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小贩
文/付生
这样的阴雨天气,窗外必然是没有什么好景致的。我却总喜欢依窗而坐。书倒也看不了多少,只怪近日心中烦闷。烦,烦在何处,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只觉得心中憋闷,淤气难舒。此刻便是鸟鸣也是不合时宜的,隔三差五的叫卖声更是令人心烦。
这叫卖声是乡间小贩制造出来的,以前是嘴巴喊,现在都用上了喇叭。用嘴巴喊喊倒不怎么遭人讨厌,毕竟谁也没有力气不停的喊,但是喇叭此刻对我而言可真是一项糟糕的发明。那叫卖声由远及近,不停地循环,停下来做买卖的时候在循环,从村尾返回的时候还是在循环!这怎叫人受得了。为此,我常常幻想着自己端着一把狙击枪伏在窗口,见一个喇叭我就射一个。这终归是幻想,切合实际一点的想法是:以后找一个僻静一点的乡村安家,避开聚居区,这样便不会有人来打扰我的清静了。比如像电影《傲慢与偏见》中那样处在旷野中的一间独门独户的房子就是最理想的了。但是要做到这一步又遥远了些,恐怕那时候像“乡间小贩”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了吧。所以更加切合实际的做法是:窗户上换成消音玻璃。但我马上便发现这种方法是断不可取的。身处乡村是我本愿,而今却又要我隔绝于乡村,这我哪办得到!
罢了,我想我是如何都躲不掉这些小贩的。想着他们这样追风赶雨的在乡间穿梭也确实不易,而且我心中的不畅快本就不是源自他们,便觉得自己之前的埋怨真是好没道理。
是的,我不但要接纳他们,还要和他们做生意。
我父母在外做事,不常在家,而这天又适逢我爷爷去了我姑姑家,所以我不得不自己出门去买菜。
回来了这么长的时间,我竟然还没有和这些小贩打交道,这一方面是由于我的时间确实不是很充裕,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常年不在家,和好些人都有些生疏了,似乎不太愿意出去多和大家交流什么。我倒是对以前那个卖菜的有着很深的印象,我现在都还记得那时我们都叫他“老文”,大概他姓文吧。他和别的卖菜的小贩不一样,他每天傍晚来,这恰是我们放学后。而且他是开着一辆三轮摩托车,不光卖菜,还卖各种零食。那时候我家里并不富裕,我母亲还是常常会买一些麻辣、果冻或小饼干之类的东西给我吃。
现在不知道他是否还在卖菜。
既然是必须出这趟门,我倒是有些期待去走近这个外面的世界了。也是时候出来见见我所热爱着的土地了,我想。我是真的如此爱它,以至于我坚信只有乡村才是我能够永久停留的土地。尤其是忆起以前秋天的黄昏,我独自走在乡间的泥巴路上,沐浴着夕阳的余晖,享受着晚风的轻抚,呼吸着旷野的稻香……那时候我是如此满足,以至于满怀感激的认为自己处在最美好的世界。而现在出门便是水泥路,田间也满是衰败的景象,天气又总是这样的阴晦,也许正是这些原因使得我并没有太大的欲望去和外界亲近了。
现在卖菜的小贩每天都上午来,也是三轮摩托车。很准时的,九点钟的样子,我很远便听到了它叫卖的声音,“买菜吧!买菜咯!”不断地循环着,越来越近。
车子惯常性的停在了小河对面我姨奶奶家的地坪里。今天天气也还算好,至少不用打伞。我过去的时候已经有好些人围着车子在挑菜了,我姨奶奶也在其中。此外还有钟婆婆、周妈、我二爸以及我一个婶婶,只有卖菜的是一张生面孔。
我的出现似乎让她们都有些意外。
“今天这位姑娘怎么舍得出门呀!”钟婆婆总是喜欢这样取笑我。她常跟我妈开玩笑说:“你家儿子啊,每次回来了都不出门,跟个姑娘似的。”
“谁规定了男孩子就一定要总是在外面抛头露面啊?”我反驳道,心中却为这样善意而亲切的玩笑感到高兴,顿时好像之前所有的烦闷都烟消云散了。
“你应该多出来走走的!”我婶婶温柔地责怨道。
“你们是怕我看书看久了会成为书呆子吧!你们所听到的那都是极特殊的例子,我才不会,我喜欢看书。”我笑着回道。是啊,如今在家里面除了看书还能做什么呢?再也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有一群小伙伴一起疯一起玩耍了。即便是春节,他们如今除了打牌似乎什么都不感兴趣了,我照样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她们继续向我问了一些话,我都笼统的回答了一遍。一个大学毕业了却没有正式工作的人在和本家长辈交谈的时候总是有些没底气。幸而她们并不在我身上纠缠,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卖菜的人。
“我又要买两根油条,我家孙子喜欢吃。”姨奶奶说。
“老油条,卖油条。”钟婆婆又在一旁开玩笑,六个字从她口里面念出来韵味十足。
卖菜的人无奈的笑了笑,问道:“再买些肉吗?”
“你这肉就是肥肉太多了。”周妈说。
“是的,是的,一身的肥肉,一看就是很久没运动了?”姨奶奶说完,止不住暗暗发笑。大家都跟着大笑起来。
……
卖菜的也始终微笑着,任由她们开他玩笑。
这样和谐的场面真叫人愉快,但我终究听得有些不好意思,便匆忙买了些菜离开了。
我爷爷下午便回来了。他问起我中午吃的什么,我便问他:“现在这个卖菜的叫什么?老文怎么没有来了?”
“这个是张伢子。老文哪里还会来卖菜,他三个读大学的儿子都已经毕业,并且正式参加工作了。”停了一下,爷爷又补充道:“他现在只要在家享清福咯!”好似随意的感叹,又像是故意说给我听的。
我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作者简介:
童龙勇,笔名付生,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工学部社会发展研究院。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