘》、《爱你》、《常德日报》、《常德民生报》、《湘西周报.团结报》、《宜兴日报》、《临汾日报》、《五河报》、《牡丹晚报》、《昆山日报》、海外泰国版《中华日报》、《文学月刊》、《齐鲁诗刊》、《华夏诗刊》、《中华诗词》、《中国诗乡》、《中国微篇小说》、《大荆州》《天门诗词》、《华文小小说》等。2012年腾讯清明征文一等奖;2013年“常青藤”海内外征文优秀奖;2014年常德“聆听山水”全国征文优秀奖等;2015年泉悦杯全国征文三等奖;2016年湖南省“福彩杯”征文二等奖,湖南省文物解说词征文省优秀奖,湖南省教育论文征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常德市“书香三八”读书征文三等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